七十载峥嵘岁月,七十年风雨兼程。七十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令人瞩目的发展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让这片干事创业的热土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2010年,党中央安排江苏省新增对口支援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阿合奇县、乌恰县。截至目前,江苏累计选派五批1139名干部人才来到帕米尔高原,与克州各族干部群众携手奋斗。15年来,江苏紧扣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系统援疆、精准援疆、创新援疆”理念,先后投入近70亿元援疆资金,实施援疆项目1000余个,奋力推动援克工作始终走在前列,在“十四五”对口支援新疆绩效综合考核评价中综合绩效为第一等次,为克州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江苏动力”,并在产业造血、民生提质、文化润心等方面书写了动人的“苏克情缘”。
民生提质共享幸福好生活
“96.6%!”今年高考成绩揭榜时,江苏援建的克州二中(克州江苏实验中学)教室里洋溢着喜悦的气氛:2025年克州二中本科上线率又创新高。而在2021年,这一数字仅为46.9%。
跨越式发展的背后,是江苏“组团式”教育援疆教师团队历时数年的精准攻坚。近5年来,江苏累计选派585名优秀教师组团支援克州8所学校。依托10个“苏老师工作站”,65个名师、教学能手工作室先后成立。为促进教师团队整体提质,苏克两地通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800余人次,其间,江苏援克教师指导的200余名本地教师获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江苏援克力量支持下,克州高等教育也迎来了历史性突破。江苏投入3570万元、选派12名教师助力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克州校区)建设,并协调江苏13所优质高校完善“校包系”援建机制。在“苏克联训”机制下,该校获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铜奖等多个技能大赛奖项。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除了教育,医疗同样十分关键。
为救治烧伤儿童,从自己腿上取下13块邮票大小的皮肤组织进行植皮;50年来,先后为危重病人输血30多次……乌恰县人民医院名誉院长吴登云,从江苏扬州来到西部边陲,兢兢业业治病救人50多年,被当地牧民亲切地称作“白衣圣人”,受到各族干部群众的爱戴。
与吴登云一样,许多江苏医疗人才前赴后继奔向这片土地。仅“十四五”期间,江苏就有168名医生支援克州公共卫生事业,协助开展手术项目176项、填补医疗技术空白113项;由援疆资金兜底推出的“润心计划”项目,成功救治1589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江苏医疗大巴扎”义诊惠及群众5万余人次。
为了给克州医疗卫生事业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十四五”期间,江苏先后推动2个院士工作站、“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落户克州人民医院,首批9名医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开创了本地研究生培养先河。2018年8月,为加强柯尔克孜民族医药文化建设,克州与江苏省临床医学研究院共同创建柯尔克孜民族医药研究院,为柯尔克孜民族医药的科学发展搭建研究平台。
文化润疆同心共筑中国梦
7月13日晚,阿图什市足球公园焰火腾空、灯光璀璨。
当晚,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玛纳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江努日·图日干巴依高亢的歌声响彻舞台上空。平时,他常带着团队在江苏援疆支持建设的乌恰县融媒体中心非遗工作室排练。“我唱《玛纳斯》半个多世纪,现在还收了40名徒弟。”他说。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传唱千年,在新时代更有新风采。聚焦文化润疆,江苏先后投入资金1200万元,对《玛纳斯》进行抢救性保护与开发,创排歌舞剧赴北京、南京等地展演,累计超2亿人次线上观演。克州歌舞团在江苏支持下组建“玛纳斯组合”摇滚电声乐队,并顺利亮相江苏南京举办的咪豆音乐节,实现克州国有院团走向市场化商演“0”到“1”的突破。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15年来,在江苏省的大力支持下,一座座文化设施在克州拔地而起:投入2100万元建成800平方米演播大厅,结束当地无大型演播厅的历史;协调援疆资金1100万元建设和升级克州博物馆,累计25万人次进馆参观;在克州实验小学建成南疆首座包含图书、朗读亭、扫码听书、耳机森林等多功能的“智慧森林”数字图书馆;在克州挂牌“祁智工作室”,形成名家名师定期来克交流机制。
文化润物细无声。随着苏克两地文化交流不断密集,新疆大型音舞诗画《掀起你的盖头来——新疆是个好地方》赴江苏展演,江苏经典舞剧《记忆深处》在乌鲁木齐展演,苏克合作出版的《我爱克州》系列绘本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增补项目。“文明克州”读书节、苏克文明实践交流等活动渐次开展,让克州现代文明氛围愈加浓厚。
今年夏天,43名克州亲子家庭成员组成青少年江苏“书香之旅”亲子研学团,奔赴南京中山陵、苏州周庄古镇、江苏书展等地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多重魅力。当“少年强则中国强”的琅琅诵读声回荡在中山陵青松翠柏间,过往游客纷纷驻足致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刻无比具象。可以预见,这条路将越走越宽:以文化为纽带,江苏仍将携手克州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既保留民族特色,又融入中华文化大家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亲如一家织就民族团结“江南绣”
中国克州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有1133.7公里的边境线,是名副其实的“边防大州”。“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布茹玛汗·毛勒朵护边期间亲手刻下无数块“中国石”的故事在这里广为流传。
中华民族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必将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实现。10余年来,在江苏省的大力支持与帮扶下,乌恰县实施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项目65个,其中重点围绕布茹玛汗事迹建设爱国戍边馆,并在今年4月确定其为常州与乌恰交往交流交融示范点。如今,馆中同时陈列着布茹玛汗的“中国石”与江苏连云港灌云县开山岛的“中国石”。布茹玛汗说:“王继才、王仕花守的是海上的边境,我守的是陆上的边境,我们的心是一样的,守的是祖国的江山。”
不仅有双向互动,更有携手并进。15年来,苏克两地早已达成共识:打造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本地人才队伍,才能为新疆发展注入持续动力。“十四五”期间,376名克州干部人才赴苏挂职学习,8271名干部人才赴苏参加培训,“送学克州”、线上培训等方式助力培训受援地各类人员7万人次。针对克州需求,江苏设立3个院士工作站,推动21个人才工作站提档升级,柔性引进182名急需紧缺人才,涵盖138名“两院院士”“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等的专家库也顺利建立,围绕克州发展关键问题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十五载紧密相连,一座跨越东西部、连接各民族的心灵之桥搭建在苏克之间。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江苏支持克州在村、社区、学校等基层单位嵌入“石榴籽家园”等35个民族团结服务阵地,36个苏南地区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结对帮扶克州30个乡镇96个村,“西极英模”“青少年手拉手”“巾帼行动”等项目依次实施。711名克州基层工作者和“最美家庭”代表先后赴江苏学习,江苏企业吸纳克州就业动态人数超千人,双方在创业就业的新时代奋斗路上写下民族团结最动人的诗篇。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新疆人民正用汗水和智慧继续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与此同时,越来越多江苏援疆干部人才,从前人手里接过援疆的接力棒,与克州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用实际行动在帕米尔高原上树起一座座民族团结进步的丰碑。克州党委副书记、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挥部总指挥蒋同进表示,江苏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持续深化“组团式”援疆模式,推动援疆工作从“单向输血”向“协同共赢”升级,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丽新疆贡献江苏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