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农机装备产业保持强劲发展态势,持续领跑全市重点产业链。1-7月,镇江市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链规上企业实现开票销售138.6亿元,同比增长31.5%,增速位居全市八大重点产业链首位,展现出显著的增长韧性和集群活力。
截至目前,镇江已形成以智能耕种管收装备为主体、关键零部件为配套,覆盖多领域的产业体系。
技术突破与产学研协同为企业创新注入持续动力。目前全市有14个农机领域项目入选国家和省级专项攻关计划,累计获得3.7亿元资金支持;9款装备获评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占全市认定总量的9.3%。在江苏大学、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镇江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助力下,镇江在采棉机、甘蔗收获机、马铃薯收获机等高端装备领域成功实现国产化替代,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聚焦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方向,产业链重点企业积极实施“智改数转网联”技术改造。今年以来,已有26家链上企业申报省级先进级智能工厂。大禹山省级信创先导区聚焦智能农机场景,推出无人驾驶农机和智慧农场系统解决方案,实现了稻麦轮作主要环节的“无人化”操作。江苏大学与企业联合开发的无人驾驶联合收割机、蔬菜移栽机、葡萄采摘机器人等26种高端智能装备中,有13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区域协同,携手并进。镇江联合常州、扬州共同申报国家智能农机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积极推动三地农机产业资源互通与协同发展。今年4月,2025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合作对接暨农业农村重大项目签约活动成功举办,现场共有29个项目签约。同期举办的省农机行业“智改数转网联”供需对接活动(镇江站),则吸引三地60余家企业积极参与,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搭建了高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