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协调处处长):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发布会。
五年前,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设立。五年来,江苏自贸试验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围绕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形成了一批制度创新经验成果,发挥了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的作用,为高水平开放作出了积极贡献。经省政府批准,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方面负责人介绍江苏自贸试验区五周年建设发展情况,发布《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五周年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回答记者朋友们感兴趣的问题。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省商务厅党组成员、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汤大军先生,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副行长戴俊先生,南京海关一级巡视员顾忠盈先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曹阳先生,以及江苏自贸试验区3个片区的负责人: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文斌先生,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孙扬澄先生,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曹波先生。我是省政府办公厅新闻协调处魏赟。
首先,请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汤大军先生介绍情况。
汤大军(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各位媒体朋友,上午好!江苏自贸试验区自2019年8月挂牌设立以来,各项工作得到了广大新闻媒体的关心帮助和大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省自贸办以及南京、苏州、连云港三个自贸片区,对各位媒体朋友致以衷心感谢!今年是江苏自贸试验区挂牌设立五周年。8月27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信长星书记主持会议并讲话,许昆林省长就具体工作作安排。会议强调要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为江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发挥示范作用。
按照发布会安排,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江苏自贸试验区五年来改革发展情况,以及江苏自贸试验区五周年发展报告有关情况。
一、江苏自贸试验区五年来改革发展情况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自贸试验区工作,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勇做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的先锋,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探索,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
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自贸试验区的重要指示精神,多次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省委深改委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以及省自贸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压茬部署推进自贸试验区重点任务落实。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江苏自贸试验区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统筹发展与安全,聚焦“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战略定位,解放思想、守正创新,聚焦定位、敢闯敢试,建设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五年来,江苏自贸试验区完成外贸进出口2.6万亿元、实际使用外资112.6亿美元,分别占全省10.3%、10.2%;今年1-7月,江苏自贸试验区外贸进出口、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32%、26.4%。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上市企业数量占全省比重分别达到9%、13%,有效发挥了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的引领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一)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持续深化首创性、集成式改革探索,制度创新取得丰硕成果。一是加强制度设计。先后制定出台“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30条”、“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17条”、“制度型开放38条”、“实施提升战略三年行动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推动将303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赋予自贸试验区实施。二是落实重点任务。省自贸办牵头建立重点任务督导推进机制,常态化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细落地。截至目前,江苏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113项任务落地实施率超过98%。形成近400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海事政务闭环管理”等25项在全国复制推广、“保税检测区内外联动模式”等10项在国家部委备案、“专利精准导航助力产业集成创新”等137项在省内复制推广。三是强化系统集成。谋划推进生物医药“研发—制造—流通—使用—保障—安全”全产业链条系统集成改革,得到商务部等国家部委肯定支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出入境特殊物品联合监管试点、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试点等一批改革举措,破解企业研发创新中遇到的堵点和难点问题,形成15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去年全省获批的9个创新药中5个来自自贸试验区、9个创新型医疗器械中6个来自自贸试验区。
(二)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制度型开放重点领域取得明显进展。主动对标CPTPP、DEPA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聚焦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等积极探索开展先行先试和压力测试。一是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持续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应用,对快件和易腐货物抵达后6小时通关、普通货物48小时通关,探索多式联运“一单到底”新模式,货物贸易便利化水平明显提升。二是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支持自贸试验区内律所与港澳台律所开展合伙联营,落地全省首家外商独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高水平建设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集聚了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功能性机构73家、占全省总数的18.5%。三是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资本项目外汇业务创新试点,持续拓展外籍人士移动支付工具(Su-Pay)服务对象、币种及额度,落地国内首单数字人民币场景的科技融资租赁业务。加快培育跨境电商、保税维修、新型离岸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四是主动对接数字、绿色领域国际规则。推进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自贸试验区数据跨境负面清单通过专家论证,6家企业通过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占全省比重超过1/3。搭建企业数字化碳管理平台,提供纺织产品碳足迹数据收集、碳排放核算、碳中和产品认证等服务。发行全国首单碳中和绿色科技创新公司债券。
(三)坚持高质量发展鲜明导向,持续强化科技和产业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竞争力明显提升。一是大力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加快推进重大创新平台载体建设,苏州实验室总部基地开工建设,高效低碳燃气轮机燃烧室试验平台建成并启动相关试验,生物药、第三代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3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先后获批落地。二是实施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五年来,支持自贸试验区重点企业累计开展172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大力培育创新主体,超过4500家高新技术企业在自贸试验区集聚,5家自贸试验区企业纳入省级创新联合体建设试点。三是加快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壮大。南京和苏州自贸片区生物药品制品制造集群新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三个片区所在产业园区均入选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50强”,去年江苏自贸试验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总产值近3000亿元,占全省比重近一半。
(四)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根本要求,持续深化开放合作,推动联动创新发展,自贸试验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一是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开放合作。连云港自贸片区中哈物流基地集装箱进出场量2023年完成24.3万标箱、增幅10%;中欧班列开行量年均增幅达到18.3%。苏州自贸片区拓展与新加坡在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合作,上线运行中新国际贸易单据数字化平台,首次实现中新数字提单网上流转。二是加强与长江经济带、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开放联动。发布长三角三省一市自贸试验区合作发展倡议、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十大制度创新案例,探索开展长三角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协同试点、长三角特殊物品风评结果互认试点等一批创新举措。三是支持自贸试验区与省内开放平台联动发展。依托省内57个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综合保税区等平台载体建设联动创新发展区,赋予14项省级经济管理事项,持续放大自贸试验区辐射带动效应。
二、江苏自贸试验区五周年发展报告有关情况
为全面总结江苏自贸试验区设立五年来的改革发展成果,在更高起点上当好改革开放先行军,省自贸办委托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开展《报告》编制工作。双方组成工作小组,组织对省有关部门以及三个自贸片区开展专题调研,并开展专家咨询论证,最终完成《报告》编制工作。
(一)《报告》的主要特点。《报告》包括前言以及6个章节,体现了3个特点:一是理清发展脉络。《报告》梳理回顾了江苏自贸试验区五年来经历的夯基垒台、深化改革、系统提升三个相互联系、逐渐深入的发展阶段。二是聚焦主题主线。《报告》紧扣江苏自贸试验区“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战略定位,突出制度创新这一核心任务,聚焦高水平开放、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系统梳理总结了五年来的改革探索、实践成效。三是材料丰富详实。《报告》聚焦南京、苏州、连云港三个自贸片区的探索实践,涵盖了大量经验、案例和数据。在附录部分包括了江苏自贸试验区五年来大事记,以及省、市、片区制定实施的重点政策清单,是江苏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档案文献。
(二)《报告》的主要结论。主要是5个方面:一是江苏自贸试验区紧密结合江苏产业实际开展首创性差别化探索,推动改革创新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转变,累计形成近400项制度创新成果,有效发挥了改革试验功能。二是江苏自贸试验区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聚焦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和绿色贸易,双向投资、数据跨境流动等重点领域,在特殊物品监管改革、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投融资便利化、跨境数据传输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成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排头兵。三是江苏自贸试验区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先进制造业集群竞争力国内领先,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样板。四是江苏自贸试验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公平竞争政策体系,加快形成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成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优势平台。五是江苏自贸试验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服务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省内开放平台联动发展、“全域自贸”格局基本形成,成为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
以上是《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五周年发展报告》的简要情况。会后,我们还将进一步发布报告的图文解读,敬请大家关注。谢谢!
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协调处处长):谢谢汤大军先生。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记者朋友可以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说明供职于哪家媒体。
新华日报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请问下一步,江苏自贸试验区围绕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更好发挥“走在前、做示范”作用,主要有哪些工作考虑?
汤大军(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谢谢您的提问。党的二十大提出“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为下一步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指示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省自贸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明确提出了“突出制度型开放、突出营商环境建设、突出首创性集成式探索”的“三个突出”工作要求。下一步,江苏自贸试验区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实施提升战略为主线,不断提升自贸试验区开放度和竞争力,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主动对接国际经贸规则,在高水平开放上为国家试制度。主动对接CPTPP、DEPA,探索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是当前自贸试验区的重要任务。开放型经济体量大、开放场景丰富是江苏自贸试验区的突出优势。我们已经制定了江苏自贸试验区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先行先试的新一批任务清单,重点聚焦货物贸易更高水平自由便利、更大力度放宽市场准入、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以及知识产权、环境标准、政府采购等“边境后”规则,推动规则标准相通相容,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二是深化首创性、集成式改革探索,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出经验树品牌。自贸试验区的定位是改革开放“试验田”、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试验”这两个字,就是要求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敢闯敢试,开展“人无我有”的首创性改革探索,以及“人有我优”的集成式改革探索。我们将努力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聚焦贸易、投资、金融、数据、人才、科技和产业创新等重点领域,谋划推进一批首创性、集成式改革创新,形成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经验成果,让江苏自贸试验区不仅成为开放高地,还要成为改革品牌。
三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服务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是江苏自贸试验区的鲜明特色。我们将继续扎实推进自贸试验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推动开放与创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自贸试验区创新策源、产业承载、要素集聚功能,加快培育集成电路、纳米材料、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为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多作贡献。谢谢。
央视网记者:连云港自贸片区作为三个片区里唯一拥有海港的片区,是如何发挥陆海联运优势的?在加快建设国际重要交通枢纽、推进通关贸易便利化、区域互联互通等方面又有什么创新举措?
曹波(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感谢您的提问。获批五年来,连云港自贸片区立足功能定位,充分发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陆海交汇枢纽作用,在打造东西双向开放枢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勇挑重担、积极作为,持续改革创新、集聚资源、提升能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推进“两基地、一班列”提档升级,加快建设国际枢纽海港。争取省出台支持亚欧重要国际交通枢纽建设22项举措,建成投用全省首条30万吨级深水航道、40万吨级船舶码头。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运量较获批前增长35.6%、29.3%。提升中哈物流基地、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两基地”发展水平,推进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建设,构建连云港中欧班列“5+6”运营格局,近五年累计开行国际班列3122列,均增18.3%。打造绿色低碳示范港,建成投运国际汽车绿色智能物流中心,规划建设区域性滚装件杂货集散中心,出口车辆连续7年“井喷式”增长,2023年超30万台。
二是推进“口岸+班列”制度创新,全面提升多式联运服务水平。深入开展“保税+”“信息+”等探索,打造中欧班列“全程通”高效运输模式,实现链条式、集成化创新,探索“中欧班列”铁路运输单据物权化,实现联合国《可转让货物单证》公约试点项目金融方案全球首发。建设“蓝宝星球”多式联运“门到门”综合服务平台,打造“港航通”特色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成立国内首个海事海关危险品联合查验中心。创新推出“保税+出口”混拼、“船车直取”零等待等模式,有效提升了通关贸易便利化水平。整合口岸、物流、航运、金融、信息平台等资源,进一步优化东西双向、海陆交汇的全程物流体系。
三是推动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沿线区域合作,聚力打造协同开放新标杆。搭建陆海联运数据交换通道,实现中哈陆海联运通关数据“实时交换”、全程物流“一单到底”、货物运输“无缝衔接”等“软联通”。牵头成立新亚欧国际陆海联运通道自贸试验区联盟并举办两届联盟大会,形成陆桥沿线“10+N”协同发展格局。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探索形成沪连跨港区合作新模式,实现两港资源有效协同利用,合作建成“东北亚连云港空箱服务中心”,“连申快航”实现“天天班”,周箱量达4400箱。深化与南通、盐城等省内沿海城市联动创新,在全国率先实施沿海港作船船员适任证书互认,对江苏沿海港作船船员实施一体化管理。积极推动连云港与徐州联动发展、联合打造陆海联运通道标杆示范项目。
下一步,连云港自贸片区将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服务构建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中展现更大作为。
中新社记者:南京自贸片区位于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请问,南京自贸片区如何发挥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双区叠加”优势,更好集聚国内外一流创新资源助力产业发展?
陈文斌(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南京自贸片区自获批以来,按照国家赋予的“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示范区和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的发展定位要求,立足“双区叠加”,不断深化科技创新、人才服务、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改革,近60项创新成果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或供学习借鉴。目前,区域集聚独角兽企业、培育独角兽企业数量连续2年位居全市首位,其中集成电路和生命健康领域占比86%以上。
一是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建设。开展研产贯通行动,加快EDA国创中心、省级光电技术创新中心、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创新中心等重点创新平台建设,提速创新项目产业化进程。提升人才服务水平,优化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强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重点产业人才“一链一策”支持,支持企业设立“海外人才飞地”,打造南京市首个国际人才服务“直通站”。开设专利预审“绿色通道”,发明专利授权周期缩短至最快44天。打造“互联网+金融+知识产权”服务模式,服务企业超过1.6万家。实施专利导航协同产业创新,设立生物医药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以专利精准导航助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二是着力推进开放创新发展。围绕生物医药“研发+数据+临床+制造+应用”全产业链条,搭建生物医药集中监管和公共服务平台,优化多组学科技创新服务,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有效转化,创新参比制剂“一站通”综合服务,成功试单细胞基因治疗特殊物品快速出入境通关保畅模式,助力细胞治疗技术等生物医药前沿产业发展。依托国家“芯火”双创平台链接全球服务,为集成电路企业提供全要素保障,支撑超过百种不同类型芯片产品的研发创新。成立集成电路和生命健康科学仪器开放共享服务联盟,“大型实验室仪器共享服务”入选全国首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产品目录。
三是积极探索制度型开放举措。推出全国首个FTA惠企“一键通”智慧平台,集成国际主要自贸协定,注册企业近2万家。积极探索数据跨境有序流动,片区企业焦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国制造网外贸电商平台业务”成为跨境电商领域全国首个数据合规出境案例。服务企业“绿色出海”,为200多家企业提供碳认证服务。探索数字贸易全链条电子公证模式,设立全省首个数字贸易调解中心,线上调解国际贸易纠纷136件。
下一步,南京自贸片区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自贸提升行动,进一步推动自贸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等多重开放战略在南京自贸片区有效叠加。借此机会,感谢媒体界朋友对南京自贸片区的关心和支持,诚挚邀请大家常到南京自贸片区走一走、看一看,谢谢!
我苏网记者:请问苏州自贸片区在深入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未来具体将从哪些方面发力?
孙扬澄(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感谢媒体朋友对苏州自贸片区工作的关注。设立五年来,苏州自贸片区始终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目前为止累计已经形成全国全省首创及领先的制度创新成果210项,其中13项在全国进行复制推广,53项在全省进行复制推广。比如,深受企业欢迎的“应用电子劳动合同信息便捷办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案例入选国务院第七批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在高水平开放方面,我们充分发挥中心合作优势,对标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与新加坡首个数字提单业务试点落地。编制形成了跨境数据分级分类管理规则的指引,率先推出并不断完善“苏数通”数据跨境公共服务平台。设立了全国首个地方国际商事法庭,启用了苏州自贸片区法律服务中心。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方面,积极融入沪苏深化一体化以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建设。在全国率先开展长三角一体化布控查验协同试点,苏州城市航站楼(SZO)正式启用,全国首个跨省际前置货站将于今年11月投入试运营。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方面,苏州自贸片区围绕生物医药产业的关键环节开展全产业链的制度集成创新,推出“研易达”、“研易购”、长三角一体化特殊物品风评结果互认、出入境特殊物品联合监管机制等具有首创性的制度创新举措。在上级部门统一部署下,苏州自贸片区构建的生物医药服务平台正在逐步为全省生物医药企业提供相关服务。
苏州自贸片区正在高标准实施自贸试验区的提升战略,我们将更大力度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全力推动片区建设实现更大突破,为江苏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贡献园区力量,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强大的动力。一是在打造制度型开放高地上力争实现更大突破。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市场准入、投资保护、环境政策等领域实施更多的压力测试和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数字经济领域的开放,完善数据价值认定、数据跨境流动、数据安全认证等政策支持体系。二是在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上力争实现更大突破。发挥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为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我们将持续全力开展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探索,在增强企业研发创新能力、构建生产流通体系等方面争取更多政策突破。三是在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上力争实现更大突破。依托产业链优势,不断优化要素配置和供给,在区域协同、跨境合作等方面开展积极探索,大力发展支持密集型服务、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业态新模式,全力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谢谢!
中青报记者: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的核心。请问,五年来,江苏自贸试验区在制度创新方面有哪些特色亮点?下一步重点打算是什么?
汤大军(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谢谢您的提问。江苏自贸试验成立五年来持续深化制度创新,形成了一大批试点经验在全国和全省复制推广,有效发挥了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的功能。刚才南京和苏州自贸片区的同志都提到了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白名单”试点。我以这个为例,进一步介绍一下制度创新发挥的作用。
研发用物品对于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的研发创新来说不可或缺,但部分研发用物品按照现行政策无法正常进口。这个问题如果长期不解决,对我们集聚全球生物医药资源、实施创新药国际研发项目都会产生严重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省自贸办会同省科技厅、南京海关、省药监局在苏州自贸片区率先开展试点,通过“白名单”的方式为符合条件的生物医药企业和物品建立“绿色通道”,让企业不需要提交《进口药品通关单》就可以实现研发用物品顺利进口。试点启动以来受到生物医药企业的广泛关注,共10家生物医药企业、28种研发用物品被纳入“白名单”范围,其中6家企业已经完成10个批次研发用物品进口,试点范围由苏州自贸片区拓展至南京自贸片区以及无锡、苏州全市域范围,有效助力了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活动开展。通过这个典型案例,我们可以感受到江苏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和产业发展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可以说,自贸试验区良好的产业基础是制度创新的“丰厚土壤”,制度创新反过来又为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养料”和强大动力。
下一步,我们进一步聚焦制度创新这个核心任务,在推进制度创新过程中更好发挥江苏自贸试验区的开放优势、创新优势、产业优势,将制度创新与产业发展更加紧密结合起来,更好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始终把解决基层和企业的困难诉求作为制度创新的出发点和突破口,及时梳理研究企业诉求清单,推进一批“切口小、见效快”的制度创新,做到制度创新“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通过打通堵点、破解难题切实增强基层和企业获得感、满意度。二是强化系统集成。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谋划推进一批牵引性强的系统集成综合改革。特别是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系统集成改革创新,破解药品审评审批、特殊物品和研发物品进口、药品分段生产等难点堵点问题。三是增强辐射带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在“区内”,但成效要更多显于“区外”。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复制推广力度,把自贸试验区培育出的“良种”尽快推广开来,支持自贸试验区与其他开放平台联动创新联动发展,形成更大范围辐射带动效应。
江苏省广电总台记者:江苏自贸试验区设立五年以来,请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在支持自贸区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跟成效?关于推进自贸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有什么样的考虑?
曹阳(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以及各位媒体朋友对我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关注。江苏自贸试验区获批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自贸办的统筹协调下,我厅认真落实江苏自贸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聚焦实体经济,立足特色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和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协同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自贸区产业转型升级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产业技术创新,着力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我们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加快创新载体建设,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推动南京江北新区的国家高性能膜材料创新中心成功获批我省第3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南京自贸片区围绕集成电路产业打造工艺先进的全流程EDA工具平台、连云港自贸片区加快建设省原创化学药创新中心。累计在南京、苏州、连云港3市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0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785家。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纳米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自贸区优势特色产业,实施自主可控重大技术攻坚行动。2019年以来,累计在3个自贸片区实施重大技术攻关项目24个。以免申即享方式,对3个自贸片区2023年获批的4个创新药、8个改良型新药、7个三类创新医疗器械给予省制造强省建设专项资金奖励支持,实现各类惠企政策高效精准投放。
二是深入实施智改数转网联,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我们坚持把推进“智改数转网联”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举措,加快现代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深入实施传统产业焕新工程,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截至2023年底,累计在3市建设5G基站9.84万座、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4个、国家级双跨平台和特色专业型平台20个。目前,3个自贸片区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已实现全覆盖。加大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进力度,2023年,3市累计实施老旧设备更新改造项目245个、绿色制造项目82个、服务型制造项目31个,总投资437.8亿元。
三是围绕“1650”产业体系,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我们坚持以建设制造强省行动为总抓手,加快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筑峰强链”行动,推动建设一批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将南京自贸片区的集成电路和轨道交通、苏州自贸片区的生物医药和纳米新材料、连云港自贸片区的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产业纳入全省“1650”产业体系,作为重点承载区给予引导支持。推动南京市的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软件和信息服务,苏州市的纳米新材料、高端纺织、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和连云港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指导连云港经开区、苏州工业园区获批五星级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将南京江北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列入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与此同时,我们进一步深化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改革,将企业投资技改项目招标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等6项权力事项赋权江苏自贸试验区实施,依申请权力事项全部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工业门类全、产业基础好、生产配套能力强、产业链相对完整,是江苏制造业发展的独特优势,也为推动江苏自贸试验引领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强化担当落实,充分发挥自贸区在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先试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围绕“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持续开展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推动群-链-企协同发展,打造高水平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入实施企业“智改数转网联”行动,以人工智能全面赋能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数实融合强省;持续深化创新载体建设,协同实施一批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和产业基础再造项目,同频共振推进机制创新,构建高效能的自主创新体系,推动江苏自贸试验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江苏网记者:请介绍一下,海关采取了哪些措施支持江苏自贸试验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目前已取得哪些成效?
顾忠盈(南京海关一级巡视员):感谢媒体朋友对海关工作的关注和关心。江苏自贸试验区设立五年以来,南京海关共推出海关监管制度创新举措40余项,其中有10项通过了海关总署备案,在与我省同批次设立自贸试验区的直属海关中我关位列第一方阵;其中还有12项列入江苏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在省内推广应用。主要做法有三点:
一是服务国家战略,打造跨区域海关协作新机制。我关联合上海、杭州、宁波、合肥等直属海关,建立长三角区域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协同创新工作机制,保障江苏自贸试验区企业进出口渠道更加通畅便捷。如我关联合上海浦东机场海关,在全国首创长三角一体化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协同试点,通过“口岸外观查验+目的地综合处置”的联动模式,优化口岸属地协同,实施查验作业一体化,有效地保障我省高新技术企业供应链产业链安全畅通,截至目前,我关与上海海关累计开展布控查验协同215票,监管货值2.19亿元。该模式获海关总署高度肯定,并于2023年5月组织在全国海关系统全面推广应用。
二是赋能智慧监管,提升全省进出口贸易便利化水平。我关积极应用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等新技术,利用科技监控优化海关监管,让守法企业实现“无感通关、便捷通关”,提升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水平。如开发应用“慧眼通”智能车监管系统,支持自贸试验区内的综保区企业应用无人驾驶车辆开展出区货物运输,做到“零接触,零等待,零延迟”,24小时无感通关,极大提高了出区货物的运输效率。再比如,我们研发了粮食智能取样、检验设备,推动进口粮食检验全流程自动化运行,今年以来已通过该模式实施粮食检验检疫达60万吨,平均节约用时8小时,为企业节省成本超百万元。
三是创新监管模式,助力我省重点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我关按照省自贸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重点扶植区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打造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出口生物医药产品“快速验放”。今年8月,省内一家企业利用该平台办理出口产品集中快速查验,仅一个多小时就完成了整个查验手续,查验效率提升约80%。我们还联合地方政府建设特殊物品联合监管机制,支持生物医药企业打包提交进口计划,从过去的“批批提交风险评估申请”到如今“一口气把需求提完”,极大地提升了进口审批效率。我们推出了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制度,支持生物医药研发企业进口特殊物品免于提交《药品进口通关单》,帮助自贸试验区6家企业,19类产品解决了进口通关难题。目前自贸试验区内生物医药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产值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
下一步,南京海关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海关总署的相关工作部署,积极响应区内企业的政策诉求,加大海关监管制度的创新力度,进一步优化我省口岸营商环境,服务江苏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江苏经济报记者: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在支持江苏自贸试验区建设、推动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方面推出了哪些政策举措、成效如何?以及今后还会提供哪些金融支持政策?
戴俊(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副行长):感谢您的提问,同时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人民银行以及外汇管理局工作的关注、关心与支持。江苏自贸试验区设立五年来,我分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聚焦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各项金融改革试点任务落地落实,有力促进了跨境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支持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建立健全金融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体制机制。及时成立分行支持自贸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加快搭建“1+2+N”金融支持政策体系。其中,“1”是指《关于金融支持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2”是指《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实施细则>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推动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人民币工作的通知》,“N”是指多项创新性金融支持政策探索。通过强化横向纵向、内部外部沟通协调,共同做好自贸试验区金融服务及开放创新工作。
二是持续推进外汇管理改革开放创新。在全省范围内实施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试点,5197家企业办理试点业务780.57亿美元。在苏州工业园区和昆山金改区开展五项资本项目外汇业务创新试点,198家企业办理试点业务352.2亿美元。率先在自贸试验区推动QDLP对外投资试点,3家企业获批试点额度4.5亿美元。
三是不断提升金融外汇业务便利化水平。自贸试验区内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和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业务规模、受惠企业数量稳步增长。推动银行为自贸试验区企业真实、合法的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提供高效、便捷的跨境资金结算服务。稳步推进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在自贸试验区落地。
下一步,我分行将持续推动江苏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为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提供有利有效的金融支持。一是进一步深化外汇管理改革。指导、便利更多的经营主体合规办理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试点业务,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推动省内重点开放平台与自贸试验区的联动改革、创新与发展,支持其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经验做法。二是切实推动便利化政策提质增效。持续推动银行落细落实各项金融外汇便利化政策,尽可能实现优质企业应纳尽纳。有序推进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建设,积极探索优化银行账户服务举措。三是有效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统筹发展和安全,推改革、促便利、防风险一体推进。不断完善创新试点业务跟踪监测机制,健全跨境资金流动统计分析和监测预警体系,确保自贸试验区金融稳定安全高效运行。
谢谢大家!
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协调处处长):记者朋友们,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开到这里,请大家持续关注江苏自贸试验区提升发展,谢谢大家!散会。
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协调处处长):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发布会。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是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举措,事关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创新,前不久,我省印发了《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经省政府批准,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方面负责人解读《实施意见》有关内容,介绍我省“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进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感兴趣的问题。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省数据局副局长张旻先生,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许伟先生,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范信芳先生,省交通运输厅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侯建宇先生,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董德先生,省医保局副局长陈亮先生。我是省政府办公厅新闻协调处魏赟。
首先,请省数据局副局长张旻先生介绍情况。
张旻(省数据局副局长):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多年以来对政务服务工作的关心关注,以及对省数据局(省政务办)工作的关心、厚爱和支持。近日,《实施意见》正式印发。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进一步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加强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下面,我就《实施意见》内容和我省“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实施情况作一介绍。
一、《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和特色亮点
(一)《实施意见》出台背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今年1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国发〔2024〕3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印发实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将“高效办成一件事”列为《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作出批示,要求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以走在前、做示范的扎实成效,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省数据局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把“高效办成一件事”放在全省数据系统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强统筹协调,扭住重点关键,全力集中攻关。在省各有关部门和设区市共同努力下,相关任务和重点事项推进顺利、成效明显。4月份,我省在全国“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推进和交流会上作经验介绍。江苏承担的企业信息变更、开办运输企业、企业破产信息核查和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等4个创新示范“一件事”全部入选第一批全国“高效办成一件事”优秀案例。5月份,国家通报“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进展情况,江苏与上海、浙江等并列第一。7月份,国家向全国推广优化政务服务、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典型经验,江苏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新生儿出生“一件事”、“民声智慧听”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南京“亲清•政风”和苏州“审管执信”涉企服务等4个改革创新案例入选,是入选案例最多的省份之一。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有关文件要求,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深入实施,我们在深入调研并认真总结前一阶段工作实践基础上,起草了《实施意见》初稿。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于8月9日正式印发实施。《实施意见》部署实施29项“高效办成一件事”,其中国务院部署2024年度重点事项13项,新一批重点事项8项;我省拓展“一件事”8项。这29项“一件事”均以事项任务清单形式确定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
(二)《实施意见》主要内容和特色亮点
《实施意见》共分7个部分,提出20条工作部署要求。在总体目标任务上,提出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最大限度利企便民,在政务服务改革创新上走在前、做示范。2024年,实现国务院部署“一件事”和省拓展“一件事”落地见效,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2025-2026年,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施“高效办成一件事”,实现企业和群众更多高频、面广的“一件事”高效办理;到2027年,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覆盖企业和个人两个全生命周期,形成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高效政务服务体系。在工作措施上,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推进“一门一网一线”深度融合、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全面强化政务服务数字赋能、加强政务服务制度标准供给,并在组织实施、突出实效、加强宣传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实施意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色亮点:
一是体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精神。近年来,我省不断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创新推出“不见面审批”“不见面交易”等一批审批服务便民化措施,充分发挥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和12345热线服务作用,政务服务水平大幅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但还存在政务服务体系不完善、线上线下服务不协同、政务服务网和部门业务系统对接不深入、数据共享不充分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出完善政务服务职责体系和工作体系,建设与服务型政府相适应的高素质政务服务队伍;推动省、市、县、乡、村五级政务服务体系一体联动、高效运行;依托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进线上线下各服务渠道标准统一、全面融合、服务同质;建立完善政策咨询服务机制,推动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式一站式公开;集聚涉企服务资源,为经营主体提供法律、金融、人才、科创、国际贸易等服务,丰富拓展政务服务供给。
二是着力打造江苏敏捷服务。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趋势,政务服务应以人民服务员和积极行动者的姿态,紧跟企业群众的需求变化,以数字技术为支撑,时时保持专注,敏捷响应企业和群众多样化需求,让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更强。《实施意见》创新提出着力打造应需而变、数字支撑、快速响应的敏捷服务,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围绕实现这一目标作出具体安排,比如:构建全时在线、渠道多元、一网通办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更加敏捷高效服务企业群众的诉求;持续打造“热线百科”和“晓苏”政策问答台,方便企业群众随时查阅、搜索和咨询;丰富拓展“苏服码”场景应用,持续推进卡、码、证数据互通和服务融合,以“码上办”推动服务“马上办”;推动电子证照跨地区跨部门互通互认和扩大应用领域,实现“三个免于提交”;完善省数字政府政务中台功能,推动数据资源、能力组件按需获取;优化智能推荐、智能搜索、智能预填、智能预审、智能导办等服务,推动实现更多高频服务事项高效办理;建设“智慧晓苏”,提高意图识别和精准回答能力。
三是推进政务服务渠道“一体融合”。为了服务企业群众办事方式多元化,便利企业群众办事创业,《实施意见》提出全面加强服务渠道建设要求,线下办事“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企业群众诉求“一线应答”。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三者“一体融合”、业务衔接、服务贯通,努力推进江苏“不打烊”的政务服务全覆盖、常态化。《实施意见》提出,加快推进政务服务网、移动端、自助终端和办事窗口等渠道用户统一、数据同源、功能互补、服务同效;创新建立12345热线“民声接听员进大厅”机制,协同职能部门现场答复企业和群众办事服务诉求;健全线上线下帮办代办服务体系,提供线上高频服务事项专业人工帮办代办,优化线下帮办代办工作机制,推行网格员和代办员“两员融合”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陪同办、代理办、优先办等服务。《实施意见》还提出,打造“一企来办”综合服务体系,贯通线上线下服务渠道,集聚政务服务大厅涉企资源,提供与线上平台标准统一、数据互通的优质服务。
四是注重向基层发力、为基层赋能。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中央强调要切实为基层减负,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实施意见》着力为基层减负、为基层赋能,提出推动政务数据共享直达基层,建设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苏在线”数据直达基层系统,打造数据直达专区,为基层提供源头直供、实时在线的数据服务。《实施意见》还部署在全省乡镇(街道)推进实施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将社保、医保、民政、卫健、税务等基层高频办理事项统一接入政务服务平台,基层工作人员登录一个平台,即可办理高频政务服务,实现基层一个窗口、全科服务,减轻基层负担,赋能基层治理。
二、我省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进展
今年1月,国务院部署“高效办成一件事”2024年度重点事项清单共13项。7月,又部署2024年度新一批重点事项清单8项。此外,我省自我加压,拓展安排了8个“高效办成一件事”。总的看,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经过各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共同努力,我省“高效办成一件事”有力有效推进,取得积极成效。
(一)国家第一批13个“一件事”高质量推进
国务院部署的第一批13个“一件事”中,江苏承担了企业信息变更、开办运输企业、企业破产信息核查、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等4个创新示范“一件事”,是承担创新示范任务最多的省份之一。在各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有力推动下,4个创新示范“一件事”率先在全省范围落地见效,比国家要求提前一个月。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在全国率先完成,办理1.6万件;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全省全面推开,办理7.2万件;企业破产信息核查“一件事”在江苏政务服务网建成省级统一受理端,破产管理人随时查询企业破产信息;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件事”在人社服务、就医购药、交通出行、文化旅游4个领域已完成实体卡应用。在全力攻关4个创新示范“一件事”同时,压茬推进其余9个“一件事”工作。截至目前,7个“一件事”已经落地见效,企业上市合法合规信息查询、企业注销登记2个“一件事”正在进行系统完善和升级改造,在部分试点地区落地,预计9月份全面上线运行。
(二)我省拓展的8个“一件事”相继落地见效
在优质高效推进国家部署的13个“一件事”同时,我省统筹推进落实8个拓展“一件事”,放大“一件事”改革成效。其中,线上涉税专业服务“一件事”已开通上线,平台已入驻涉税中介机构9782个、项目业主53420个,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32325笔,国家有关刊物作宣传推广。民生诉求办理“一件事”建成上线,省和13个设区市12345热线建设“民生智慧听”一体化平台,统一融合为一个系统服务运行,更好倾听民声,提供敏捷高效服务。“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于8月2日在全省8个试点市、32个乡镇(街道)落地运行,基层工作人员和企业群众只要登录江苏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即可办理民政、人社、医保、卫健、税务等部门3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37个具体业务。
对国务院部署的新一批8个“一件事”,省数据局会同牵头部门正在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启动系统开发和数据对接等工作。
下一步,省数据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科学谋划、统筹协调,狠抓关键、压茬推进。召开工作推进会,对国家和省部署的“一件事”进行再部署再落实,加快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在基层落地,让企业和群众享受到改革的便利。以“一件事”为牵引,深化政务服务体系和政务服务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认真总结试点经验,丰富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功能,力争年底前在全省范围实现,打造江苏网上“基层服务之家”,切实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助力赋能。
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协调处处长):谢谢张旻先生。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记者朋友可以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说明供职于哪家媒体。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实施意见》明确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信用修复“一件事”、企业上市合法合规信息核查“一件事”,能否具体介绍一下这两个“一件事”的推进情况?
许伟(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谢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省发展改革委按照国务院《指导意见》和省政府《实施意见》部署,始终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任务来抓,将“高效办成一件事”纳入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一体部署、统筹推进,积极牵头推进信用修复“一件事”,并与省数据局共同牵头企业上市合法合规信息核查“一件事”。推进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改革引领、系统集成、数字赋能,最大限度优流程、减材料、降成本、提效能。
在推进信用修复“一件事”中,针对经营主体反映的行政处罚信息修复“需要重复申请”“修复结果不同步”等痛点堵点,我们会同省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在省政务服务网提供了信用修复申请,完善了系统对接,建立了数据协同。明确针对市场监管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信息的信用修复申请,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江苏)”提交;针对其他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信息的信用修复申请,一律通过“信用中国(江苏)”网站提交。率先实现不同部门的行政处罚信息修复“一网进入、一次办理、协同共享”,更大限度利企便民,提升经营主体的信用修复满意度和获得感。
企业上市合法合规信息核查“一件事”,是国务院首批13个“一件事”中涉及部门最多的“一件事”,涉及16个领域无违法违规信息核查和企业人员住房公积金缴存信息核查。推进中,我们与省数据局联合牵头、加强统筹,紧密结合企业上市信息核查的需求,积极调研学习借鉴省内外经验做法,在国家规定的16个无违法违规信息核查领域基础上,增加金融监管无违法违规信息核查1个领域、3个省级部门参与,提供“17+1”查询场景供企业自主勾选,更好满足企业上市信息核查需求。同时坚持数字赋能,推进“企业上市一件事”核查信息系统建设,梳理线上线下业务受理、数据核验流程,推动20家省级责任部门形成合力,大力简化信息查询手续、环节,由“多头跑”“分散查”转变为“不用跑”“一次查”,提高企业上市核查的便利度,助力企业上市发行跑出“加速度”。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务院《指导意见》和省政府《实施意见》要求,会同省有关部门推动两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实施方案落地落细。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省发展改革委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省广电总台记者:国务院“高效办成一件事”2024年度新一批清单“就医费用报销”中提到“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办理”,请介绍下在这方面有何考虑,以及如何办理家庭共济?
陈亮(省医保局副局长):感谢您的提问。“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办理”是今年国务院新一批“高效办成一件事”清单事项之一。对此,全省医保部门重点从待遇政策和经办服务两端同步推进落实。
在待遇政策上做到三个明确:一是明确当前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可以用于支付参保人员本人及其直系亲属(配偶、父母、子女)在定点医药机构就医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二是明确个人账户资金可以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的支付范围。三是明确个人账户资金可以用于直系亲属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的个人缴费。
在经办服务上,坚持立足全省医保信息平台一体化优势,加快实现“掌上办”“网上办”,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办事。我省职工医保参保人,只需登录江苏医保云APP,找到“家庭共济”模块,选择“账户绑定”功能,按要求填写共济使用人相关信息,即可完成家庭共济绑定。共济使用人只需出示本人医保码,就可以使用共济人的个人账户余额进行支付。今年5月,国家医保局专门对我省办理方法进行推广宣传。
截至7月底,我省开通家庭共济业务人数已达653万人,发生共济业务量达3572万人次,产生共济费用46亿元;代缴保费业务量359万人次。无论是共济业务量还是费用规模,我省均位居全国前列,越来越多的参保人享受到医保改革红利。
除此之外,今年省医保局还牵头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备案、五种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医疗费用报销直接结算等多项“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不断提高医保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在医保领域的获得感。谢谢大家对医保工作的关注。下一步,省医保部门将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继续抓好医保便民服务。谢谢!
我苏网记者:国务院先后分两批下发“高效办成一件事”任务清单,我们注意到,省市场监管部门牵头和配合的事项比较多。请介绍一下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和取得的实效?
董德(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高效办成一件事”是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国务院分两批下发21项事项清单,省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5项、支持配合5项。在省数据局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牵头的企业信息变更、开办餐饮店2个“一件事”已经完成;企业注销“一件事”已完成方案制定,正在推进系统适应性改造,计划9月份在全省实施;企业迁移登记和企业数据填报是刚下发的事项,已与有关部门对接,正在全力组织实施。配合事项中,开办交通运输企业、信用修复、企业上市合法合规信息核查、企业破产信息核查等事项基本完成;留学服务为新增事项,我们将积极做好配合工作。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和开办餐饮店“一件事”相关情况。
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是国务院赋予我省的攻坚示范任务,我们围绕“高效、办成”总目标,坚持将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构建了“1+5+N”模式。“1”指的是企业营业执照信息变更;“5”指的是公章刻制备案、税务登记变更、社保单位参保信息变更登记、单位住房公积金变更登记、银行基本账户信息变更预约服务;“N”是涉企许可证信息变更联动办理。经历试点、总结、完善等过程,已在全省实施。改革后,申报材料压减为6份,时间缩短到1.5个工作日,分别较原来压缩了73.9%、85%。实施3个月来,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办件累计达7.2万余件,经营主体的获得感显著增强。
开办餐饮店“一件事”,是市场监管部门服务个体工商户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家都知道,餐饮店绝大多数是由个体工商户开办的,相关业务基层办理量比较大,市场监管部门一直很重视。2022年,我省统一实施开办餐饮店“一件事”改革,即同步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户外广告设施许可、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书,深受经营主体好评。为贯彻落实好国务院“高效办成一件事”最新要求,我们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方式。改革后,申报材料由25份减为13份,办理时间由42个工作日缩短到5个工作日,分别较原来压缩了48%、88.1%。今年以来,开办餐饮店“一件事”办件累计达2.3万件。
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方便经营主体办事,是市场监管部门工作的重要目标。我们将在继续探索优化工作机制的基础上,不断巩固和扩大成果,对已在实施的,做好跟踪评估;对正在开展的,抓紧落实见效。也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市场监管工作长期关心和大力支持。谢谢!
中国交通报记者:国务院部署的“高效办成一件事”2024年度首批重点事项清单中有一项“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请问交通运输部门围绕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接下来还将采取哪些举措?
侯建宇(省交通运输厅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谢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今年1月,国务院印发《指导意见》,将我省列为集中攻关和创新示范省份之一。在省公安厅、数据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大力支持下,我厅实施“1000”工作机制,率先完成创新示范任务,于今年5月28日在全省正式上线实施,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一是推动三个证件“一次办”。将以往需要分别单独办理的“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普通道路货物运输车辆《道路运输证》办理”和“经营性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许可”等3项政务服务进行集成,实现一次申报、一次办理。二是实现申报材料“零提交”。15项法定申请材料全部由前端提交转为后台调取,申请人无需提交材料即可实现一次申办“三证”,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三是基本实现数据核验“零填报”。通过加强统一身份认证、数字签名、智能预填、自动生成等新技术的全流程应用,申请人仅需填报企业名称和车牌号,基本实现数据“零填报”。四是基本实现线上线下“零等待”。线上一次不用跑,线下最多跑一次,办理时间由之前的法定40个工作日、承诺7个工作日缩短至当场可取。上线以来,全省共办理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16330件,日均新增运输企业133家、车辆332辆。
接下来,江苏交通运输部门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实施意见》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在全省推出进一步优化道路普通货物运输市场环境的若干改革措施,从“企业开办”这一单个环节向“准入、准营、年审、变更、转籍、注销”等企业经营“全周期”服务事项拓展。二是进一步推动集成办理。全力推动新一批的大件运输“一件事”,实现“公路超限运输许可”等3项关联性强、办理量大、办理时间相对集中的多部门事项集成办。抓紧推进涉路施工“一件事”,实现相关8个审批事项的“多选组合、一次申请、一次办理”。三是进一步强化改革创新。研究制定《实施意见》全省交通运输系统贯彻落实方案,力争推动服务船员“一件事”等更多交通运输“一件事”的高效办成,以“流程更优、环节更少、时间更短”的改革成效,惠及全省交通运输企业和从业人员。谢谢!
新华日报记者: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改革,直接关系企业生产经营,是优化营商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请问全省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优化报装服务?给企业带来了哪些便利?
范信芳(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感谢您的关注。国务院推出的2024年度第一批13个重点“一件事”中,与我厅相关事项共有6项。其中,我厅牵头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我厅参与的5个事项分别是: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中的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变更;开办餐饮店“一件事”中的户外招牌设施设置规范管理;企业上市合法合规信息核查“一件事”中的企业城市管理领域无违法违规信息核查,企业住房、工程建设领域无违法违规信息核查,企业人员住房公积金缴存信息核查;企业破产信息核查“一件事”中的企业房产信息核查、企业人员住房公积金缴存信息核查;退休“一件事”中的离休、退休提取住房公积金。这5个参与事项,按照国家和省统一安排,我厅积极配合牵头部门,做好制度完善和系统融合等工作。
电、水、气、网,作为企业的基本生产要素,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至关重要。相对于居民用户简单的装表开通需求,为工程建设项目配套所需的市政公用服务报装接入涉及服务单位多、审批部门多、办理环节多、流程时间长,建设单位需要在多个服务单位和审批部门之间“多头跑”“多处跑”。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今年以来,按照国家和省“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部署,我厅会同省电力公司、广播电视局、通信管理局、数据局等,全力推进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改革。6月底,全省统一受理端正式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标志着这项任务正式落地实施。
我省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按照“能简则简、能并则并、能优则优”原则,全面精简整合办理流程,将原先由建设单位分别申请、市政公用单位和审批部门各自办理的模式,统一优化调整为建设单位提出需求,市政公用服务单位统一受理、协同服务,审批部门并联审批的模式。相比改革前,办理环节减少85%,材料减少96%,时间提速76%。主要通过以下措施进行优化:
一是一表申请、统一受理。建设单位只需就近选择一家营业网点或线上登录“一件事”专区,线下填写一张申请表或在线填写相关信息,即可“零材料”提出联合报装需求。建设项目前期办理的审批事项相关信息和材料,通过系统共享至各市政公用服务单位,市政公用服务单位主动上门服务开展后续工作,直至完成接入开通。通过数据共享、全程上门服务,变“企业跑”为“单位跑”“代办跑”“数据跑”,实现企业报装零跑腿、零材料。
二是多方联动、提质增效。申请受理后,市政公用服务单位和相关行政审批部门,按照“组团服务、协同联动、联合踏勘、并联审批、限时办结”要求进行联合办理。在联合踏勘、联合编制方案、协同施工验收等环节,市政公用服务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均可利用在线协同空间查看联合踏勘意见、设计施工方案等,开展讨论,提出优化方案意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解决重复开挖、管道冲突等问题。
三是细化分类、精细管理。按照是否涉及内外部管线建设、改造,在内部管线建设、改造委托市政公用服务单位承担的前提下,将市政公用服务联合报装的办理全流程细分为4种类型,明确规定每种类型的办理环节和各环节办理时间,并通过优化系统功能,实现办理过程在线实时监控、办理结果实时反馈、审批结果实时共享,督促指导市政公用服务单位及时提供优质服务,将“项目等服务”转变为“服务等项目”。
下一步,我厅将继续发挥好牵头作用,持续优化水电气网等市政公用服务联合报装流程,全力打通便民利企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建设单位和市政公用服务单位“双减负”。不断推进其他与我厅职能有关的“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任务,充分利用现有工作成果,提升改革成效。
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协调处处长):谢谢范信芳先生。记者朋友们,“高效办成一件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共同努力,也需要社会各界参与支持。请大家持续关注这项工作。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开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