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发布日期:2007-10-24 10:34 字体:[ ]
  这次省政府全体会议,主要是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工作的指示精神,落实省委的决策部署,总结省政府上半年工作,研究安排下半年工作,动员各地、各部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做好下半年各项工作,确保圆满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一、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今年以来,在省委的领导下,全省上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目标,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经济保持又快又好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经济稳定快速增长。全省经济延续去年较快增长的势头,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871.2亿元,增长15.4%。实现财政总收入1894.8亿元,增长21.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10.6亿元,增长2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9%。物价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同比回落0.9个百分点,经济发展保持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物价水平较低的良好势头。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夏熟作物增产增收,秋熟作物布局基本落实,高效外向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35.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4.5%,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开始加速,上半年服务业增长14.1%,创12年来同期新高。
  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所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4%,销售收入增长28.5%,利润增长29.2%,利润增幅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呈现利润增长高于销售增长、销售增长高于产值增长的良好态势。
  区域共同发展势头良好。苏中、苏北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苏北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进出口总额、实际直接利用外资等主要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苏中工业增加值增速居三大区域首位。苏南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富民优先取得明显成效。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15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239元,分别增长14.8%和14.5%。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新增城镇就业51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68%,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7%,比上年末下降0.13个百分点。
  社会事业发展迈出新步伐。科教兴省战略向纵深推进,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开始运行,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有所提高。公共文化设施投入增加,重点文化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成功承办了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第十六届省运会筹备工作扎实推进。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各地各部门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落实“四个优先”的方针,深入实施五大发展战略,对科学发展在认识上有新的提高、实践上有新的进展、工作上有新的成效。
  (一)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着力抓好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狠抓当前与谋划长远紧密结合起来,对一系列关系全局、着眼长远的战略任务相继作出重要部署。一是科学制定、全面启动“十一五”规划。认真总结“十五”发展的新经验,深入分析“十一五”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的新思路,围绕“两个率先”提出了“十一五”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战略措施。二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从农村最紧迫、农民最需要的事情做起,规划实施新一轮农村五件实事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各级各部门正在按时序要求抓紧推进。继续加大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发展高效外向农业,促进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三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对建设创新型省份作出部署,制定全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出台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政策。深入开展“科技创新促进年”活动,全面启动“十一五”重大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项目,基本完成8大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布局。四是加大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力度。认真落实节约优先、环保优先的方针,制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施意见,突出抓好节能和节地等重点工作,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突出抓好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上半年每万元工业产值能耗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得到加强。绿色江苏建设加快推进,新增造林面积143?郾2万亩,其中成片造林106万亩,基本完成全年造林任务。
  (二)积极调整经济结构,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
  加强投资规划和产业引导,优化投资结构。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投入力度,努力增加先进制造业有效投入。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明显加大,技改投入增长31.5%;专用设备、电气机械、通信计算机电子设备等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投入增幅都在60%以上,钢铁、水泥等重点调控行业投资继续降温,钢铁行业投资增长6.2%,水泥行业投资下降15.1%;港口、高速公路、机场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连云港、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增长64.8%、55.8%。加强生产要素组织协调,要素供求形势总体好于往年。煤电油运供给状况有了重大改善,电力供应相对比较宽裕,交通运输生产高位持续增长。盘活土地存量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保证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优化信贷结构,密切银企合作,上半年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2671亿元,同比多增1134亿元,金融环境有所改善。
  (三)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着力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围绕今年确定的五项重点工作,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省属企业改革重组步伐加快,7户省级资产管理公司与有关企业的重组工作已全部实施,部分省属企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已有3/4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完成股权分置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社会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加快发展,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全面展开,事业单位改革向纵深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财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等改革进一步完善,省级机关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取得明显成效。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全省城市商业银行联合重组方案已完成内部法律程序,农村信用社改革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得到巩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步伐加快。积极应对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保持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稳定增长。外贸出口增长28.2%,进口增长18.1%,实际直接利用外资85亿美元,增长75.3%。清理整顿开发区工作基本结束,有136家各类开发区通过国家审核。开发区集约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业务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都超过40%,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均占全省总量的70%以上。“走出去”步伐加快,境外投资项目和投资额成倍增长。
  (四)认真做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着力促进社会和谐
  上半年,各级财政对社会事业投入的增幅较大,一批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统筹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启动建设1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1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和落实文化经济政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快。从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训等三个方面入手,加大对农村卫生的扶持力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面已达86%。坚持把卫生资源向社区转移作为城市卫生改革的重点,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建设。增加助困、助学、助老、助残投入,努力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安排专项经费,奖励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困难学生12万名,资助经济薄弱地区5万名家庭困难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培训,支持苏北、苏中381个农村敬老院改扩建等项目。进一步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抓好交通、化工、建筑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大力推进“平安江苏”建设,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专项斗争,暴力案件发案率在东部沿海省份继续处于最低水平。建立健全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加强信访工作,全省保持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五)切实加强行政能力建设,着力提高政府工作水平
  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大力加强行政能力建设,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把狠抓落实作为改进作风的关键环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在解决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上下功夫,在推进重点工作上下功夫。将今年省政府十个方面重点任务分解为50项具体工作,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部门,精心组织,加强督查,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目前除个别项目未能完成时序进度外,绝大部分工作进展顺利。积极推进政务公开,规范拓展政务公开内容,加强政务公开载体建设。56个省级部门、13个省辖市和90%以上的县(市、区)都已建立政府门户网站。坚持依法行政,切实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八荣八耻”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机关干部牢固树立和自觉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抓好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上半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需要高度重视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农产品价格下降,农资价格居高不下。高效外向农业规模偏小、实力不强,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6月底以来,苏北及里下河部分地区受强降雨影响出现雨涝灾害,也给农民增收带来不利影响。二是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投资结构不够合理,服务业投入相对不足,投资增幅同比回落3.9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于经济增长;制造业集中度不高,新开工项目中初级产品加工项目较多;住房供应结构亟待调整。三是经济运行中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今年以来,汇率调整、电价提高、国际原油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对经济增长形成新的制约。企业增本减利因素增多,盈利空间受到挤压。外贸进出口增幅明显回落。财政收入增势趋缓。由于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资源、能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持续加大。四是落实宏观调控措施还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从宏观层面看,当前,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能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增大,已成为影响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为此,国家出台了严格土地管理、控制信贷规模、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调整出口退税率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最近,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国家还将出台以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为重点的政策措施。这对于改善宏观经济环境,有效消除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将发挥重要作用。但落实这些调控措施还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深入的工作。还要看到,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新的矛盾相互交织,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仍然相当繁重。群众对上学、看病、环保等存在的问题还有不少意见。在政府自身建设方面,特别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等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对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扎扎实实做好下半年工作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下半年将举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做好下半年工作,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趋势,下半年经济发展的总体环境是好的,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基本走向。今年以来,全球三大发达经济体和主要发展中经济体同步扩张,世界经济在低通胀状态下增速加快,增长率有望连续第四年超过4%。二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将继续保持总体稳定的基本取向。为有效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国家已经并将陆续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有利于改善宏观环境,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三是国际资本和产业将继续保持向我国大规模转移的基本流向。当前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速度加快、领域拓宽、层次提高的趋势,长三角地区依然是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选择地之一。四是我省经济将继续保持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的基本趋向。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企业自主创新和民众自主创业成为生产力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全省经济自主增长的动力进一步增强。
  中央一再告诫我们,越是形势好越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在看到各种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必须充分估计经济生活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充分估计各种不确定因素可能造成的困难,充分估计宏观环境的新变化对江苏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善于在国际经济大背景、全国经济大格局中谋划江苏的发展,善于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中把握机遇,善于把中央精神和江苏实际紧密结合,全面贯彻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讲全局、谋长远,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切实引导到实现科学发展上来。
  下半年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执行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紧紧围绕富民强省、“两个率先”和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坚持“五个统筹”,贯彻“四个优先”,更加重视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加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更加重视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确保全面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十一五”发展创造良好开局。
  (一)认真贯彻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增强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决策部署,抓住了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有利于解决影响和制约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关键问题,有利于顺利实现“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有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协调发展。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切实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全面地看待形势,辩证地分析形势,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决维护中央宏观调控的统一性、权威性、有效性,确保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扎扎实实地贯彻落实,把各方面促进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点。我们要适应宏观调控要求,大力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尽管上半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投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要根据突出重点、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保的领域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压的领域要有效控制、合理收缩,禁止的领域要严格把关、坚决淘汰。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引导和促进各类资金更多地投向农业和农村,更多地投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更多地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更多地投向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执行土地、信贷和市场准入有关政策规定,坚决抑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淘汰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
  保持合理的投资和消费关系,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是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的基础。去年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为31.2%,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全国36.8%的平均水平,增长的空间和潜力很大。要主动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和居民消费趋于个性化、多样化的要求,继续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改善消费环境,拓展消费领域,培育壮大消费热点,进一步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大力开拓农村市场,扩大消费市场空间。加快实施“万村千镇”市场工程,引导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拓展农村商品和服务消费。要整顿和规范各类服务性收费,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稳定和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加快完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解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扩大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镇中低收入者的消费,努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二)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增长方式转变
  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当前经济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症结所在,要自觉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作为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机遇,坚持在发展中加快调整结构,依靠调整结构推动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的提高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标志,也是当前调整优化结构的紧迫任务。尽管今年以来服务业增速有所加快,但仍滞后于整个经济的增长,与全年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的要求相比,仍有比较大的差距。要高度重视工业化进程中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尽快由主要抓工业向一手抓先进制造业、一手抓现代服务业转变,工作重点由抓传统服务业向抓现代服务业转变、由抓生活性服务业向抓生产性服务业转变。一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实施服务业倍增计划,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科技、商务、信息、旅游等服务业。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和创新,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落户江苏。加快组建地方金融机构,力争江苏银行10月份挂牌。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几乎涉及从传统服务业到现代服务业的所有行业和门类。要进一步加强旅游资源开发,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完善旅游配套功能,努力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二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和激励效应,认真解决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高度重视服务业投资增幅下降问题,完善促进服务业投资的政策措施,提高服务业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提高服务业利用外资占全部外资的比重。三要大力培养和引进服务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加大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高度重视引进高层次人才,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以高素质人才推动高水平发展。
  大力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全面贯彻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努力在四个方面取得新进展:一是在大力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上取得新进展。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有效形式,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把科研活动与市场、社会和地方经济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发展软件产业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突破口,坚持国际化、标准化、集群化、专业化联动,努力推动软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二是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上取得新进展。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科技资源,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和本土化相结合,切实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三是在加快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上取得新进展。加强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技术成果交易平台、创新创业融资平台和社会化人才服务平台建设,为各类创新活动提供良好服务,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四是在落实科技创新政策上取得新进展。认真落实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
  努力提高集约发展水平。提高集约发展水平是增强综合竞争力的战略举措。今年以来,我省大型企业的支撑作用有所减弱,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较去年同期下降1?郾5个百分点。全国500强企业中,江苏占57家,但前100强企业中,江苏只有6家,目前还没有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的企业。新开工项目中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不多,投资集中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必须高度关注这一问题,通过政府政策引导、企业自主发展、市场有效运作的办法,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促进各类要素向优势行业和优势企业集中,按照产业发展政策,抓好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要以骨干企业为龙头、重大项目为支撑、专业市场为依托、特色园区为载体,通过产业的上下游延伸配套,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提高集约发展水平。
  (三)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认真落实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措施。一是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挖掘内部增收潜力。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扩大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加快发展高效外向农业。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支持龙头企业就是支持农民增收。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落实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有关政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服务、农产品流通和精深加工等前伸后延产业,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路子,发展特色产品和优势产业。二是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业外部增收空间。坚持就地转移、异地输出和促进农民自主创业并举,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推进劳务输出南北挂钩协作,确保实现全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60万人的目标。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来自非农产业的比重。三是组织受灾地区生产自救,千方百计减少灾害损失。要组织受灾地区群众恢复生产,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做到农业损失副业补,种植损失养殖补,力争秋熟增产增收。
  全面推进新一轮农村五件实事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今年要建成农村公路1万公里,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30万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00万人次和农民创业培训10万人,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为80万名农村困难家庭中小学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完成经济薄弱地区383个乡镇卫生院更新设备任务,疏浚县乡河道2亿方、村庄河道1亿方,新增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10万座,解决经济薄弱地区50个无房文化站、150个面积不达标文化站建设问题。农村新五件实事安排省级补助资金50多亿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增强责任感,各负其责,严格管理,加强督查,做到责任、规划、资金、政策“四个落实”,努力把实事办好。同时,要认真抓好1011个经济薄弱村的脱贫致富工作。
  (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会议和环保大会精神,加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努力实现全年节能降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
  切实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前不久,国家发布了各地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指标,2005年我省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为0.92吨标准煤,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5%。由于我省能耗水平相对较低,在此基础上今年单位能耗还要下降4%,工作难度相当大。要认真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省政府近期要把能耗考核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市和重点企业。特别要重点抓好冶金、电力、化工、建材、纺织等高耗能行业和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引导企业从生产源头和全过程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积极推进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构建节能型产业结构和消费模式。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节约型企业、节约型城市、节约型社区创建活动,不断增强全社会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做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加快启动第二批130家单位循环经济试点。
  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认真落实环保优先方针,抓好环境污染防治,加强环保能力建设,确保做到“四个到位”:一是责任落实到位。省政府已经分解下达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签订了责任书,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执行,不折不扣地完成。二是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严格控制大气污染。抓紧编制和实施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确保城乡饮用水源水质安全。沿江沿海开发要坚持环保优先,产业转移要防止污染转移,招商引资要严格执行环保标准。三是政策落实到位。认真落实省政府出台的环保政策措施,消除环保工作中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四是监督考核落实到位。定期公布污染物排放情况,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严格实行环保工作考核、问责和奖励制度,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确保完成减排任务。
  大力推进绿色江苏建设。加快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是优化环境最积极、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要加快实施绿色江苏林业行动,积极推进沿江、沿海、沿河、沿湖、沿路等生态林网、经济林网建设。年内要确保森林覆盖率增加1个百分点。加大自然保护区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力度,强化湿地保护。
  (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扎实做好重点领域的改革工作。一是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完善有关政策,逐步扩大试点。深化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措施。改革和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二是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和规范政府职能,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认真组织实施公务员登记、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和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工作。巩固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成果,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事业类和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三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大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力度,继续做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增强国有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
  近年来,我省民营经济保持强劲发展态势,去年有28家民营企业进入全省百强,超百亿的企业中民营企业接近1/3,4家进入全省前十强。要继续落实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从主要从事传统制造业和商贸流通业向全面进入先进制造业、基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变,进一步拓宽发展领域,提高民营经济的产业层次;从主要依靠国内资源和市场向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转变,更多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高民营经济的外向开拓能力;从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向公司制、股份制转变,逐步打破产权封闭的单一模式,提高民营经济的发展活力;从比较粗放的经营模式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提高民营经济的发展水平。
  努力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实现我省外贸出口和引进外资“两个稳定增长”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要着力推进贸易增长方式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积极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增加高附加值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增加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市场容量大的产品出口,增加特色鲜明、差异化明显的产品出口,增加国外有需求、本省有优势的产品出口,切实解决好我省一般加工贸易出口规模偏大的问题。努力扩大进口,鼓励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零部件以及部分重要原材料的进口。实施品牌战略,争创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重视双向投资对出口的拉动作用,充分发挥我省制造业优势,扩大境外投资,探索促进外贸出口的新途径。要着力提高开发区发展水平,进一步推动开发区创新机制,优化环境,提升功能,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产出效率。要把引进外资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起来,与推进自主创新结合起来,与提高产业技术水平结合起来,大力引进关联度大、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的重大项目,引进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地区总部和销售中心。要抓好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试点工作,更大力度地推进产业转移,促进苏北振兴。
  (六)高度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深刻认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更加重视解决民生问题,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是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重大举措。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免收学杂费政策落实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位学生,确保农村中小学校公用经费不低于免费前水平而且逐年稳定增长,确保不发生“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现象。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支持每个县办好一个职教中心,推进200个实训基地建设。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扩大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加快经济薄弱地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乡镇卫生院更新设备任务。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人员培训,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加快城市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大力发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规范医药购销市场和医疗服务行为,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坚决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
  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增加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经济薄弱地区乡镇无房文化站和文化站面积不达标问题。结合致富农民和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推进文化事业重点工程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以备战第十五届亚运会、举办第十六届省运会为契机,推动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
  高度重视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增加居民特别是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农民收入,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加强对困难群体的关爱和扶助,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适当提高各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切实做好助困、助学、助老、助残工作。认真解决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全面推进企业养老保险,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引导公众增强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有效防止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全面推进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规范市场秩序,净化社会风气。大力推进“平安江苏”建设,进一步完善大调解机制和大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努力创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加大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创新力度
  做好下半年的工作,不仅关系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而且对于为“十一五”顺利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至关重要。各级政府机关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推进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政府各项工作。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做好下半年工作,最重要的是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想问题、作决策、抓落实的全过程。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创新发展思路,以长远的眼光谋划发展,以全局的意识统筹发展,以科学的态度抓好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在新形势下善于认识机遇、把握机遇、用好机遇,努力实现持续的又快又好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下更大功夫,在调整经济结构上实现新的突破,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上取得显著成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坚持科学发展,必须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协调推进各方面工作,注意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各方面促进发展的积极性。在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过程中,尤其要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等方面的关系,遵循自然规律和科学规律,把握市场经济规律,把积极进取的精神和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破解前进中的难题,从体制机制创新入手开创新的局面。
  坚持不懈地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基本方向,也是做好下半年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建设服务型政府,当务之急是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要把政府职能转变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和关键,进一步规范政府职能,改进管理经济的方式,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要把转变职能和创新管理结合起来,把加强管理和改善服务统一起来,增强服务和效率意识,把基层和企业工作的难点、把老百姓关注的热点作为改善服务的重点。建设法治政府,关键是要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当前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是“两个不严”,即执法不严和对执法队伍管理不够严。前不久,省政府11个部门已分别就规范执法行为、严管执法队伍、建设人民满意的执法单位,向全省人民作出庄严承诺。要认真履行承诺、兑现承诺,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各级政府要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所有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学会并善于依法处理经济社会事务,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建设廉洁政府,重在建立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要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加大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力度,努力形成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钱的长效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抓好权力运行的关键部门、关键部位、关键环节的公开,抓好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事项的公开,拓宽公开内容,拓展公开形式,提高公开效果。各级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坚持集中精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要把抓落实作为推进工作的关键环节,作为检验各级领导干部政治意识、大局观念、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准,作为提高行政能力的基本途径,真正把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问责制,完善绩效考评,强化责任追究,提高公信力和执行力。在新形势下,省政府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注意加强调查研究,实行分类指导,狠抓工作落实,提高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今年省政府50项重点工作,要精心组织实施,加强协调配合,加大督查力度,确保有力、有序推进。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和浮躁情绪。当前经济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正确应对,把工作做得更实、更细、更主动。要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作风,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基层、落到实处。
  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又快又好地推进富民强省和“两个率先”,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迎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