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苏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2012-02-27 16:43 字体:[ ]

关于江苏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2年2月9日在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陈震宁

 


各位代表:
        我受省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2011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紧紧围绕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紧扣主题主线,落实“六个注重”,实施“八项工程”,全力以赴稳增长、转方式、抓创新、控物价、惠民生、促和谐,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运行平稳、转型加快、质量提升、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态势,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地区生产总值48604亿元,增长11%,高于年度预期目标1个百分点。
        ——财政总收入14129.6亿元(原口径),增长20.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147.9亿元,增长26.2%,高于年度预期目标16.2个百分点。
        ——全社会研发投入107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2%,达到年度预期目标。
        ——固定资产投资26299.4亿元,增长21.5%,高于年度预期目标3.5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42亿元,增长17.5%,高于年度预期目标0.5个百分点。
        ——外贸进出口总额5397.6亿美元,增长15.9%,高于年度预期目标7.9个百分点。
        ——农民人均纯收入10805元,增长18.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41元,增长14.8%。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5.3%,超过年度预期目标1.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2.2%,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1.5%,氨氮排放量削减1.9%,氮氧化物排放量实现零增长,均完成年度预期目标(四项减排指标系初步统计数,实际完成数尚待国家核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尚待国家核算。
        ——城镇登记失业率3.22%,控制在4%的年度预期目标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2.61‰,控制在4‰的年度预期目标以内。
        2011年的主要工作:
        (一)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各项政策措施,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的关系,加强对经济形势的预测研判,切实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努力扩大消费需求。认真落实促进消费增长的政策措施,积极培育消费热点,促进消费需求较快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逐季保持在17%以上,其中城镇增长17.8%,乡村增长14.8%;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7.4%,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8.1%。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二是着力增加有效投入。重点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和民生等领域的投入力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59个月稳定在2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4.4%,服务业投资增长22.2%。200个省级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完成投资3850亿元。一批重大项目顺利竣工或加快推进。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4122公里,建成国省干线公路526公里。崇启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泰州长江公路大桥、南京长江四桥、临海高等级公路等加快建设。京沪高铁江苏段、南京南站枢纽工程建成运营。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工程等一批在建铁路项目继续推进。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二期工程、扬州泰州机场等顺利推进。沿江沿海新增万吨以上深水泊位24个,新增吞吐能力8600万吨。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加快建设。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一期工程等重点港口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完成建设任务,淮河入江水道、沿海水利工程、苏南运河三级航道整治工程顺利开工,徐州棚户区改造超额完成国家任务。全年建成电力装机618万千瓦,获得国家核准的“上大压小”项目共计850万千瓦,占全国核准总规模的28%,核准规模居全国第一。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15万千瓦潮间带风电场开工建设。三是努力平抑市场物价。强化价格调控目标责任制,着力保障供应、疏畅流通,加强农超、农社、农校对接。对困难群众的物价补贴由按季发放改为按月发放,全年发放物价补贴4.4亿元。加强价格监管,严格控制政府管理的调价项目,加大价格调节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去年三季度以来,全省物价涨势逐月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2月当月回落到3.6%,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低于全国水平,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108.9、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06.2。四是切实加强运行调节。加大煤电油气运调节力度,保障企业正常生产。努力做好劳动力供需衔接,千方百计提高土地要素保障能力。组织各类大型展销活动,帮助企业有效开拓市场。大力促进银企对接,实施“万企千亿”中小企业融资培育计划,全省中小企业新增贷款超过3000亿元,担保机构在保金额超过2700亿元。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5791.6亿元。支持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扩大直接融资,全年直接融资1700亿元。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57家,24家企业发行债券293亿元。
        (二)更大力度促进转型升级。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以转型升级促发展、强后劲、增优势。一、二、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6.3∶51.5∶42.2。一是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大力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制定“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设立省级专项引导资金,推动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销售收入2.61万亿元,增长26.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84万亿元,增长26.4%。坚持服务业优先发展。全年服务业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占GDP比重42.6%。100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入区企业近2.5万家、实现营业收入3657亿元、上缴税收236亿元、从业人数110万人。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组织实施“万企升级行动计划”、“百项千亿”技改工程,着力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0.7万亿元,利税超过1万亿元。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年内新增特色产业基地20家,累计达到80家,可实现产值2.6万亿元左右,增长40%以上。全省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到140家。二是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22.4%。全年专利授权20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1万件,增长53.2%,百亿元GDP专利授权数416件。省级以上工程中心达到120家、工程实验室30家。科技进步贡献率55.2%,区域创新能力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积极发挥省创投引导基金放大效应,首期10亿元资金涉及15家机构、预计带动超过80亿元社会资本。纳入备案管理的创业投资企业207家、注册资本345亿元,均居全国第一。三是切实加强节能减排。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强化高耗能行业用能管理,控制“两高一低”企业用电。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全年关停小化工企业696家、小火电机组125.3万千瓦。重点减排工程加快推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抓好低碳经济试点。加强水资源节约利用,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6%,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56。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力度进一步加大,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积极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太湖治理项目加快实施,实现太湖湖体水质稳定好转目标。生态省和绿色江苏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增国家生态市(县、区)12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5个、国家森林城市1个,全省林木覆盖率提高到21.2%,森林蓄积量达到8700万立方米。
        (三)更高层次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坚持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三化同步”,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不断增强沿海和苏北地区发展后劲。一是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保持了“三农”发展的好形势。大旱之年夺得丰收,全年粮食总产3307.8万吨,比上年增长2.2%,实现“八连增”。高效农业面积占比超过42%。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进一步加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比达49%。大力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防洪保安、水资源保障、水环境保护能力进一步增强,解决了280万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二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有序推进城乡发展“六个一体化”,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步伐加快,城市化率达到61.9%。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六件实事”工程进展顺利。启动实施美好乡村行动计划,加强村庄环境整治、河道清淤,农村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三是不断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对沿海开发开放进行新部署,制定并实施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滩涂匡围示范工程开工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逐步落户沿海地区,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连云港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获准设立。继续加大对苏北发展的支持力度,苏北发展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工业、投资、财政收入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9、1.5、12.9个百分点。深入推进“四项转移”和合作共建开发园区,苏北地区新开工500万元以上产业转移项目超过2000个,实际引资额1200亿元,增长23.6%,共建园区总数达到33个。坚持“一市一策”,认真落实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和支持宿迁发展政策措施,出台了加快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政策意见。支持苏中江海联动发展、跨江合作开发,苏中坚持特色发展,与苏南融合发展步伐加快。苏南加大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力度,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四是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认真贯彻落实长三角区域规划,决策层、协调层和执行层三级区域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产业、科技、环保等10个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加快推进宁杭、宁安高速铁路等工程建设,推动上海产业向我省沿海地区、苏北地区转移。扎实做好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着力抓好援建项目建设,年度援建项目圆满完成。
        (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推动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一是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省直管县改革试点有序推进,20个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出台了《江苏省经济发达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意见》。不断促进金融创新,发展壮大地方金融机构。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民间投资增长25.8%,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5.4%。切实抓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有序推进南京科技体制、苏州城乡一体化、宿迁区域协调发展和无锡“两型社会”建设等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二是着力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制定实施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帮助企业争取订单、拓展市场,着力稳定外需。大力调整外贸出口结构,外贸出口增长15.6%,其中一般贸易增幅高于加工贸易增幅19.9个百分点;服务贸易增幅高于货物贸易增幅34.6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出口增长33.5%,高于平均水平17.9个百分点。努力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加大招商选资、招才引智力度,实际利用外资321亿美元,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位置。支持有条件企业到境外投资,对外投资中方协议额36亿美元,增长65.5%。加快开发园区转型升级,新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家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家。
        (五)坚持不懈抓好民生改善。积极推进民生幸福工程,全面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养老服务“六大体系”。一是努力增加居民收入。把增加收入作为最大的民生实事来抓,突出抓好居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四个群体”增收,努力拓宽增收渠道。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增幅连续两年高于城镇居民。全省最低工资标准提高17%以上,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10%以上。农村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提前一年整体脱贫。二是着力抓好社会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着力解决重点群体就业问题。新增城镇就业134.6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7.9万人,高校毕业生年末总体就业率超过90%。三是不断完善保障体系。实现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五个“全覆盖”。全省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进一步增加,主要险种参保率继续保持在95%以上。加快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新建4773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7%的市、县(市)建成老年公寓或福利院。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45.3万套(户),超额完成国家和省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四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认真实施教育改革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教育事业总体发展水平继续位居全国前列。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5%。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万人拥有病床数36.1张,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98%,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10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覆盖率89%。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集中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推进平安江苏、法治江苏建设,社会大局总体保持和谐稳定。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增幅回落,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有待增强;生产要素供给趋紧,原材料、融资等成本不断上升,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虽然从三季度起逐月回落并低于全国水平,但仍超过年度预期调控目标;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快提高,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任务艰巨;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节能减排形势不容乐观;部分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水平不高,尚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社会建设和管理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还不相适应,改善民生还需要作出更多努力。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初步安排和主要任务
        2012年是继续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全面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战略部署的重要一年。安排好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意义十分重大。
        今年宏观经济形势将更为复杂。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十分严峻,国际经济环境短期内难以明显好转,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明显。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比较突出,经济运行中不稳定因素有所增加,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较大。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今年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环境总体向好,我省经济内在活力与动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又要看到有利因素,坚定信心,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对今年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中央对科学发展的最新要求上来,统筹做好各项工作,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
        (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
        (3)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3%;
        (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
        (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左右;
        (7)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左右;
        (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0%左右;
        (9)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
        (10)节能减排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1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左右。
        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总体要求,牢牢把握“十二五”发展主题主线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六个注重”,大力实施“六大战略”,全力推进“八项工程”,坚持稳中求进,突出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开放,加强统筹协调,着力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不断开创全省科学发展新局面。
        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大力促进消费增长。把扩大消费作为稳增长的战略重点,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认真落实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鼓励发展多样化服务消费和产品消费,拓展文化、体育健身、旅游、家政等服务消费,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加大对节能、节水、环保产品消费的政策激励力度。推进城乡流通体系建设,努力降低商贸物流成本,健全现代营销体系、信用体系。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加强消费市场可溯体系建设,开展预付式消费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消费市场秩序。
        2、努力扩大有效投入。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引导投资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倾斜,加强“三农”、民生、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入。加大重点项目推进力度,有序推进“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突出抓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重大民生项目建设。今年安排省级重大项目220个,总投资26185亿元,增长20%,其中200个实施项目总投资20860亿元,增长23%,年度计划投资4450亿元,增长16%。20个储备项目计划总投资5325亿元。农水方面:开工建设新沟河工程等项目,加快走马塘、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等项目建设。交通方面:开工建设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一期工程、南京城市轨道4号线一期工程等一批项目。力争沪通铁路、连盐铁路具备开工建设条件。加快泰州长江公路大桥、南京长江四桥、宁杭铁路江苏段、苏州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扬州泰州机场等一批在建项目工程进度,力争年内竣工投产、投用。加快推进临海高等级公路、连云港港30万吨航道一期工程、宁安城际铁路江苏段、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二期工程,以及连云港港、苏州港、南京港、盐城港扩容工程和徐州国家内河港枢纽工程等一批项目实施。能源方面:开工建设田湾核电站3号、4号机组扩建工程以及大唐滨海、中电射阳等4个合计100万千瓦全国第一批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加快谏壁电厂“上大压小”扩建、如东风电、淮安龙源风电等项目建设。工业方面:开工建设盐城东风悦达起亚第三工厂、南京扬子乙烯三轮改造工程、宿迁林浆纸一体化等项目,推进仪征上海大众乘用车、镇江二重出海口基地、宜兴国电科技太阳能光伏电池及组件、苏州三星高世代液晶面板、常州亚邦新型生物制药、淮安实联化工联碱、徐工工程机械基地、镇江恒神碳纤维复合制品等项目加快建设。力争中石油常州材料基地、中石化连云港原油储备与石化基地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服务业方面:加快推进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新兴产业集聚区、无锡传感园、常州低碳示范科技创新基地、泰州医药城生物医药园一期、南京青奥城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江苏无线网及高速宽带网。同时,加快省人民医院扩建、南京博物院二期等一批社会事业项目建设。
        3、切实加强运行调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减免企业规费,切实为企业松绑减负,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拓宽融资渠道,扩大社会融资总量,力争社会融资规模增长15%左右。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千方百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大土地整理力度,挖掘存量土地潜力,提升省内用地供给和调剂能力。加强劳动力供需对接,着力缓解企业用工结构性供需矛盾。加强煤电油气运等要素组织调度,切实保障居民生活和企业正常生产需要。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继续组织“江苏产品万里行”等重点会展活动,帮助企业有效拓展内外市场空间,进一步提高江苏产品市场占有率。加大对中小企业服务力度,帮助困难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继续把稳定物价放在突出位置。切实做好市场保障和价格稳定工作。落实好“米袋子”和“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强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供应和储备,加强重要商品产运销衔接,扶持发展农贸市场和平价商店建设。强化价格监测预警和市场监管,坚决查处价格违法违规行为。
        (二)着力推动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1、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支持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确保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潜力,推动产学研更加紧密结合,增强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百亿元GDP专利授权数达到478件。提高授权专利转化率,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6%。深化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建设一批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加快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大力发展创业投资,促进社会投入稳步增长。深入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推动高新区创新发展,建设一批创新型园区、创新型县(市、区)和创新型乡镇,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高起点布局一批科技创新中心,形成覆盖全省、上下联动、充满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突出人才支撑,深入实施“十大人才工程”,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提供重要支撑。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重达13.75%,人才贡献率达35.2%。
        2、大力培育新兴产业。认真组织实施“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统筹配置资源,进一步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6.5%。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的导向作用,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物联网、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海洋工程等10大产业规模发展、跨越发展。进一步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更大力度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培育一批占据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的创新型企业。
        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继续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确保服务业占GDP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着力发展金融、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数字文化、工业设计、环境服务等六大服务业新兴产业。优化服务业结构,生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40%。积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管理手段提升商贸、健康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提升现有100家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层次,引导企业向集聚区集中、优势资源向集聚区汇聚。重点培育一批技术领先、模式创新、发展集约的省级现代服务业示范区。
          4、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扎实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和示范项目建设。推动重点产业振兴与结构调整,继续支持在钢铁、石化、有色金属、造船、轻工、纺织等行业打造国家级重点产业基地,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等行业建设国家重要的生产基地。广泛开展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推进“百项千亿技改工程”,力争技改投资增长17%以上。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传统产业先进产能和品牌经济比重。继续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规模企业。提高集聚集约发展水平,组织推进100个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区。
        (三)着力抓好“三农”工作,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努力实现丰产丰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加快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努力增加高效设施农业面积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2、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田水利建设,重点支持中小河流治理、大中型灌区改造、丘陵山区小流域治理和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加快推进农业综合开发,稳步推进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深入推进农村实事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98%,镇村公交覆盖率达到26%,新解决221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3、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社会管理一体化,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不断完善城乡空间布局。均衡配置城乡公共资源,促进生产要素城乡自由流动。加快城市群建设,提升大城市功能,积极发展中小城市,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积极推进南京都市圈和宁镇扬“同城化”建设。提高苏锡常都市圈发展水平,壮大徐州都市圈综合实力。大力实施美好城乡建设行动,重点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
        (四)着力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不断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
        1、努力保持出口稳定增长。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巩固传统市场,大力拓展新兴市场,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重点推进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和服务出口,扩大一般贸易比重,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强化外贸发展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省内企业参加境内外综合性展会和各类知名品牌展(博)览会。帮助企业积极应对贸易摩擦,为外贸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加强和改进进口工作,积极扩大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国内短缺资源和节能环保产品进口。
        2、不断提高利用外资质量。进一步加大利用外资力度,力争利用外资规模保持全国领先地位。注重引进国际高端产业、智力、人才和技术装备,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苏北、沿海地区。鼓励外资在江苏设立营销总部、研发总部和结算总部等功能性机构。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支持以跨国并购、引入海外各类基金等方式利用外资,鼓励有条件的内外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推动开发园区“二次创业”,促进开发园区转型升级,积极支持部分有条件的开发园区升格为国家级,进一步增强开发区集聚、服务和创新功能。
        3、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优势企业有序赴境外投资,拓展市场空间。支持有条件企业逐步建立境外稳定的资源供应基地。引导企业在境外建立研发机构和生产基地、营销网络,增强企业全球配置资源和跨国经营能力。加快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和集聚区,建立健全境外投资促进服务体系,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服务。
        (五)着力统筹区域共同发展,进一步提高协调发展水平。
        1、深度实施沿海开发战略。全面落实沿海开发总体部署,深入实施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着力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滩涂围垦、载体建设上取得更大进展。积极发展临港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支持沿海产业园区提档升级,加快形成产业发展的规模优势和集聚效应,构筑沿海新型产业基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突出沿海交通大通道、主枢纽建设和公铁水空管综合交通网配套衔接。推进连云港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和盐城百万亩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加快实施东台40万亩条子泥匡围一期工程。
        2、努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继续加大对苏北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快苏北地区全面小康建设步伐。深入推进产业、财政、科技、人才“四项转移”和南北挂钩合作,落实“一市一策”,支持宿迁发展实现更大突破、徐州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推动苏中特色发展、错位发展,更大力度推进江海联动开发和跨江合作开发,加快产业集聚和国际化进程,在错位发展中实现与苏南的联动和融合。推进苏南率先发展,紧紧围绕“先行军”和“排头兵”目标定位,编制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整体规划,进一步提高苏南创新发展能力和经济国际竞争力。
        3、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加大长三角区域规划实施力度,加快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继续深化在基础设施等10个领域的合作,以共建园区为有效载体,有序推动长三角区域内的产业梯度转移和产业合作。继续做好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西藏拉萨市和青海海南州工作。扎实推进苏陕挂钩协作、三峡库区移民、省际间交流合作和参与西部大开发工作。
        (六)着力推进节能减排,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水平。
        1、强化政策引导与目标责任。认真落实国家即将出台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确保完成节能减排年度目标任务。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预警机制和监督管理措施,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进一步健全节能减排标准化体系,制定一批严于国家要求的地方节能减排标准,扎实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关闭一批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小企业。研究制定政策措施,支持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运用。严格实施惩罚性电价和淘汰类差别电价政策。加强对地方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完善节能减排评价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
        2、狠抓重点工程与重点领域。实施节能改造工程、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节能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耗能企业能效提升和数字化能源管理等五大节能重点工程。加快燃煤机组脱硝建设,大力推进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和公共机构节能。支持鼓励新能源发展,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5.75%。开展家庭、社区、青少年、企业、学校等领域的节能减排专项行动。研究出台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意见,打造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企业,树立一批清洁生产标杆企业,抓好一批低碳经济试点。强化节约利用水资源,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5%,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0.562。
        3、加强环境整治与生态建设。深入实施“清水蓝天”工程,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大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努力促进太湖水质持续改善,扎实推进长江、淮河、南水北调工程沿线、通榆河沿线和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加强大气污染控制和治理,努力减少灰霾天气。完成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摸清全省温室气体家底。继续开展突出环境问题集中整治行动,重点加强化工污染专项治理和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不断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新增造林面积80万亩,抚育森林150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1.5%,森林蓄积量达到8800万立方米。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水域和滩涂保护,深入开展生态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生态市、环保模范城市等生态创建活动。
        (七)着力优化体制机制,坚定不移深化改革。
        1、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开展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试点,切实抓好20个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依法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行为。完善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深化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推进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加快金融创新,推动地方金融机构加快发展。鼓励民间投资加快进入铁路、市政、通信、能源、金融、社会事业等领域。完善重要商品、服务、要素价格形成机制。
        2、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巩固和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最低筹资标准,调整完善基本医保报销范围,提高基本医保待遇水平。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进一步规范基本药物采购、配送和结算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培养。
        3、切实抓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深入推进苏州城乡发展一体化改革试点,在有条件地区扩大试点范围,重点在农村土地、户籍制度、农民合作组织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子。继续推进南京国家科技体制、无锡“两型”社会、宿迁区域协调发展等改革试点。支持南京市国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启动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八)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切实加强社会建设。
        1、大力增加居民收入。积极实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探索建立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拓宽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帮扶等居民增收渠道,促进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区域自我发展能力。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突出抓好大学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乡退役士兵和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继续开发5000个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开发1.6万个就业见习岗位,实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6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万人,确保新增城镇就业100万人以上,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5万人以上,高校毕业生年末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2、不断提高保障水平。深入推进“六大体系”建设,持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主要险种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力争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到95%以上。探索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医保问题,推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实行城乡保障制度接轨。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不低于240元,城镇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70%以上。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70元。扶持新建250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经济薄弱地区40%的乡镇敬老院配置生活设备。加大助残力度,向5万户残疾人家庭提供辅助器具和进行无障碍改造,为2万名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落实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提高城乡低保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继续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36万套(户),其中新开工保障性住房31.5万套(户),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5万户,竣工保障性住房13万套(户)。认真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各项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3、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扎实推进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工程,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以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水平。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8%。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培训6万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加固改造、重建、新建农村校舍776万平方米,推进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塑胶化,启动实施农村校车安全工程。加快实施文化建设工程,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覆盖率89.7%。普遍免费开放美术馆、科技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加强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加大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力度,强化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人员队伍和服务机构建设,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万人拥有病床数达到37.3张,千人拥有医生数1.7人,基本实现医疗卫生机构都有一名全科医生。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力度,加强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管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动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4、切实加强社会管理。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服务网络。加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管理,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高度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社会矛盾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大食品药品执法检查和质量监督力度,切实维护食品药品市场秩序。推进法治江苏、平安江苏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非常艰巨,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齐心协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