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0640号提案的答复(关于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提高污染评估体系水平建设的提案)
时间:2016-06-23 16:18 来源:江苏省环保厅网站 字体:[ ]

对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0640号提案的答复(关于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提高污染评估体系水平建设的提案)

 

周勤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提高污染评估体系水平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强制执行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和具体指标问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首次以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为统领,提出绿色发展的目标要求。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明确要求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十二五”期间,我省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导向,着力打造绿色发展标志。2012年,邀请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南京大学等单位,以第三方评估的形式,开展了江苏省绿色发展评估体系研究。评估工作结合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和基本现代化目标,从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三个方面构建了11项指标,按照国际和国内通用的评估方法,评估数据均采用公开发布数据,对全省及13个省辖市2010至2014年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估分析,提出各市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和不足,引导各市持续推进绿色发展。目前课题组正在进一步研究完善绿色发展评估指标体系,逐步扩大评估范围,进一步对县一级行政区和重点工业园区开展绿色发展评估。在县一级行政区和重点工业园区的绿色发展评估指标中将充分考虑特色指标,包括二次污染行业等,以期更有针对性地提升各级各层绿色发展水平。对于物流过度包装产生的二次污染问题,2013年出台的《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中已明确提出,严格执行国家关于限制过度包装的强制性标准,鼓励使用环保包装材料,促进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在“十三五”期间,我省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配合相关部门出台包装减量化、无害化的相关指导意见,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开展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的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鼓励企业使用可降解、无污染、可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推动绿色包装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淘汰污染严重、健康风险大的包装材料。鼓励网上购物绿色包装,推动网络销售龙头企业制定和实施绿色包装指南,引导有关行业协会组织电商企业开展网上购物绿色包装自律行动。同时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建立逆向物流回收渠道,探索“互联网+回收”模式,推广智能回收、自动回收等新型回收方式,减少二次污染物。

二、关于提升绿色发展自增强机制问题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要求,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大力推进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多方面努力积极提升绿色发展自增强机制。一是强化生态空间管控,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生态红线保护规划,加强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切实优化国土空间结构、能源资源结构、产业发展结构,确保生态红线区占全省国土面积比例不小于22%。二是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去产能措施,清理不符合环保标准的过剩产能。有效发挥环保优化经济发展的引导、倒逼和检验作用,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三是建立流域、区域的生态补偿制度。2013年,省政府出台了《江苏省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暂行办法》《江苏省水环境区域补偿实施办法(试行)》,建立全省统一、覆盖各生态红线区域和重点流域水环境资源区域的补偿制度。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引导生态受益地区与保护地区之间、流域上下游之间不断创新补偿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探索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三、关于区域流域性指标分包关联管理试点问题

从2014年开始,南京市外秦淮河被纳入省区域流域补偿河流范围。2015年,南京市财政局会同环保局,草拟了《南京市水环境区域流域补偿及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确定了南京市区域流域补偿的方式以及资金管理使用办法。今年,南京市拟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将重点流域水体如秦淮河流域等纳入全市区域流域补偿范围。今年3月南京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印发了《南京市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施办法》。该办法鼓励第三方治理企业接受政府委托,利用多种资金投入方式,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或者针对所有环境污染问题提供综合服务或解决方案。目前南京市已经开展针对不达标水体的达标方案编制工作,拟采取对外招标形式购买专业服务,包括采取ppp等形式。

我省经济体量大、环境容量小、自然资源少,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承载能力不足矛盾突出,资源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绿色发展。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新形势,深刻认识新时期推进绿色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多管齐下,牢固确立绿色发展理念,确保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严格红线管控,科学布局国土空间。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划定并严守城市边界、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红线,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规范空间开发活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全面提升生态红线区管控保护水平。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

二是突出节约优先,高效利用资源能源。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大幅提高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坚持严控增量与减少存量并举,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

三是加快转型升级,稳步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深入实施转型升级工程,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发展体系。加快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更大力度推进绿色生产,提高生产方式绿色化水平。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强化各类工业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所有省级以上开发区建成生态园区。

四是强化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健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实施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计划。全面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抓好太湖治理,加强江河湖泊和海洋环境整治。有效控制环境风险。

五是倡导绿色生活,营造全民参与氛围。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绿色发展、保护环境的意识。积极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鼓励绿色出行。推进公众参与,健全信息公开、有奖举报、环境公益诉讼等制度。探索建立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

感谢您对江苏环保工作的支持和关心,欢迎您继续关注环保,多提宝贵意见、建议。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

2016年6月23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