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对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158号建议的答复(关于加强苏北地区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
韩才高、沈增宏、施燕、殷苏荣代表:
您们提出的“关于加强苏北地区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苏北地处里下河平原,水系发达,水网密布,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苏北地区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经过多年努力,水环境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苏北地区上游客水污染、流域内污染治理能力不足、结构性污染突出、农业面源比重较大、围湖垦殖等问题亟需解决,水环境安全形势仍然较为严峻。目前,我们开展的工作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编制治污规划,落实治污责任。组织编制了省“十三五”水污染防治规划和淮河、近岸海域、地下水等子规划,以及省“十三五”水污染物总量减排规划,为苏北相关水体保护、开发、利用、管理和有关专项规划的编制提供了依据。省政府与相关市政府签订“十三五”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明确地方在城镇污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等方面的任务。通过建立水质目标责任制、治污项目季报制和年度目标考核制,落实地方政府治污责任,加快治污项目建设进度,扎实推进治污规划实施。
二、加大投入力度,推进治污工程建设。一是加大河道管护投入,保证工程长期发挥效益,从2011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农村河道专项管护经费,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河道管护制度好、效果明显的地区予以扶持。据统计,2016年全省农村河道长效管护投入超过8亿元,其中省级财政投入8480万元。二是积极支持苏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仅2016年就安排各类环保专项资金109973万元,其中中央环保专项资金40560万,省级环保引导资金69413万,有力推动了苏北地区环境质量改善。“十三五”期间规划总投资350.2亿元,在淮河流域重点组织实施4大类共299个工程项目。三是按照环保部新标准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督促有关地市进行核查、整改,并对列入国家《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的湖泊实施一湖一策,综合整治入湖河流,保护湿地并修复生态。
三、整治养殖污染,减少面源排放。对污染较重的河流及涉及地区制定具体的整治方案。根据湖泊海河水产养殖容量,确定适应养殖面积范围及区域,2008年以来,全省主要湖泊网围养殖面积由140万亩压缩到90万亩;规范整治现有围网养殖,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模式,推广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技术,有效控制水产养殖污染。全面启动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及农业面源污染专项行动。2016年,苏北5市主要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55%以上,分别创建部、省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70和1318家,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1%。截止目前,已关闭搬迁养殖场户1431家,有效控减了农业面源污染。
四、完善城乡污染防治设施,提升处理能力。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积极推进苏北地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截至2016年底,苏北地区建成投运城镇污水处理厂321座,处理能力达335万立方米/日,累计建成城镇污水收集主干管网2300公里,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78.1%,城市和建制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9.3%和43.4%。二是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垃圾处理体系建设,连云港、淮安、盐城等城市垃圾焚烧厂(场)接纳并处理所辖县市的生活垃圾,率先建立了城乡生活垃圾统筹收运处理体系。截至2016年底,苏北地区建成垃圾处理设施36座,无害化处理能力1.90万吨/日,城市(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95%。三是指导苏北地区大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重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有效提高了苏北地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水平。
五、疏浚整治农村河道,建设“水美乡村”。一是加快农村河道疏浚整治。2003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持续开展了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作,恢复和增强了全省农村河网水系的引排功能,水质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二是开展“水美乡村”建设,促进全省农村水环境的改善、保护和管理。到2016年,全省已建成161个“水美乡镇”、1239个“水美村庄”。三是不断强化农村河道的长效管护。先后制定实施了《江苏省农村河道管护办法》《江苏省农村河道管护考核办法》等政策文件,明确了农村河道管护的责任主体、管护范围、管护标准及管护考核等。建设完善了基层水利管理服务网络,有效覆盖了全省80%以上的农村河道。
苏北地区水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认真吸纳您们的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引导资金方面,加大对苏北地区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二是推动苏北地区县以上城市完成老旧管网改造,乡镇全面建成污水收集主干管网,强化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考核,提高设施运行管理水平;实现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全覆盖,完善城乡统筹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三是持续推动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试点省建设,逐步提高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覆盖率;积极指导各地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工作,明确责任主体,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二、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一是调整优化苏北地区农业产业和生态空间布局,大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通过建设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县,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推广绿色生态种养模式;预期2017年苏北地区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2%,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3%。二是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控害,强化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在做好畜禽禁养区养殖场户的关停搬迁工作的同时,2017年6月底前,苏北各市、县(市、区)完成区域畜禽养殖布局调整优化方案的制定,强化养殖场治理改造,推进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收集、处理利用设施建设和社会化收运体系。
三、标准化整治水产养殖污染。督促各地按照《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科学确定养殖区域和规模,做好里下河地区等地综合整治工作,到2020年,全省主要湖泊网围养殖面积控制在75万亩以内。优化升级现有养殖业,强化渔业养殖污染管控,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220万亩百亩以上连片养殖池塘的标准化改造,有效控制尾水达标排放,提高渔民生态养殖技术,推广低毒、低残留药物的使用。
四、建立农村河道轮浚机制。一是根据《江苏省农村河道“十三五”轮浚规划》,每年计划轮浚农村河道土方2.5亿方。二是督促各地加大“水美乡村”建设力度,计划每年新增一批“水美乡镇”和“水美村庄”。三是加大农村河道管护力度。2017年,省级农村河道管护资金由8480万元增加到10850万元,各地也将增加管护资金投入,进一步提升管护水平。
苏北地区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离不开社会各界和流域人民的支持,更离不开人大代表的监督,感谢您们对我省环保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恳请继续多提宝贵意见建议!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
2017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