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0013号提案办理结果摘要
儿歌是开启孩童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儿歌不单单是歌唱,还是童谣,是韵律,是幼儿游戏时的需要,是启蒙的语言学习,也是启蒙的音乐教育。儿歌学习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不过,学前教育不同于中小学教育,不是分科式教学,而是综合性活动。幼儿园中的儿歌学习不是作为一门学科存在,而是融合在各种主题活动中的。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实际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幼儿园教育内容范畴的划分是相对的,教育过程中应依据幼儿的学习特点进行整合处理,以使幼儿通过真实而有意义的活动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获得完整的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对幼儿而言,世界是完整的,他们是用全部感官和全部身心在接触世界、感知世界、了解世界。幼儿的学习来源于生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学习活动弥漫在一日生活之中,是整合色彩很浓的教育。
指导和衡量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纲领性文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规定“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因此,幼儿园教育的各类教师指导用书中都没有专门的音乐用书,更没有直接面向幼儿的音乐教材,儿歌学习内容散见在各个贴近儿童生活的主题之中。教育部《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和《江苏省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标准(试行)》,均未要求幼儿园配备专业音乐教师。幼儿教师资格证序列、幼儿教师职称序列等也均没有学科划分。
通常,幼儿园每个星期都会有多次吟唱儿歌的安排,幼儿园一般这样学习儿歌:老师在下雨天和孩子在廊下听雨时,会和孩子读起《小雨点》,在带着孩子观察蚕宝宝的时候吟出《蚕宝宝》,在种植的时候顺口唱出《一园青菜成了精》……教师需要储备一批儿歌在心中,预备随时可能到来的教育机遇,趁势而发,孩子学得自然而然,理解得恰到好处,语言、音韵、科学、情感、传统文化等因素同时得到发展。为此,老师需要研究儿歌,并思考儿歌与儿童日常生活、教学、游戏的关系。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研究儿童,懂得儿童什么时候在想什么、需要什么,然后将世界以最适宜的方式带到儿童面前:有时候是艺术的一面、有时候是情感的一面、有时候是科学的一面、有时候是交流沟通的一面……因此,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要求是一专多能:核心专业素养是观察幼儿(心理学)基础上的课程设计和实施能力,语言、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领域的基本技能也要同时具备,用于服务课程实施。仅有专业音乐技能而不懂得幼儿心理与课程开发的人,是不能胜任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音乐技能只是实现儿童游戏化课程的辅助手段,幼儿教师不需要达到专业音乐工作者的水平。
我省近年来也出版了《配画成语儿歌》、《儿歌300首》、《儿歌精选》、《幼儿歌曲边弹边唱》、《趣味儿歌》等一大批儿歌读本。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幼儿园中儿歌学习的研究,从一个侧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也将结合实施江苏精品出版“攀峰行动”,扶持引导教育、少儿类出版社,加强对优秀儿歌类出版物的开发,多出版有益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优秀儿歌。继续引导广播电视等媒体在少儿节目中加大对优秀儿歌播放和推广力度。鼓励省内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加大对优秀儿童音乐视听作品的传播、展示,多方位为少儿积极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和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