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0742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加强大运河沿线生态环境治理的建议)
时间:2018-06-20 20:05 来源:江苏省环保厅 字体:[ ]

章寿荣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大运河沿线生态环境治理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京杭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包含了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八个市,作为贯彻南北的重要生态通道,肩负着保障饮用水供给、调配水资源、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稳定等重要生态功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明确要求把大运河江苏段建设成为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品味的文化长廊、高效益的经济长廊。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围绕大运河沿线环境治理,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规划引领,注重顶层设计

按照我省实际情况,组织编制《江苏省“十三五”水污染防治规划》、《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以及《江苏省“十三五”水污染物总量减排规划》,把涉及到大运河相关水域纳入规划当中,统筹考虑环境治理、生态建设和修复。积极配合省发改委组织编制《大运河江苏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以系统思维统筹推动文化保护和传承、生态修复和航运提升、文化旅游和产业融合发展。为加强大运河的生态环境保护,我厅专门编制《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生态长廊建设规划》,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从打造河湖生态保护示范区、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提升河湖水环境质量、打造魅力宜居城乡环境、创新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六方面着手,在保护大运河生态系统、各类文化自然遗产的基础上,强化空间管控利用,严格防控环境风险,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力争到2020年,大运河沿线生态系统稳定,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50%,林木覆盖率达到26%,南水北调输水干线水质稳定达到或者优于Ⅲ类,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二、开展大运河水环境综合整治

一是加强源头管理,严格落实沿河项目环境准入机制。根据运河的水质及水功能要求,结合水质现状,严把环评审批关,限制沿河布置的高污染高能耗项目落地,从源头控制排污总量。二是严格空间管控。严格落实生态红线保护政策,禁止擅自调整生态红线区域边界,实施“一区一策”生态保护工程,限期清理不符合保护要求的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工业企业的检查力度,对可能影响大运河水质的沿线涉及制药、化工、造纸、采选、制革、农药等重点行业,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及时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确保沿线企业实现稳定达标排放。三是保障水质安全。全面实施河长制、断面长制,每月开展水质监测与评价,严格按照断面水质结果实施水环境区域补偿和奖励。加强大运河沿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和风险隐患的排查,确保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安全。持续推进绿色航运,拆解老旧落后船舶13237艘,新建改建示范船105艘。新建新能源LNG动力船舶24艘、改建LNG动力船舶68艘,干线航道上已建成8座内河船用LNG加气站,为全国总量一半。四是推进运河沿线村庄环境整治。将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要内容,安排资金1300万元支持大运河沿线13个乡镇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补助2.45亿元对大运河沿线8个县(市、区)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积极成效。五是加强运河岸线整治。省级专门补助2亿元,支持苏州市对境内京杭运河岸线开展系统治理,其他段治理项目也按照流域区域规划积极推进前期工作。实施港口岸电和港口机械改电工程。建成13套高压岸电系统、300多套低压岸电系统、2000多套小容量供电设施,码头运输及起重机械“油改电”比例超过97%。在81%已建成的航道服务区建成岸电系统162套324个接口,率先实现内河水上服务区互联互通联网运行。

三、创新大运河保护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领导小组。为统筹大运河保护,我省专门成立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书记任组长,省长任第一副组长,17个省级机关相关部门、11个有关设区市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小组成员,统筹推进大运河文化遗产、生态保护、文旅融合发展等各方面工作。二是构建大运河保护平台。依托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搭建国际运河文化交流平台。建立智库性质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为大运河保护献计献策。三是启动相关立法前期准备工作。配合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赴徐州开展实地调研,拟向人大常委会提出制定《关于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决定》的建议,适时启动立法工作。四是加强文化传承弘扬。以“做好大运河江苏段保护和文化传承工作”为主题,组织中央和省重点媒体赴大运河沿线采访,发稿60余篇。组织省内外网络名人代表赴淮安、宿迁、徐州等地实地考察大运河,在网上形成宣传高潮。支持扬州市政府举办2018年世界运河城市论坛,推进世界运河城市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五是加强财政保障。按照“谁达标、谁受益,谁超标、谁补偿”的原则和“合理、公平、可行”的总体要求,制定实施《江苏省水环境区域补偿实施办法》,涵盖大运河南水北调重点断面。大力推广徐州市实行重点断面保护区制度、达标风险抵押金制度,像保护饮用水源一样保护断面水质,取得积极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坚持系统化整体思维,统一规划协调,实施重点项目,努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的样板区和示范段。一是加快推进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实施《大运河江苏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总体上明确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的各部门和区域的管理体制机制及相关重大项目,形成江苏大运河文化文脉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立体格局,打造大运河文化品牌效应。二是持续推进水环境治理。严格落实“河长制”的主体责任,加大考核力度。加强水质监测预警。对京杭大运河水质进行实时监测,每月发布环境质量情况并在环保网站上公开。在大运河沿线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污水处理厂进出水、重点污染企业废水排放口等位置安装水质自动监测监控装置,建立健全水环境质量预警体系。督促大运河沿线国家考核断面不达标地区全部制定达标方案,明确整治措施和达标期限。二是继续开展水环境区域补偿工作。按照2016年新修订的方案和办法,严格落实“双向”补偿制度。三是深入推进大运河沿线整治。督促地方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消除环境隐患。有序推进沿线村庄生活污水处理和农村垃圾分类,逐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继续督促各地落实船舶港口污染物接受、转运、处置设施建设方案。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

                        2018年6月13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