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第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189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重构农村生态治理体系的建议)
时间:2018-06-20 20:10 来源:江苏省环保厅 字体:[ ]

何益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重构农村生态治理体系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前所未有地把乡村建设摆到与城镇化同等重要的战略位置。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加强农村生态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具有新的重要意义。多年来,省发改委、财政厅、环保厅、住建厅、农委等部门结合各条线重点工作,不断加强农村农业污染治理,逐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一、开展全省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

2014年,财政部、环保部在连片整治的基础上,将我省确定为新一轮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省份。2014-2017年,全省投入近76亿多元(其中中央资金20亿元、省级资金18.7214亿元,地方自筹37.73亿元),6350个村完成整治任务,建成农村小型污水处理设施6000多套,铺设污水管网约1.2万公里,化粪池1.37万座;建成垃圾中转站169座、垃圾收运点1800余座、小垃圾房4.8万座;购置垃圾转运车3012辆、吸粪车56辆、渗滤液车33辆;建成非规模化畜禽粪污处置中心11座、蓄粪池3390座。其中如皋市投入资金6703.5万元(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462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2083.5万元),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7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840吨/天,截污纳管和配套管网25.97千米。新建畜禽粪便处理中心3座,处理能力300吨/天,购置分类垃圾房3600个。这些设施的建成,有效解决村庄生活污水乱排和生活垃圾乱丢乱放问题,整治村庄的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2017年,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抽查42个村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二级标准(GB18918-2002)。2017年,江苏调查总队对全省55个县(市、区)251个村1521户农户调查结果显示:经过这些年多方共治,全省乡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95.2%的被调查村规划了整体环境治理方案;90.7%的受访农户对当前生活环境表示满意,其中49.3%的农户非常满意。

二、实施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示范项目

2015年以来,根据国家相关规划,组织实施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工程,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2000万元,在我省太湖流域太仓、武进、丹徒等地建设试点示范工程4处,建设面积15.8万亩,其中耕地9.89万亩。项目共计划建设生物拦截带1.81万亩,生态沟渠3.28万米,配套建设集水窖及导流渠(管)等坡耕地径流集蓄与再利用设施50处,农业废弃物就地处理设施15处,养殖污水农田消纳池3处,500—1000头生猪当量畜禽养殖场种养一体化工程5处,改造养殖渔塘910亩,建设工厂化养殖水质净化循环利用工程4处。

三、分类开展单项治理工作

(一)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十二五”期间,我省集中力量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将生活垃圾治理作为村庄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纳入考核验收体系。经过五年持续努力,全省共完成18.9万个自然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覆盖了城镇建成区以外所有自然村庄,基本实现建制镇垃圾中转站全覆盖,同步建立了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并于2016年首批通过了国家十部委联合组织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考核验收。2017年,根据省“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部署要求,印发了《江苏省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按照“减量优先、鼓励分类、城乡统筹、综合治理”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工作。

(二)推进村庄生活污水治理。2008年实现太湖流域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2009年实现全省县级以上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2017年全省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93.3%。在加大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力度的同时,我省积极探索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路径。2015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将我省列为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省,并将常熟等16个县(市、区)列入国家试点县。在认真组织开展国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工作,深入实地调查研究、组织专家分析村庄生活污水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前期实践探索阶段存在的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专业化程度低、管理机制缺失等问题,出台了《江苏省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进方案》。2017年,在持续推进国家试点县的基础上,我省又以15个省级试点县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各地依据镇村布局规划优化,着力推进规划发展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一般村庄推进卫生户厕改造全覆盖。

(三)强化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省级财政每年安排9.6亿元,持续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大力拓展秸秆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基料化和工业原料化利用,2017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扶持建设一批规模化沼气工程配套“三沼”综合利用、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有机肥加工和小散养殖场(户)畜禽粪便集中收集处理中心项目。目前,全省已形成以沼气工程、有机肥加工、发酵床生态养殖、畜禽粪便处理中心为主要模式的利用格局,探索出一条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和新能源产业结合的新路。

(四)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积极推进全省养殖区域布局调整优化,对禁养区养殖场实行关闭搬迁,至2017年底,全省禁养区关闭畜禽养殖场10372家,畜禽生产从环境敏感地区全部退出;累计治理规模养殖场12491家,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率74.2%,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为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省农委印发了《江苏省“十三五”畜牧业发展规划》,并会同省相关部门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区域布局调整优化和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江苏省畜禽养殖污染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专项行动考评办法》等文件,指导各地宜养则养,宜减则减。目前,全省各设区市和主要涉牧县(市、区)全部完成区域布局调整优化方案制定。

(五)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在巩固发展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的基础上,推动向经济作物拓展,因地制宜探索配方肥应用补贴机制,启动实施菜果茶有机肥替代行动。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50多个,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2017年,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面积占比达82.5%。

四、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省将严格落实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方案》、《江苏省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2)要求,以绿色发展、生态优先为导向,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标本兼治、综合防治、循环利用,在全省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着力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完成《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中江苏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加快构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到2022年,实现行政村中规模较大的规划发展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建立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保障机制,确保长期稳定运行。全面建立完善生活垃圾户投放、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机制,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

                      2018年6月19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