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邹振球委员:
您提出的《构建“时间银行”,引导“年轻老人”参与社会养老服务》的提案收悉,经与省文明办会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做好宣传解释,调动“年轻老人”积极性的建议
近年来,为鼓励引导人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我省各地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志愿者及志愿服务组织的实际需求,出台了激励、嘉许、回馈、关爱、礼遇等系列举措,通过授予荣誉称号、举行嘉许仪式、给予政治礼遇等举措对优秀志愿者进行褒奖,在新市民落户、升学、评优等方面对志愿者给予激励,在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兑换社区服务、物资回馈等方面对志愿者给予适度适量回馈,有效地促进了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志愿服务“时间银行”储蓄制度是志愿服务激励制度的典型案例,志愿者通过存储志愿服务时间可兑换相应服务或物品,在实现互助养老的同时,能对志愿者形成良好激励,我省多地已将其与志愿者星级认定制度等作为有效的志愿服务激励制度应用至实践中。如南京市栖霞区尧化街道等地积极实施“时间银行”项目,赢得群众认可。
二、关于出台相关制度和开展试点的建议
2015年出台的《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中第四十九条对志愿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养老服务有如下规定:鼓励、支持发展相关养老服务志愿组织,建立志愿服务时间储蓄等激励机制。鼓励志愿者和老年人结对,重点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生活救助和照料服务。建立“时间银行”,重点是制定记录服务时长、时间储蓄与支取的规则,建立参与、退出、评价、考核、奖励等相关制度。目前,这方面实践经验相对有限,需要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先行试点、探索总结。如苏州市万达社区正在试点“幸福积分券”,居民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获得“幸福积分”,可使用“幸福积分”获得其他居民的互助志愿服务。我们将鼓励各地总结经验,扩大试点推广的范围,把参与“时间银行”的志愿者纳入本地志愿服务嘉许激励回馈的范畴,用“时间银行”激发更多的人积极关心、支持、参与志愿服务。
三、关于委托社会组织参与运行,提高“时间银行”的信息化程度的建议
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方面,近几年来,我们通过举办江苏志愿服务交流会、公益创投等,为志愿服务组织、民办社工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参与“时间银行”项目提供平台。对于参与专业服务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将社工人力成本作为重要核算依据纳入政府购买服务预算编制环节,帮助社会组织缓解用人成本问题。南京市栖霞区尧化街道“时间银行”项目即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社会组织具体承接执行,专业社工在其中参与项目管理,志愿者参与具体服务,通过“社工+志愿者”联动,较好地提升了志愿服务效能。
推广“互联网+”工作模式,完善“志愿江苏”“江苏省社会工作信息管理系统”等平台的功能建设,帮助注册志愿者、注册社工、社会组织等利用信息化平台建立健全“时间银行”服务需求采集机制,建立“时间银行”服务项目库、需求库,有针对性地做好志愿服务规划、设计服务项目,及时匹配“时间银行”服务供给与需求。
四、关于对参加志愿服务的“年轻老人”开展培训的建议
《志愿服务条例》明确规定,志愿服务组织安排志愿者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需要专门知识、技能的,应当对志愿者开展相关培训。按照《志愿服务条例》要求,加强志愿服务人才培训,建立健全志愿者日常管理培训制度。仍以南京市栖霞区尧化街道“时间银行”项目为例,该项目正在积极探索服务标准化,在志愿者上岗前需经过入职培训、岗位培训、匹配度测试、若干次试服务等程序,才能签订一对一服务协议。
“时间银行”是对志愿者给予激励回馈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探索。从在各地的实践来看,目前“时间银行”主要运用在养老领域,旨在动员低龄老年人参与养老服务,以缓解社会养老从业人员不足的压力,并解决低领老年人退休后的精神寄托,从而实现共建共享。您提出的建立“时间银行”的相关建议,对于完善志愿服务嘉许激励回馈制度,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感谢您对养老服务业的宝贵建议,希望得到您的继续关心、关注,共同推进养老服务业体系建设。
江苏省民政厅
2018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