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民革江苏省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运用大数据等手段,提升食品安全监管透明度与监管绩效》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大数据工程建设
近年来,我局积极响应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诉求,积极运用大数据手段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能,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苏政发〔2016〕113号)精神,结合我局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加快推进食品安全大数据发展重点工作,不断丰富食品安全监管大数据示范应用,积极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和服务效率。
一是建设食品安全监管大数据中心与智慧监管云平台。我局将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和大数据工程作为“十三五”期间全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核心内容,成立由局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并于2017年4月出台《智慧监管和大数据工程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未来三年全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和工作机制,突出信息化项目的整体规划和集约开发,减少重复投资和“信息孤岛”。根据工作方案,我局于2017年8月启动统一集成平台和数据中心建设。当前,统一集成平台(内外网)已完成初步开发,数据中心方面已完成食品生产企业、食品经营企业、食品生产许可审批办件过程库、食品生产监管信息库、食品抽检库建设;完成食品生产条线18个数据分析主题、食品经营产业分布分析、食品生产企业画像建设。
二是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协同共享和数据交换。结合食品安全监管大数据中心建设,已基本建成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正组织省市县三级数据交换和共享调试。逐步汇集全省系统各级各类食品安全监管信息资源,搭建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支撑环境,纵向为国家总局、市县局,横向为省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政务服务网等打通数据交换通路。不断完善食品监管数据标准体系,已编制完成食品生产、流通、餐饮业务条线涉及行政许可、监督检查、稽查执法等八大类118个数据集规范,形成三个标准规范(1类数据规范、2类基础数据元值域代码)。
三是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我局已建立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该系统能有效记录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等多个环节信息,形成追溯信息数据库,一旦发现问题,能够根据追溯信息进行控制和召回,从源头上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该系统被列入江苏省委、省政府深化改革2014~2017年度工作要点、考核指标和《省政府2018年度十大主要任务百项重点工作》。近年来,我局继续坚持“企业主体、政府指导、服务公众”的模式建设完善监管追溯、企业内部追溯云服务、食品追溯公众查询三大平台,不断扩大试点城市和接入企业。截至目前,该系统全省生产环节上线企业1497家,覆盖了31大类食品,基本实现白酒、乳制品、食品添加剂三类食品生产企业全覆盖,流通环节纳入试点企业199家,餐饮环节纳入试点企业166家;同时形成7个江苏食品安全电子追溯地方标准;取得5项食品安全电子追溯著作权。该系统被省网信办、省发改委联合表彰为2017年全省电子政务优秀实践成果,并参展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二、聚焦监管,突出抓好重点信息公开
我局深入贯彻落实信息公开有关法规、文件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总局工作要求,立足监管实际,主动规范公开,积极做好政策解读和回应关切,努力增强公开实效,较好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一是主动公开监督抽检信息。我局一贯重视食品监督抽检信息公开,及时在局网站发布食品监督抽检、保健食品违法广告公告、暂停销售产品公示及解除暂停销售产品公告等信息。2017年,共发布监管动态信息1819条、57期食品监督抽检公告、11期违法保健食品广告公告。在网站首页上设立“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双公示栏,集中发布行政许可事项和行政处罚信息情况,较好地起到了震慑违法者、约束监管者、保护消费者的目的,2017年共发布相关信息1.1万余条。
二是强化政策解读和回应关切。我局坚持围绕社会高度关注的重点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解读。《江苏省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印发后,为切实抓好规划的解读、宣贯工作,我们专门制定宣传解读方案,在网站作出政策解读的同时,组织业务骨干举办专题在线访谈与公众互动交流,并分四期在扬子晚报等媒体发布解读文章,扩大公众知晓度。按照省纪委统一部署,先后于2017年3月和8月,我局两次参加江苏广播电台的政风热线活动,与公众交流,就公众关心的食品小作坊、冷冻食品、保健食品会议营销、农村家宴监管等问题进行解答,并受理相关投诉。上述活动除了电台直播外,还通过“荔枝新闻”和“大蓝鲸”两个客户端进行图文直播。我局相关处室负责人还参加了政风热线“回音壁”活动,对前期活动中受理的相关投诉进行反馈,较好地树立了监管部门权威和公信力。同时,积极办好局网站“政策解读”、“回应关切”和“热点聚焦”专栏,及时整合发布、转载社会关注度较高、群众反响较强烈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以及我省食品监管部门采取的措施、开展的工作。设置“数据查询”频道和“食品药品安全智慧监管与大数据工程”专栏,公布33个数据库17.29万条数据信息,公众可便捷查询所需信息。
三是优化监管信息公开载体。我局始终把局政务网站作为信息公开主渠道、主阵地来建设。自2002年局政务网站初建以来,分别在2004年、2007年、2013年对网站进行了3次较大规模的改版升级,并从制度建设、人才培养、资金支持、运行维护等各个方面加强网站建设。2017年,对照国办、省政府和国家总局对网站、信息公开工作的最新要求和标准,我局对网站进行了第四次改版升级工作,开设新闻资讯、信息公开、政务服务、交流互动、数据查询、专题专栏等6大板块和64个二级栏目,发权威声音、做舆论引导,网站累计访问量达1600万人次,日均访问量10000余人次,进一步增强网站功能、提高网站服务水平。
三、加大宣传,积极营造“社会共治”氛围
我局不断探索和创新宣传方式,积极构建尚德守法、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监管与社会舆论格局,始终坚持实施立体化宣传,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监管信息透明度。
一是全平台开展监管信息宣传。我局不断加强自媒体建设打造权威平台,在省市县三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构建了105个微信公众号、72个头条号的宣传矩阵,及时沟通交流信息,协同应对突发状况,充分发挥系统内“两微一端”宣传合力。2017年,省局微信公众号发稿1148篇、微博发稿1233篇、头条号发稿1513篇,比2016年同期数量增幅、阅读量增幅实现双超100%。在科普宣传内容发布数量大幅增加的同时,重点加强“网络化语言”宣传,用网民、手机用户看得懂、愿意看的语言风格、动画图解、动图等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同时,做好“热点”突发事件舆论的引导,对老百姓关注的阶段性食品谣言等及时辟谣,多篇监管工作宣传稿阅读数突破万人次。
二是部门联合增加监管信息宣传盖面。近年来,我局除依托全省3000余家基层科普宣传站开展食品安全宣传以外,还联合省科协在8000余块全省科协科普宣传屏上定期提供不同主题的内容,开展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科普宣传活动。同时,我局在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金陵晚报等媒体开设“食品药品监管之窗”专栏,全年在省级以上媒体发稿230篇,年均发布单篇监管亮点工作宣传文章50余篇。
三是贴近群众需求多样式宣传。我局积极指导盐城、南通、苏州、无锡等地的市、县局,联合当地剧团,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食品安全相关内容文艺节目,并进行巡回演出。联合省科普影视中心拍摄“科普微讲堂”微视频2期;联合新华网拍摄“食药安全最强音”监管发布微视频3期。我局选送的《食品安全重如山》说唱节目,讲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如何开展,在全省应急科普巡演常州站演出中,取得广泛好评。
四是应对舆情事件回击谣言炒作。充分发挥舆情监测在预防风险、控制事态、降低危害上的作用,积极在食品安全领域做好宣传和舆论引导。我局作为全国食药监系统宣传矩阵单位,通过舆情监测,发现并判定被炒作的食品安全领域热点话题,转发国家总局统一制作的监管类、科普类宣传文章,或自行制作相应的宣传文章并要求全省食药监系统自媒体宣传矩阵予以转发,扩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宣传影响范围。
近年来,我局坚持强化督查考核,不断健全完善明晰合理的责任落实机制,加强责任落实和社会共治。由我局牵头制定,2018年3月21日发布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江苏省评价细则》中,将“当地群众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达70%,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达75%,对创建工作的支持率达85%。”列为“公众评价”项的考核指标,且定为一票否决项,进一步在社会面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共治共享。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坚持“工作方式无纸化,任务监控实时化,统计分析智能化,效能监察自动化,风险防控技术化,应用界面人性化”的建设目标,加速推进食品监管统一集成平台和大数据中心上线运行,建成联通省市县乡四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面向公众、企业和监管人员的一体化智慧监管体系,完成全省食品安全监管各级各类信息资源汇总,不断提升大数据服务能力和食品安全监管数据环境,进一步夯实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大数据运用工作的基础,确保大数据中心安全稳定运营,成为各级监管部门业务运用、对外服务、分析决策的数据源头,增强食品安全监管的智慧化、精准化水平。
同时,我局将基于统一集成平台,逐步提升综合运用物联网智能感知、大数据深度挖掘、云计算分布服务等技术手段,深化食品安全监管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构建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推进社会共治。坚持通过局门户网站、微信公众账号和移动终端等多种渠道,为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在线查询、实时推送、个性回复和自动提醒等信息服务,建立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动共享、功能齐全的政务管理综合服务平台,提升公众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在数据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大力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向社会逐步开放,支持社会力量运用食品安全监管信息资源发展便民、惠民、实用的新型信息服务产品。
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2018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