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100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加强产业工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时间:2018-07-18 11:07 来源: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字体:[ ]

祁豫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产业工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技能人才是振兴实体经济的有生力量,是推动江苏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的中坚力量,是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骨干力量。近年来,我们坚持多措并举,同向发力,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政策举措、加大经费投入、强化服务保障,推动全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迈上新台阶,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主要表现在:

一、技能人才供给体系日益完善,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我们坚持多元化原则,充分发挥各类技能人才培养载体的作用,努力构建完善的技能人才供给体系。一是鼓励和支持包括行业、国企、个人在内的各类主体举办技工院校。目前全省共有119所技工院校,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学制教育,培养中级工、高级工和技师,年招生规模保持在10万人以上,在校生规模超过25万人,专业领域覆盖机械、电工电子、信息、交通、服务、商贸、医药、建筑等各大类,每年培养输送7万名以上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二是推动职业培训机构健康蓬勃发展。我们指导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贴近市场需求,开发多样化、个性化的培训菜单,面向各类社会群体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截至2017年底,全省职业培训机构达1208个,年培训量超过80万人。三是开展高技能人才重点项目建设。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建有25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60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专项公共实训基地及140个省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每个项目财政都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2017年全省新增高技能人才31.7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358.2万人,高技能人才增量和总量继续名列全国第一。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753人,提前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

二、技能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升,技能人才队伍不断朝更高质量迈进。我们坚持创新、产业、特色、人才、道德“五大引领”,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力培养一流技能人才。一是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我们坚持和发展校企合作基本办学制度,推动校企合作不断朝全方位、深层次方向发展。目前我省技工院校广泛开设订单班和冠名班,促进了供需提前对接、有效衔接、高度匹配。我们积极发挥省级财政的引导、激励和扶持作用,2017年投入3400万元,建设了34个校企联合实训中心,推动校企深度融合、共建共享。二是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我们以推动中外合作办学为突破口,通过主动与国际接轨加强改革创新、助推高质量发展。目前我省有近20所技工院校分别与德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多个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开设一批中外合作班,引入国际培养理念、方式和标准,大大提升了技能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三是大力开展和积极参与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我们坚持以赛促培、以赛促训,自2012年起成功举办了3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同时每年开展百万技能人才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活动,培养选拔了一大批优秀技能人才。2017年我省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2金1银1优胜奖的历史性成绩,来自常州技师学院的宋彪还拿下全场唯一的最高奖——阿尔伯特大奖,站上了“世界技能奥林匹克”的巅峰,为我省和国家赢得了荣誉。

三、技能人才地位和待遇明显提升,技能人才发展空间不断拓宽。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宣传报道、表彰奖励和政策保障力度,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和技能成才理念,推动技能人才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认可,技能人才的地位和待遇得到很大提升。2017年我们出台政策,进一步明确技工院校高级工班、技师班毕业生按照大专、本科学历享受同等待遇,同时我们制定了《高技能人才与工程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办法》,进一步拓宽了高技能人才的发展渠道和成长空间。我们还创设了“江苏技能大奖”作为全省技能人才最高荣誉,每两年选树一批江苏大工匠和江苏工匠,并以省政府名义进行表彰奖励。

进入新时代,我省技能人才培养事业迎来了新的机遇,也面临着重大挑战。技能人才供给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仍然突出,技能人才的地位和待遇仍然偏低,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还远未充分发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一是贯彻实施省政府印发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2017—2020)》,对新生代农民工、企业职工、失业人员、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二是完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按照核定的培训成本,采用直补个人和直补企业相结合的方式,为城乡劳动者提供普惠同等的培训补贴。三是提高职业技能培训支出,将职业教育城市教育费附加20%以上用于职业技能培训,引导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的8%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并将其中60%以上用于对一线职工的职业教育培训。

二、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一是大力推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推动订单班和冠名班更加普及,逐步推广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参与教学,共同考核评价,实现产教深度融合、供需紧密对接。二是依托技工院校和大型企业每年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充分对接当地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培养紧缺型和适用型技能人才。三是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实施意见,有序破解制约校企合作的难题,进一步激发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四是建立全省校企合作联盟,推动校企建立更加广泛和紧密的合作关系,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三、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和待遇。一是会同省总工会出台《江苏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意见》,同时研究制定《江苏省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全面提升技能人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待遇。二是创新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建立技能水平、业绩贡献与薪酬等级相挂钩的制度,对关键技术岗位和紧缺急需技术工人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股权制、年薪制等分配形式。三是加大对技能人才服务保障力度,设立技能人才服务窗口,对技能人才在购(租)房、落户、子女上学等方面提供支持。四是完善技能人才劳动经济权益保障机制,对技能人才实行应保尽保,及时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8年6月22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