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0591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推进我省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提案)
时间:2018-07-30 13:28 来源: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字体:[ ]

李鹭扬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我省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制造业是支撑经济平稳发展的主要力量,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战场,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主要领域。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快融合创新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持续演进,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向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制造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近年来,作为制造业大省的江苏,在转型发展、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立足省情,坚持把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作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抓手,率先从引导企业建设智能车间层面“破题”,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多措并举、合力推进,大力推进智能制造。

一是注重顶层设计,推进智能制造统筹谋划。省政府印发了《江苏省“十三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苏政办发〔2017〕83号),省经信委研究制定了智能制造工程三年实施方案和年度推进工作计划,从长期、中期、近期多个层面构建推进智能制造的工作体系和架构。省委、省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意见》《关于更大力度实施技术改造推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意见》《企业制造装备升级计划》和《企业互联网化提升计划》,鼓励企业加大智能制造投入,加快建设智能车间。省政府和工信部签订了《关于共同推进智能制造创新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将江苏作为智能制造示范省份试点,省政府与中国工程院签订合作协议,与德国工业4.0主管机构以及西门子等公司开展高层磋商和战略合作,省经信委与德国研究机构签署合作备忘录。市县各级政府部门结合实际,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

二是注重试点示范,典型引路发挥带动作用。我省累计共有12家企业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26家项目获得国家智能制造专项支持,3个项目入选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研究制订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建设标准,提出创建示范智能车间的11个条件,组织开展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创建,目前全省累计已创建536个省级示范智能车间,配合工信部在康缘药业、五洋纺机、中远川崎召开全国医药、纺织、船舶行业智能制造现场交流会。

三是注重技术创新,增强自主装备保障能力。省经信委组织实施高端装备研制赶超工程、首台套重大装备示范应用工程,积极承担国家高档数控机床、智能制造装备等重大专项,推进智能装备自主研发和示范应用。目前全省已累计认定928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省经信委瞄准工业领域基础薄弱环节,制定江苏工业强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积极对接国家强基战略,积极争取国家工业强基工程专项支持,突破了轴承用高标准轴承材料、挖掘机专用高压油缸等一批基础材料和核心部件,开展了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基础装备质量攻关,突破了高档数控系统、高精密RV减速器等一批关键技术。

四是注重多管齐下,加快建立智造生态体系。省经信委制定“企企通”建设实施方案,推动宽带网进企业、到车间、联设备,目前,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均实现千兆级宽带接入,重点企业均实现100兆以上专线宽带接入。省经信委出台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意见,以及“企业上云”、制造业“双创”平台建设、工业电商发展、工控安全等四个三年行动计划;部署推进了“企企通”、工业云平台(制造业“双创”平台)、工业APP培育、工控安全示范、工业互联网建设与应用创新中心建设、星级上云企业、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基地、工业互联网服务体系、工业互联网人才培训等十大重点工程。与阿里云公司联手开展“133”工程,共同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云上创新、数据驱动”转型升级技术服务方案,目前,已有45家服务机构和8家制造业企业与阿里公司签约。突出基础能力提升,制定推进中小企业智能制造工作方案,认定了海宝软件和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等2家中小企业智能制造技术服务平台供应商,牵头组织中小微企业智能制造专项基金课题研究。省政府联合相关部门成功举办了两次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省经信委举办“i创杯”江苏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智造创新”大赛、江苏省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暨全国选拔赛,实施中小企业人才“百千万”、“英才名匠”产业人才培训计划,推动云计算与大数据、智能硬件等领域人才创新创业。省经信委组织与德国弗劳恩霍夫生产设备与结构技术研究所、上海美国商会、中欧商会、日本富士通株式会社、英国ARM公司、荷兰北布拉邦省等开展对接,大力推进交流合作。

五是注重政策引导,切实发挥扶持导向作用。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引导资金重点支持企业装备升级和互联网化提升、核心技术攻关和智能装备创新研发。近三年累计安排省级资金1.65亿元,对247家省级优秀示范智能车间给予奖补。

总体来看,全省上下以试点示范、新模式应用、示范智能车间创建和平台体系建设等为抓手,初步形成了省和地方协同配合、产学研用联合实施、各方面共同推进的发展格局。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我省以智能车间建设引导推动广大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资源能源消耗、人力资源成本持续下降,绿色安全生产持续推进,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促进了全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当前,江苏正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全省上下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我们将在以往工作基础上,准确把握智能制造国内外技术发展新态势,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机遇,下一步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深入推进。一是推进智能制造标准建设。围绕国家发布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指南,依托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建设,鼓励企业牵头或参与制订各类标准。二是加快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充分发挥江苏省智能制造服务联盟的作用,积极支持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成立江苏分盟。三是积极培育构建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加强智能制造综合服务体系和服务机制建设。积极引导智能制造服务商和需求用户开展战略合作,多层次、多领域组织召开智能制造现场推进会和对接会。加强产融合作,推进与银行、融资租赁、风险投资等金融机构的对接。四是务实开展智能制造人才培训。围绕推进发展智能制造,组织举办“英才名匠”智能制造专题培训班,提升相关企业智能制造认识水平和经信系统干部智能制造服务能力。组织开展中小企业“走进示范智能车间”、“参访领军标杆企业”培训交流活动,推动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举办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等活动,推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支持智能制造高技术人才申报省“双创计划”、省“333工程”等项目。五是加强政策支持引导。积极申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在省级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引导资金中加大对智能制造的支持,对优秀示范智能车间给予奖励,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项目给予奖补。

感谢您提出的宝贵意见,希望能继续得到您的关心和支持。

  

                                                                                             2018年6月1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