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0095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生态体系的提案)
时间:2018-07-06 10:45 来源: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字体:[ ]

九三学社江苏省委:

贵单位提出的“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生态体系”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战略支点。营造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生态体系,对实现科技与经济对接、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至关重要。近年来,省科技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定位,创新企业培育方式,着力把科技政策落实到企业,把研发机构建设到企业,把创新资源集聚到企业,把科技服务覆盖到企业,把科技人才引入到企业,进一步完善引导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1、创新培育方式,打造企业创新梯队。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根据企业初创、成长、发展等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分门别类建立政策支持体系,集成创新资源,构建从科技型中小企业到创新型领军企业的链式培育机制,打造企业创新梯队。一是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制定《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小升高”计划》,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专项资金,会同省财政厅出台《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启动省高企培育库建设,首批入库的企业3137家,省拨培育资金近1.6亿元,在培育资金支持下,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截至目前,全省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3000家。二是加快培育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联合省证监局实施科技企业上市培育计划,遴选一批高成长性企业列入省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计划后备库,支持其上市题材项目研发,为企业上市开辟绿色通道,入库培育企业达1398家,累计有107家培育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416家在“新三板”挂牌。三是大力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培育企业开放配置全球创新资源,融入全球研发创新网络,转化重大科技成果,截至2017年底,培育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达140家,其中31家被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进入世界500强,22家企业进入中国500强,38家企业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2、全面落实科技创新政策,激发企业创新动力。2016年,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省份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科技创新“40条政策”),力度大、亮点多、含金量高,许多方面在全国具有突破性,为最大限度激发和调动创新活力提供了政策支持。我厅深入贯彻省政府有关部署,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一方面,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大力实施“千人万企”、“百院百校”专项行动,深入基层开展科技创新“40条政策”解读工作,累计发放政策辅导资料13.5万册,分级分类培训企事业单位24380家,发布政策信息36000多条,咨询服务、解答问题近万家次,确保了科技创新“40条政策”的透明度和知晓率。另一方面,大力推动落实科技创新“40条政策”。会同省财政厅制定《江苏省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省级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根据企业研发投入情况,给予5%-10%的普惠性财政奖励,2017年全省6300多家企业获省级奖励总额近11亿元。在此基础上,会同税务部门加大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力度,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企所得税优惠等科技税收减免超过350亿元,极大提升了企业研发投入积极性。2017年,全省研发投入总额超过2250亿元,超过85%的研发投入来自企业,企业已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

3、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提升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启动、高要求推进”的工作导向,在全国较早推动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成立10个部门组成的省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的意见》,省市集成2亿多元扶持资金,推进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建设研发机构,近两年来进一步开展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和研发管理贯标工作,指导企业按照“有场地、有人员、有投入、有装备、有研发业务能力”的标准建设研发机构,重点在稳定规模、提升质量、发挥作用上狠下工夫,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快完善研发体系,建立能够支撑创新发展的创新引擎。目前,我省已建设国家级研发机构145家,省级重点研发机构88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超过300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保持在90%左右。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建设“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搭建了国际一流的电池测试、组件可靠性和材料表征技术平台,引入国际顶尖团队持续开展高水平研发活动,企业自主研发的大面积6英寸全背电极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超过25%,再创了国内此类电池新纪录,并以近几年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向光伏电池转化效率29.4%的理论极限逼近,在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方面连续创造和刷新18次世界纪录,成为全球太阳能行业的创新引领者和标准制定者。

4、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培植企业竞争新优势。充分发挥科技计划项目的引导带动作用,鼓励企业在较高研发平台上开展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植企业竞争新优势。围绕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突破,深入实施前瞻性产业技术创新专项,聚焦未来网络与5G通信、云计算与大数据、纳米材料、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抢占技术制高点,2017年支持企业实施170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省拨资金2.5亿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近14亿元。围绕获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战略产品,支持企业承担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动其突破中试瓶颈,实现重大战略产品的产业化,占领高端市场。2017年支持企业承担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38项,省拨经费9.72亿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达93亿元。亨通集团研发的“低损耗大容量石英光纤及其高效率制备技术”,成功使光纤在1550nm波长的衰减值超过了跨国公司制定的国际标准,自主制造的长7.5m、直径205mm、单根连续拉丝1.5万km的低损耗预制棒,创造了“直径、长度与拉丝长度”三项世界之最,该技术获得2017年国际应用光学与光子学技术交流会“创新技术奖”二等奖,成为中国光纤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成功打破了欧美光纤制造商的技术垄断。

5、强化协同创新,推动企业对接创新资源。依托我省丰富的科教与人才资源,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行动计划,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及人才的合作,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导,技术、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聚合创新的“核反应堆”。通过举办活动推动协同创新,2017年江苏省组织产学研专项对接活动3642次,参与企业数33498家次,签约项目6604项。通过搭建平台助推协同创新,全省支持企业和高校共建了4000多个研究生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累计建立了12000多个“校企联盟”。通过高层次人才流动实现协同创新,从全国高校院所选派十批共5000多名“科技镇长”到乡镇和街道等任职,支持1561名专家教授受聘企业兼任“科技副总”,指导基层创新管理和企业技术创新。恒瑞医药积极开展基础研究领域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自主研发的生物创新药PD1以7.95亿美元的里程金许可给美国Incyte制药公司在海外开发,研发上市全球首个治疗晚期胃癌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阿帕替尼,未来创新药物的销售将占到公司总销售的一半以上。美新半导体是由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与北京大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也是全球首家将CMOS大规模制造微电子系统和混合信号处理电路集成于单一芯片传感器的公司,2007年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6、强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撑。推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专业化、网络化、规模化建设和发展,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优质服务。大力推动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构建技术产权交易线上服务平台和线下服务社区,加速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目前线上服务平台已开通试运行,线下交易中心已发展合作伙伴200多家,累计汇聚各类信息数据超过200万条,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供给信息。加快推进江苏国际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中心建设,推动中心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咨询检索中心、中国专利信息中心等平台加强资源互通和信息共享,集聚知识产权资源。加快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深入开展项目经理、合同科研、股权激励等市场化改革,面向全球选聘40多位一流领军人才担任项目经理,培育建设36家专业研究所,集聚300多名海外高层次人才,成功转化2000多项科技成果,衍生孵化400多家科技型企业,逐步成为产业技术升级“加速器”和重大科技成果“策源地”。截至目前,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全省已布局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平台294家,服务单位或个人36万家(人),为企业提供研发设计、试验验证、测试评价等共性技术或中介服务。不断强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动态管理机制,研究制定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绩效评价体系,定期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绩效评估,对运行绩效优良的平台予以运行经费后补助,对运行状况较差的平台提出限期整改,对不合格的按规定不纳入平台序列管理,切实提升平台的服务水平。

7、加快推动服务业发展,提升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服务能力。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加快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支撑企业创新发展。一方面,以“首投、首贷、首保”为重点,构建有利于科技与金融结合的体制机制,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力。发挥省科技金融风险补偿资金作用,省地联动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投入,支持的企业超过5000家,累计发放“苏科贷”低息贷款407亿元。在全省7个地区布局搭建“苏科贷”融资路演平台,2017年为571家“苏科贷”申请企业开展81场融资路演活动,进一步提高“苏科贷”贷款银行审批效率。引导天使投资机构、创投机构等加大对小微科技企业的投入力度,“苏科投”累计向330家初创期科技型小微企业投入13.3亿元。加强科技保险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增信和分担创新风险,“苏科保”共支持保单34笔,备案保险金额4.82亿元,通过新产品应用示范后补助带动人保财险南京分公司等3家保险机构向400多家科技型企业提供超150亿元的科技创新风险保障。另一方面,加快各类双创载体建设,提升对创业企业的服务能力。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针对创业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需求,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从项目孵化、企业孵化到产业孵化的一体化、集成式服务,布局构建区域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打造孵化高成长性科技企业的摇篮。同时,重点推动龙头骨干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投机构、中小微企业、创客等多方协同,聚焦产业细分领域建设发展专业化众创空间,提供专业化、精准化服务,孵化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实现大中小企业间协同创新。截至2017年底,江苏省省级以上备案众创空间达607家,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660家,孵化器在孵企业超30000家。

8、完善人才政策和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快构建企业主导引才用才的政策体系,着力将我省丰富的人才资源引入企业,发挥人才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关键作用。2017年,省委印发《关于聚力创新深化改革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发展环境的意见》,从企事业单位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5个方面提出26条政策措施,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着力让我省人才发展迈向“有高原更有高峰”的新境界。科技创新“40条政策”中涉及人才激励的政策达8条,实现了用人单位自主权、工资分配制度、人才引进制度、人才分类评价和创新创业门槛“5项突破”,并明确允许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服务型企业的管理层和核心骨干持股,通过股权激励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积极组织第三批推荐工作,2017年我省共有104人入选科技领军人才,其中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6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48名,入选总数位居全国省份第一。配合省人才办做好省“双创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2017年共立项支持省“双创博士”(科技类)224人,“双创团队”64个,省拨人才经费近3亿元,为增强企业技术研发能力提供了人才支撑。

9、加快科技计划项目放管服改革,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率。推动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印发《省科技计划(资金)项目管理“放管服”改革工作方案》,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方面实现审核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切实为各类创新主体减负担,为广大科研人员增便利。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省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管理的意见》,强化项目申报形式审查,完善专家评审制度,优化科研合同管理,健全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及全过程跟踪管理机制,提高科技计划全流程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强化项目经费日常审计监督,制订出台《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审计实施办法》,完善审计流程,引入社会化中介机构力量参与审计,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公正性。实行科技资金“痕迹化”管理,以科技计划管理信息平台为依托,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和中期检查、验收审计等环节的全过程信息进行在线管理,确保企业在项目实施各关键环节管理的规范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衷心感谢贵单位提出的宝贵建议,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厅将认真进行吸收借鉴,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创新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与其他部门创新政策的衔接和与企业创新需求的平滑对接,建立科技创新投入与成效的统计和政策评估机制,提升政策实施绩效。希望贵单位一如既往继续关注江苏科技事业,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改进工作、提高质量。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2018年6月2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