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董元华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培育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企业是经济的细胞,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省科技厅一直高度重视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工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把提升我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重大任务,以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为抓手,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化企业协同创新、构建企业自主创新生态、推动企业开放配置全球创新资源上狠下功夫,着力培育一批品牌知名度高、核心竞争力强、行业带动性大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作为我省经济调结构、稳增长、促转型的“标杆”,示范带动全省企业高质量发展。
1、强化顶层设计,打造创新型领军企业。2011年,以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为契机,省委省政府在全面分析我省企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意见》,提出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我厅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相关部署,制定了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方案,启动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工作,建立培育库,明确入库标准,建立省地联动、分类施策的创新型企业培育工作体系,着力培育一批品牌知名度高、核心竞争力强、行业带动性大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按照动态管理的原则,先后开展两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库入库工作,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达140家,其中苏中苏北共46家。培育企业中31家被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进入世界500强,22家企业进入中国500强,38家企业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同时我厅委托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参照全球创新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评价标准,紧扣企业创新的关键要素和主要环节,选择能够有效体现企业创新发展水平的定量及定性指标,制定符合我省实际情况的评价体系,定期开展省百强创新型企业评选工作。在主流媒体对入选企业进行大力宣传报道,树立标杆、形成标志,强化评价导向作用,引导全省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2、坚持多措并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科技计划的支撑作用,鼓励培育企业在较高研发平台开展自主创新,加速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一是支持企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支持企业建立高水平企业研发机构,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引导企业开展前沿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截至目前,支持培育库企业建立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75个,依托天合光能等建立省级以上企业重点实验室25个。“十二五”以来,聚焦未来网络与5G通信、云计算与大数据、纳米材料、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支持亨通集团等一批培育库企业牵头实施了36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省拨经费超4000万元。通过专项支持,企业抢占了技术制高点,培植了核心竞争优势。例如,亨通集团研发的“低损耗大容量石英光纤及其高效率制备技术”,成功使光纤在1550nm波长的衰减值超过了康宁等跨国公司制定的国际标准,成功打破了欧美光纤制造商的技术垄断。二是支持企业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十二五”以来,围绕获取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战略产品,支持南瑞集团等一批培育库企业承担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近70项,省拨经费超过6亿元,帮助企业占领了高端市场。例如,南瑞集团承担的“智能电网优化运行与控制技术国际化研发及产业化”等项目,成功突破了电网调度自动化、大电网安全稳定分析与控制等行业关键技术,打破了发达国家技术垄断,最新研制的高压、超高压继电保护装置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全国市场占有率达45%。南瑞集团已成为电力系统与设备领域创新能力国际一流、规模与品牌位居世界前列、引领产业发展的全球知名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3、优化产业链上下游布局,推动企业开展协同创新。支持培育库企业牵头与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开展协同创新,实现与当地资源、产业方向和市场需求有效对接。一是支持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积极运用市场机制跨区域集聚创新资源,促进培育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等各方建立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与大学、科研机构等开展联合攻关,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有国家和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2个,其中培育企业牵头组建28个。“十三五”以来,由联盟推荐立项的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课题)超50项,在集成电路、三维打印、碳纤维等领域突破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有力带动了相关产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二是支持企业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聚焦产业细分领域,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类社会组织、中小微企业等多方协同,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化众创空间,鼓励培育企业积极向创新创业者提供资金、技术和平台,开放企业上游供应链、下游销售渠道等要素,支持其开展产品、技术和业态创新,提供更专业、更精准的定制化增值服务,孵化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实现大中小企业间协同创新。截至目前,共支持4家创新型领军创办了专业化众创空间。江苏先声药业创办的“精准医疗百家汇”,将成熟的研发平台和制药资源开放给小微企业和外部创业者,按照市场化机制与其开展协同创新,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累计已入驻生命科学领域96家创业公司,其中近30%的公司获得风险投资,2家登陆新三板,信诺泰医药、赛威信生物医药等创业公司被并购,企业利税3年实现倍增。
4、推动“引进来、走出去”,支持企业开放配置全球创新资源。实施产业创新国际化行动计划,以企业创新国际化为重点,引导国际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积极融入全球研发创新网络、提升整合国际创新资源的能力。引进建设了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苏州先进研究院等一批国际化的技术开发与技术转移转化载体,并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德国弗朗霍夫应用研究协会等开展密切合作,共同推动跨国产学研合作,为企业对外创新合作提供了稳定优质的合作渠道。最近五年,支持江苏恒瑞医药、江苏先声药业等一批培育库企业承担海外成果转化专项、国际合作计划专项等共30项科技项目,省拨经费超5000万元。积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面向全球布局创新网络,支持企业按照国际规则并购、合资、参股国外创新型企业和研发机构,建设海外研发基地,广泛整合国际创新资源。近年来,已支持远景、恒瑞、好孩子等超20家企业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建设研发中心,支持南瑞、法尔胜等一批企业加入国际行业组织或联盟,主持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支持长电科技并购海外上市公司星科金朋,长电科技一跃成为全球集成电路、半导体封装测试行业佼佼者。
虽然我省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依然存在。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会进一步认真梳理您的建议。在支持苏中苏北的建设中,着重加强高新区建设,进一步引导和规划“一区一战略产业”,布局构建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后备军,打造企业自主创新生态,为苏中苏北跨越发展、绿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一是加强对苏中苏北高新区建设的指导。推动苏中苏北高新区加快建设创新核心区,培育发展“一区一战略产业”,加快推进苏南国家高新区与苏中苏北共建园区建设,形成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二是大力支持苏中苏北高新区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围绕“一区一战略产业、一县一主导产业”的创新发展需求,进一步支持苏中苏北地区地方政府、高新园区等引进知名高校院所,共建产学研重大创新载体和新型研发机构,打造新兴产业培育和优势产业提升的推进器。三是加大对苏中苏北地区的政策支持。围绕苏中苏北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统筹重点研发、成果转化以及苏北科技专项等创新资源,进一步支持苏中、苏北地区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提升苏中苏北地区研发能力。同时,我厅积极会同税务部门对苏中、苏北地区落实各类科技税收减免,会同省财政厅对苏中、苏北地区企业下达研发费用奖补资金。四是推进将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纳入地区党政干部考核评价指标,切实提高苏中苏北地区党政领导干部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为企业创新营造更好的氛围。
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是我省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任务,这项工作离不开各级政府的积极推动,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衷心感谢您对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2018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