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0763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江苏增强互联网企业体质、培育独角兽企业的提案)
时间:2018-07-06 11:02 来源: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字体:[ ]

盛品儒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江苏增强互联网企业体质、培育独角兽企业之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独角兽”企业具有创新能力强、增长速度快、成长周期短的特点,已成为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年3月,科技部火炬中心联合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发布了《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164家独角兽企业中,江苏企业占7席,比去年净增5席,总数列全国第五位,较去年上升一位,分布在物流、大健康、电子商务、云服务等领域。我厅一直高度重视“独角兽”等新经济企业培育工作,结合工作职能,着力在培育高科技企业、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加强研发中心建设、发展创业投资、打造创新创业生态圈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推动科技型企业加速成长为行业“独角兽”。

1、加快培育高科技企业,打造“独角兽”后备军。围绕挖掘“独角兽”企业“潜力股”,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创新培育机制,建立覆盖企业初创、成长、发展等不同阶段的政策支持体系,以推动科技型小微企业加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切实将研发机构建设到企业,将科技服务覆盖到企业,将创新政策落实到企业,将科技人才引入到企业,构建了上下联动、分类施策的创新型企业培育工作体系和机制,努力打造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力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目前已培育形成由140家创新型领军企业、1398家科技型拟上市企业和超过13000家高新技术企业组成的创新型企业梯队,占全省规上工业企业16%的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全省26.1%的产值、32.4%的利润、46.6%的新产品产值、54.7%的研发经费投入,成为我省企业自主创新的标杆,为“独角兽”企业爆发式增长提供了源头活水。去年,我省发布《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遴选出183家发展潜力大、成长速度快、盈利能力强、产业模式新的瞪羚企业,为独角兽企业培育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

2、聚焦重点领域,加强核心技术突破。“独角兽”企业能够在短期内快速成长,一定是掌握了核心的关键技术或者拥有独特的商业模式。围绕分享经济、平台经济、智能经济等未来“独角兽”企业主要诞生领域,我厅结合职责分工,组织实施前瞻性产业技术创新专项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加快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硬科技企业。深入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加快信息网络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推进互联网与物流等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培育具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特征的平台型企业。“十二五”以来,围绕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等“互联网+”相关技术领域,实施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3项,安排省拨经费3.4亿元,引导社会投资33亿元,为发展分享经济、平台经济提供技术支撑。支持企业面向人工智能芯片、高端机器人等前瞻性技术领域,加强超前布局,积极抢占产业竞争先机,“十二五”以来,共组织实施人工智能领域前瞻共性技术研发项目30余项,省拨经费约2800万元,引导社会投资15600万元,努力培育我省人工智能产业在智能硬件、语音交互、机器人等细分领域的先发竞争优势,为人工智能领域“独角兽”企业诞生打下坚实基础。

3、加强研发中心建设,推进高校顶级成果直接转化。围绕高校源头技术的快速转化,鼓励企业加强与一流院校的良好互动,建设“投资多元化、功能多样化、资源开放化、运行市场化”的新型研发机构,突破传统科研机构机制体制束缚,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合作机制等方面大胆的探索与实践,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加速创新人才集聚,完善创新载体功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释放创新创业活力,目前全省新型研发机构超过340家,累计总投入达200多亿元,建有研发中心及实验室1000多个,从业人员超1.4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6000多件,年均转化科技成果近1000项,孵化企业2000多家,中科煜宸等一批准“独角兽”企业从新型研发机构脱颖而出,发展成为行业佼佼者。着眼于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孵化与服务高成长性科技企业,按新机制启动建设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试行“一所两制、项目经理、合同科研、股权激励”等市场化改革政策,在全国率先探索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有效路径。目前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已面向全球选聘40多位一流领军人才担任项目经理,与南大、东大等省内知名高校院所联合培育建设36家专业研究所,集聚300多名海外高层次人才,成功转化2000多项科技成果,衍生孵化400多家科技型企业,成为我省“独角兽”企业诞生的新型加速器、策源地。

4、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助推企业裂变成长。“独角兽”企业的估值要求,决定了其高速发展离不开资本的大力支持。我省是全国较早设立创业投资机构的省份之一,通过设立省天使投资风险补偿资金、落实创业投资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全省创业投资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17底,全省已有创投机构670家、管理资金规模2250亿元,“十二五”以来全省创投机构累计投资项目达4168项,通过各类创投机构的资金支持,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培育了一大批高成长性科技企业,促进了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独角兽”企业的涌现提供必要条件。信达生物依靠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吸引了美国的富达集团、新加坡淡马锡等全球顶级优质资本的支持,估值超过10亿美元,成为生物医药行业的“独角兽”企业。成立仅4年的运满满已经完成9轮融资,最新估值超过60亿美元,投资方不乏红杉中国、软银集团、谷歌资本等国际知名投资机构,助推企业巩固在车货匹配领域的绝对优势。

5、打造创新创业生态圈,推动“独角兽”持续涌现。抢先布局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坚持专业化、资本化、市场化的工作导向,以高新区、创业园区为培育主阵地,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吸引金融机构等服务平台入驻,针对创业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需求,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从项目孵化、企业孵化到产业孵化的全链条、一体化、集成式服务,布局构建区域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打造孵化高成长性科技企业的摇篮,形成规模庞大的“独角兽”企业后备军。同时,重点推进龙头骨干企业聚焦产业细分领域,围绕主营业务和技术方向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和商业平台,通过业务拆分等方式孵化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并为孵化企业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和技术支持,助推其成长为“独角兽”企业。江苏先声药业创办的专业化众创空间“精准医疗百家汇”,将成熟的研发平台和制药资源开放给小微企业和外部创业者,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累计已入驻生命科学领域96家创业公司,其中近30%的公司获得风险投资,2家登陆新三板,信诺泰医药、赛威信生物医药等创业公司被并购,企业利税3年实现倍增,2017年获批国家级专业化众创空间试点。

正如提案所言,我省“独角兽”企业数量虽增长较快,但总数仍然偏少,且估值偏低,“独角兽”企业培育工作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吸收您提出的“关于增强互联网企业体质、培育独角兽企业”的建议和意见,结合工作实际,在以下四方面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一是着力培育互联网等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小升高”计划,扩大省高企培育库规模,遴选一批从事互联网、电子商务等高新技术领域的科技型企业入库培育,省、地联动加大对入库企业的资金奖励,支持其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创新,加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增强互联网企业体质,壮大我省互联网经济。二是加快构建“独角兽”企业发展良好环境。加强对“独角兽”企业培育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鼓励省内相关机构开展“独角兽”企业评选,支持南京、苏州等规模城市通过成立“独角兽”企业俱乐部,建立“一企一策”服务机制,与深交所达成合作战略协议等举措,在政策、服务、融资等方面为企业发展创造优良环境,帮助更多创新型企业尽快迈入独角兽行列。三是推动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推动传统企业积极开展产品模式、生产模式、营销模式、服务模式创新以及跨界融合,以价值创造为目标、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信息网络为支撑,大力发展网络营销、连锁经营、远程服务、整体解决方案、融资租赁、合同能源管理等新型商业模式,引导企业创造新需求、新市场、新业态,构建新的运营模式。四是统筹苏南自创区一体化发展。结合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组织苏南各市主攻最有条件、最具优势的领域,支持每个高新区培育发展一个特色战略产业,形成南京新一代信息技术、无锡物联网、常州智能装备、苏州纳米科技、镇江高性能新材料等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产业布局,加快构建“五城九区多园”一体化创新发展格局,形成苏南五市“1+1+1+1+1>5”的溢出效应,推动高端人才、资本和技术高度集聚,为“独角兽”企业培育提供更广袤的空间。

感谢您对培育“独角兽”企业的建言献策和一直以来对江苏科技创新工作的大力支持。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2018年6月2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