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吴德龙委员:
您提出的“加快创新科技发展是硬道理”的提案收悉,在综合南京、苏州等地科技创新发展有关情况的基础上,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近年来,省科技厅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大力推进产业前沿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着力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战略制高点。一是加强技术前瞻部署。跟踪世界高技术发展趋势,深入实施前瞻性产业技术创新专项,聚焦未来网络与5G通信、云计算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等领域,2016年以来累计支持高校院所及行业骨干企业承担实施“面向工业互联网的智能云端协作关键技术及系统”等30多个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部署实施省级产业前瞻性技术研发项目近200项,东南大学“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等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二是推动重大成果转化。面向江苏未来发展,集成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在超级计算、生命科学、物联网等领域,2016年以来采用专题组织、省地联合招标等方式,组织实施“新一代工业机器人智能化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300多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省拨款20多亿元,引导企业新增投入200多亿元,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战略产品,截止2017年底,累计获发明授权专利近2000件,新增销售收入超300亿元。三是强化平台支撑。支持推动国家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江苏,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研制的“神威·太湖之光”连续四次荣登全球超级计算机排名榜首,相关应用成果连续两年获得国际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戈登贝尔奖,填补了国内空白。布局建设省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成立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通过新型创新组织整合创新链上下游资源,产业整体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关于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
深入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行动计划,更大力度引进来、走出去,努力实现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优势叠加”,加快推动科技与经济、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更加紧密对接。一是发展全面合作关系,面向国内,省政府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实现国内所有“985”高校与我省合作全覆盖,中科院系统所有应用类研究所与我省所有县(市)合作全覆盖。面向国际,率先与以色列、英国、芬兰等6个国家设立政府间产业联合研发资金,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长期科技合作交流,积极构建产业创新全球合作伙伴关系网络。二是打造长效合作平台。布局建设45个省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在主要高校建立41家技术转移中心,成功举办中国江苏·大院大所合作对接会,邀请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8家知名科研机构参会,与会专家超过1500名、参与对接企业达14000多家次,达成签约项目或合作意向近3500项,重大项目投资总额超过318亿元。成功承办江苏创新发展恳谈会、江苏发展大会紫金山科技创新论坛、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专场推介等品牌活动,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反响。三是推动科技人员服务基层,在全国首创“科技镇长团”,累计从省内外400多家高校院所选派5230名科研骨干,深入基层推动开展产学研合作,新建各类创新平台近千个,组织合作项目近万项。在全国率先开展“科技副总”选派工作,累计遴选1166位专家教授到企业兼职,协助解决技术难题1800多项。目前,我省企业与1000多家国内外高校院所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组建“校企联盟”超过12000个,8万多名专家教授常年活跃在基层创新创业一线。
三、关于支持南京、苏州创新发展
紧紧围绕全省区域创新发展战略,支持南京、苏州等地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加快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支持南京出台《关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深入实施“两落地一融合”工程,举办大院大所对接会,形成意向投资额超200亿元的179个产学研合作签约项目,推动67家重大新型研发机构落户南京。支持苏州积极开展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合作与交流,香港浸会大学常熟研究院与江苏理文化工有限公司、常熟雷允上制药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获得“苏州市优秀产学研创新载体”称号;西交利物浦大学承担实施216项国家及省市科研项目,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等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建设11个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定量金融等领域的国际化研究中心和院所。在推动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方面,围绕人工智能、云计算、生物科技等领域,“十三五”以来累计支持南京和苏州组织实施60多项产业前瞻技术研发项目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南京徐庄软件园成功获批省级高新区(筹),南京软件谷众创社区等3家被认定为首批省级众创社区,物联网、信息通讯设备、智能电网等产业达到千亿级规模。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人工智能产业协会、金鸡湖大数据产业联盟,以及包括施一公、饶毅等一流科学家在内的生物医药专家咨询委员会等,发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先后引进微软、西门子、博世、华为、科大讯飞等在园区设立创新中心,培育了思必驰、清睿教育、天聚地合、同程旅游等一批本土创新型重点企业,加快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在发展科技金融方面,支持南京出台《关于加快科技金融体系建设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宁政发〔2017〕142号),布局建设4家省级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加快发展“宁科贷”,目前“宁科贷”规模已增长至130亿元,初创期和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科技贷款余额超过100亿元。支持苏州加快建立差异化的风险补偿支持体系,设立全国首支科技保险创业投资基金,推动苏州市科技金融超市平台4.0版本上线,进一步创新“科贷通”工作模式,累计为3600多家企业解决贷款282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纳您所提的意见建议,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提升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围绕量子通信、脑科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主动对接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部署实施一批重大基础科学研究项目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推动物联网、新一代通信、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技术创新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同步。二是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我省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进一步强化战略合作,举办中国·江苏第六届国际产学研合作论坛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着力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要素。三是进一步强化对南京、苏州创新发展的支持。支持南京举办紫金山国际科学家峰会等系列国际创新创业活动,加快发展创新创业基金,构建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支持苏州进一步加强与香港浸会大学常熟研究院、西交利物浦大学的产学研合作,继续加大天使投资引导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协会、金鸡湖大数据产业联盟,积极引进全球领先的高科技企业,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感谢您对我省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2018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