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九三学社江苏省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集全省之力打造‘江苏硅谷’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2016年,镇江句容市提出建设“江苏硅谷”,明确以西部干线为主轴线,串联宝华、黄梅、郭庄,在对应仙林大学城、江宁大学城之间的区域,全力打造环南京都市圈、在长三角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江苏硅谷”。围绕“江苏硅谷”存在交通区位优势不明显、研发基础薄弱、人才储备不够等问题,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积极协调、加强沟通,提供了政策、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江苏硅谷”建设。
一、积极推动“江苏硅谷”资源优化整合
重点发挥“江苏硅谷”的区位优势和周边科教资源优势,大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一是进一步推动与南京“一体化”对接。以提高“江苏硅谷”交通可靠性和便捷性为目标,积极推进“江苏硅谷”融入南京都市圈,推动两市签订宁句线轨道交通共建协议,完成南沿江城际铁路句容段的初步设计,正式开通宝华山路,主要服务于仙林-宝华、龙潭-下蜀等“江苏硅谷”重要节点的通勤交通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以“创新一体化”为目标,积极推进“江苏硅谷”与南京仙林、江宁地区的创新合作与分工,建成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2家。二是全面强化产学研创新合作。引导“江苏硅谷”与南大、东大、清华启迪、中科院等单位的深度合作,推动南大句容“双创”园、启迪科技园、东软科技产业园落地建设,南京邮电大学产业研究院成功签约落户。目前,“江苏硅谷”85%以上的科技型企业均与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校企共实施科技计划项目310多项,共建研发机构和研发平台达35家。三是大力营造优良的创新创业氛围。积极开展科技政策服务专项行动,加快推动“40条政策”在江苏硅谷、南京仙林-宝华科学城、南京麒麟生态科技城等创新创业“核心区”先行先试。针对“江苏硅谷”原有创新载体平台不足的问题,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方面予以倾斜,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引导“江苏硅谷”落实创新服务举措,积极招才引智,并在人才的住房、子女入学、户籍准入等方面全方位保障,成功引进中科大、中科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校地合作项目10个、“两院”院士12名。
二、大力培育“江苏硅谷”企业创新主体
着力强化“江苏硅谷”整体创新能力,大力推动政策、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向“江苏硅谷”企业集聚,培育企业创新主体。一是强化创新型企业培育。在创新型企业和 “科技小巨人”培育过程中,适当推动创新资源向“江苏硅谷”企业集聚,创新人才向“江苏硅谷”企业流动,创新政策向“江苏硅谷”企业倾斜,重点培育了一批具有行业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型企业,目前高新技术企业达5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57家,东昇光伏等企业获评“两化”深度融合创新试点企业,兆鋆新材料等企业获评省科技小巨人企业。二是组织实施产业技术研发攻关。围绕“江苏硅谷”发展定位和需求,面向信息技术、新材料、智能装备等前瞻技术领域,组织实施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共性关键技术)项目近10项,总投资近1亿元,安排省拨经费超1000万元。2017年,中兴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核岛用高性能关键金属构件精密塑性成形技术及装备”项目获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威尔迪威阀业公司的“超大口径全焊接球阀研发及产业化”、耐雀生物工程技术公司的“高纯度紫草素关键技术制备与产业化”、南瓷绝缘子股份有限公司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用棒形瓷复合绝缘子”等3项技术分别获评“中国好技术”。三是全面增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稳步推进“江苏硅谷”区内郭庄、开发区、宝华3个创新要地建设,加快建设一批支撑自主创新和高端产业发展的重大创新平台,鼓励支持企业研发机构晋级省级平台,省级研发机构晋级国家级平台,在“江苏硅谷”建有宁武化工、中容集团等企业院士工作站5家,省管桩制备、食用香精、有色金属新材料、润滑油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家。
三、强化“江苏硅谷”产业发展支撑
大力支持“江苏硅谷”在强化传统核心产业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积极推动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有效提升对“江苏硅谷”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一是进一步强化核心支柱产业发展。重点结合“江苏硅谷”现有产业基础和区域板块定位,突出发展郭庄环保装备和新能源产业、开发区光电子、装备制造及机器人产业、宝华科教、研发和总部经济产业等传统特色产业,推动快速成长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二是加快推动新兴产业发展。顺应 “互联网+”“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新要求,通过融合布局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以国家火炬计划、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省重大建设项目等为抓手,不断提升“江苏硅谷”集群产业的工艺水平和质量,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2017年应税销售分别增长5.3%、12.4%和38%。三是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以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为抓手,重点推动国家级南京大学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级工程实验室、金属材料研究院等高端、优质项目在“江苏硅谷”的转移、转化,重点支持了南瓷绝缘子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特高压输电线路用高强度长棒形瓷复合绝缘子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获得高强细晶陶瓷内绝缘芯棒的产业化,产品整体设计与制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纳你单位所提的意见建议,深入贯彻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和“两聚一高”要求,聚力创新,按照“企业是主体、产业是方向、人才是支撑、环境是保障”的工作思路,积极支持“江苏硅谷”的创新部署。
一是进一步支持创新一体化。强化“江苏硅谷”与南京的对话协商,着力构建“研发—孵化—加速—产业化”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加快编制综合交通规划,全面开工建设宁句线轨道交通、南沿江城际铁路,提升“江苏硅谷”交通区位优势。
二是强化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以提质增效升级为目标,不断加强对“江苏硅谷”政策、项目的支持力度,落实“40条创新政策”,重点打造“江苏硅谷”新材料、新能源、绿色建材、智能制造4个百亿级特色产业。
三是营造优良创新创业生态。推动“江苏硅谷”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项目服务流程,提高项目审批效率。推动“江苏硅谷”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使用和评价机制,定期编制发布人才需求目录,强化人才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2018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