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0444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全省开展创建绿色企业建议的提案)
时间:2019-06-28 21:10 来源: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字体:[ ]

束长好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全省开展创建绿色企业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绿色发展。绿色制造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是从源头减少污染产生的有效手段,也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的有效措施。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各项工作中,在节能环保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化试点、绿色工厂创建、绿色科技发展项目实施、节能环保企业集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全省企业践行绿色发展提供了支撑。

一、不断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化试点

首先,进一步健全我省节能标准体系,为“双控”提供技术支撑。2018年发布实施单位能耗限额、低碳城市建设评价指标、单位能耗限额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3项地方标准。2019年新立项能源管理系统现场数据采集技术要求、生丝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计算方法及分级定额2项地方标准。在推进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在具体指标中考核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新鲜水耗,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废水、固废排放量等,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率等,更加注重企业的绿色发展。其次,着力加强地方水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工作,强化标准在水污染防治工作汇总技术支撑作用。2018年至今,已发布实施生物制药行业水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导则等8项地方标准。今年新立项水质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连续在线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废水污染物在线监测仪在线监测仪安装运行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6项,正在组织修订《化学工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最后,强化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标准推广实施。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要求企业落实清洁生产方案。加强能耗排放限额强制性标准宣贯,深入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活动,2018年新建2个省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和3个国家级节能标准化试点,完成5个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考核。

二、持续开展绿色工厂创建工作

2016年,我省根据工信部的统一部署,启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制定出台了《江苏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在全省范围内掀起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高潮。绿色工厂作为绿色制造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制造业的生产单元,是绿色制造的实施主体,属于绿色制造体系的核心支撑单元,侧重于生产过程的绿色化。要求各地加快创建具备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特点的绿色工厂。优先在机械、汽车、轻工、食品、纺织、医药、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选择一批工作基础好、代表性强的企业开展绿色工厂创建,通过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建设改造厂房,预留可再生能源应用场所和设计负荷,合理布局厂区内能量流、物质流路径,推广绿色设计和绿色采购,开发生产绿色产品,采用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末端治理装备,淘汰落后设备,建立资源回收循环利用机制,推动用能结构优化,实现工厂的绿色发展。截止目前,我省已累计创建国家绿色工厂97家,数量居全国第一。

三、集成实施绿色发展科技项目

一是围绕绿色生产技术领域布局科技项目。集成实施各类省级科技计划,从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产业创新布局,支持企业加快突破节能环保关键核心技术,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十九大以来,组织实施“纳米多孔纤维高效生物膜填料的制备及其处理印染废水应用研究”、“含油烟有机废气治理技术与装备研发”、“基于高效催化技术的烟气脱硫脱硝成套装备研发及产业化”等省基础研究计划、重点研发计划和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90项,安排省拨经费4.2亿元,带动社会投入34亿元,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技术进展,为我省企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技术储备和支撑。江苏博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海井石油钻采废弃物全自动高效循环处理成套装备关键结束研发”项目,创新地应用光敏传感检测技术,实现对固化物成分的实时检测,使固化物达到100%无污染排放。二是围绕区域及产业绿色发展设置科研项目。加强统筹部署,专门设置省级课题研究绿色发展问题,主要注重区域及产业方面绿色指标的研究。如长江绿色发展与生态环境安全保障研究、苏南地区产业绿色发展及转型的研究,以整县为单位开展绿色发展评估体系的研究等,为区域和产业的绿色发展提供支撑。

四、推动节能环保企业集聚发展

一是建设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围绕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大力推进高新区、科技产业园和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已建设宜兴国家环保科技工业园等2个省级以上高新区、江苏省扬州环保科技产业园等11个省级科技产业园、宜兴环保装备制造及服务特色产业基地等10个国家级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成为全省节能环保企业集聚发展的高地。深入实施“创业江苏”行动计划,布局建设了镇江市丹徒环保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等一批节能环保细分领域专业孵化器,引导龙头骨干企业、高校院所开放共享资源,为在孵企业提供专业服务、特色服务,打造培育节能环保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摇篮。加快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围绕节能环保领域布局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29家,为企业提供节能环保方面的研发设计、试验验证、测试评价等共性技术服务。

二是打造节能环保企业创新梯队。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建立覆盖企业初创、成长、发展等不同阶段的政策支持体系,集成科技资源支持节能环保领域企业创新发展,截至目前,已培育形成由18家创新型领军企业、86家科技型拟上市企业和1100家高新技术企业形成的节能环保创新型企业集群,江苏科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被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鹏鹞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等28家企业成功上市或在“新三板”挂牌。同时,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启动、高要求推进”的工作导向,推动企业加快研发机构建设,截至目前,我省企业在节能环保领域已建设国家级研发机构11家,省重点实验室1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超过300家,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的节能环保创新型企业集群已成为我省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下一步,我们将共同推进企业绿色创建相关工作。一是建立健全环保标准体系。加强能耗、物耗、水耗、用能设备及技术等地方标准立项,推动已立项地方标准尽快发布。加强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工作。二是深入开展节能减排标准化试点。推动已获批的省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和国家级节能标准化试点建设,发挥试点示范带动作用,挖掘生态效益。三是持续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研究出台省级绿色工厂创建标准,开展省级绿色工厂创建工作。四是优化完善企业环保信用评价,积极争取配套鼓励激励相关政策,进一步发挥绿色等级企业引导作用。五是加快布局和推进固废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实施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建设,全面布局全省水、气监测监控网络。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2019年6月24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