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0092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发展农村金融、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
时间:2019-07-25 09:35 来源:​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字体:[ ]

唐洪武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农村金融、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提案收悉。经与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银保监局、江苏证监局、省商务厅和省水利厅等部门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我省高度重视农村金融工作。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我局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要求,持续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在完善金融支农激励政策、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完善农村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助推我省乡村振兴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强保障。

一、完善金融支农激励政策

我局积极会同驻苏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及省有关部门,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了解金融支农的难点、堵点,共同研究制定新政策、新方法,引导和促进各类金融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今年上半年,我局牵头制定并印发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2019年度工作要点》,明确各相关部门今年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任务。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牵头,省农业农村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部门积极参与,共同制定了《关于江苏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对我省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提出了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江苏银保监局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乡村振兴和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明确辖内法人银行普惠型涉农信贷计划考核任务。省内金融机构积极出台相关政策,踊跃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出台《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行动方案》《关于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领域金融服务的意见》,并配套出台县域旅游、特色小城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3个重点领域行动方案,围绕纳入当地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计划项目、合法合规公共服务领域PPP项目、县域基础设施领域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现代农业、县域幸福产业、普惠金融等六大领域,助力乡村振兴。邮储银行江苏省分行制定《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江苏省分行关于全面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提出该行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组织领导、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求。

二、健全农村金融体系

一是创新发展小额贷款公司。为引导各类资本服务“三农”和科技创新,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为“三农”、小微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提供专业化小额信贷服务。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我省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760.33亿元,累计发放贷款11745.66亿元,为超过15万家中小微企业和涉农经营主体提供服务。二是加快融资担保行业建设。督促全省融资担保行业积极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以省农业担保公司为龙头,引导推动信贷资金投向“三农”领域,着力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确保农业信贷担保贴农、为农、惠农、不脱农。2016年以来,行业每年为“三农”领域提供融资担保分别为129.02亿元、98.44亿元、152.21亿元。三是积极拓宽涉农企业融资渠道。通过推动涉农企业开展股权融资,加大涉农企业上市培育力度,在区域性股权市场建立为省内涉农企业提供专属服务的“农业板”等方式,提升涉农企业直接融资比重。截至今年4月底,“农业板”挂牌企业211家。四是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江苏银保监局支持和引导商业银行在县域和乡镇增设分支机构,切实推进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截至2018年末,我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所有乡镇、2414个行政村,各类电子机具覆盖行政村14170个,行政村服务覆盖率98.10%。督促辖内农商行在董事会专门设立“三农”金融委员会,指导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完善“三农”金融事业部运行体制和“三农”服务配套机制,推动工、农、中、建、交等5家大型银行在省行层面和13家设区市分行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五是积极发挥农业保险作用。鼓励保险机构下沉服务重心,打通农业保险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2018年末,保险机构在县、乡、村共有服务网点19125个,聘用专职和兼职农业保险服务人员20239人,投入资金3.37亿元用于基层服务机构日常经营和管理。此外,鼓励政策性银行积极参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如国开行积极践行开发性金融理念,加强银政合作机制建设,发挥“融智融资融制”独特优势,加大对我省乡村振兴领域投入力度,2018年全年发放乡村振兴贷款267亿元,支持溧水农村公路、新孟河综合整治、大丰海上风电、如东刘埠渔港等一批项目。

三、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提高金融服务“三农”、中小微企业的效率和水平。一是建设江苏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通过“一张网”整合政策、产品、服务信息资源,推动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农业融资担保公司、承办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等各类涉农金融机构、组织接入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有效支持各类涉农经营主体、农村个体工商户上线融资。截至目前,平台各类涉农企业注册用户数2076家,准入各类金融机构142家,其中农村商业银行53家、村镇银行14家,累计撮合成功涉农融资需求280笔,涉及金额12.57亿元。二是积极开展农村“两权”试点。截至2018年底,13个试点县(市、区)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余额48.1亿元,同比增长198%,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余额5.2亿元,同比增长20.9%,试点工作得到国务院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充分肯定。三是积极推动“阳光信贷”增量扩面。江苏银保监局总结“阳光信贷”经验做法,推动各地农商行不断提高贷款限额、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推进“阳光信贷”提质升级。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省内农商行通过“阳光信贷”对351.5万农户授信3347.7亿元。四是不断完善银保互动机制。邮储银行江苏省分行与省财政厅、省人保财险联合推出“农业保险贷”,以农业保险保单为质押物,由财政部门和银行共同出资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人保财险提供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提供融资。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已累计为参加农业保险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近2000笔、3.37亿元。

四、完善农村金融风险管理体系

一是不断扩大农业保险保障程度。截至2018年末,全省主要种植业保险承保覆盖面超过80%,位居全国前列,高效设施农业保险保费占比超过50%。省级层面统一制定条款的农险险种达到58个,各农业保险经办机构开办了一批创新型险种,险种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基本实现对主要种植业、主要养殖业和高效设施农业的全覆盖。2018年全年政策性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821.6亿元,赔款支出27.1亿元,惠及农户433.8万户次。二是不断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省处非办(设在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有关部门压实地方政府行业监管和风险处置责任,坚决清理以农村资金合作、农林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养生养老、消费返利等为幌子开展的各类非法金融活动,深入基层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活动,做好基层群众工作,从源头上遏制农村地区非法金融活动;组织开展金融生态县省级非现场审核和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估,评出2015—2017年度金融生态达标县20个、优秀县12个。

五、积极发展“互联网+农村金融”

推动省内大型银行积极拓展线上服务渠道,推动线上线下渠道融合。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打通“惠农通”线下服务网点和“惠农e商、惠农e付、惠农e贷”线上服务渠道,支持农户进行土地流转、购买机械设备、引进先进技术等融资需求,稳步推进“1+N+X”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江苏银保监局指导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借助科技手段,搭建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依托纳税信用、水电煤气使用情况等进行大数据分析,打造纯信用类贷款产品。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银税互动”类产品累计授信客户超过34万户次,累计向纳税人发放贷款超过1700亿元,其中95%以上为民营、小微和“三农”企业。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借助大数据、互联网+、移动金融等新技术新手段,打造“小微快贷”,客户可通过多渠道享受“网上贷款申请、网上贷款审批、网上签约支用,贷款立借立还、逐日计息”的全流程网上融资服务。此外,江苏银保监局督促省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助力“三农”、小微高质量发展。江苏苏宁银行依托大股东苏宁易购集团生态资源,创新推出“微商贷”产品,聚焦苏宁易购线上30余万家“三农”、小微企业供应商和“零售云”电商平台数万家商户,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微商金融等核心业务,构建面向民营小微商户的融资新模式。

六、推动农田水利工程融资创新和农业用水的水权交易融资

省水利厅等部门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各项水利投资政策,完善农田水利工程水利投融资体系,探索水权分配,加强农业节水管理。一是通过全力争取财政投入、推进金融支持农田水利建设政策落实、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等方式进行农田水利工程投融资,初步形成了“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充分发挥市场融资作用,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农田水利投融资体系。二是通过修订完善全省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推进农业取水许可发证、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方式开展农业用水权交易有关工作。

下一步,我局将结合您的建议,会同驻苏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及省有关部门,持续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发展,让更多的金融机构主动参与到“三农”发展中来,让更广泛的涉农经济主体享受到优质金融服务,推动全省金融业高质量支持乡村振兴战略。

一是不断健全农村金融体系。鼓励政策性银行将更多优惠资金投向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帮助地方降低融资成本,安排更多信贷资金向乡村振兴领域倾斜,加大对在建项目和补短板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督促各大型银行将普惠型涉农金融服务纳入普惠金融事业部或“三农”事业部统一管理;督促各股份制银行辖内一级分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引导各法人城商行下沉服务重心;推动保险服务乡镇全覆盖,优化农村地区网点布局;实施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加快镇村金融服务电子化进程,加快精品农村金融服务站建设。

二是加大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以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为抓手,设立“乡村振兴”板块,整合商业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各类涉农金融产品,为农村经济主体提供高效便利的金融服务;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做好产品服务配套跟进,加强产品和融资模式创新力度,主动调整银行贷款产品,优化保险服务模式;推动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增量扩面”;加快发展“政银保”、“互联网+”、农村产业链等创新金融产品,以及“征信+信贷”服务模式;进一步简化金融服务手续,优化审批流程,切实维护农民利益;支持法人金融机构发行绿色、“三农”金融债,增强支农能力;探索农田水利工程融资创新及农业用水权交易融资。

三是持续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积极探索参与农业产业的有效机制,加快农业保险险种创新,如地方特色农作物保险、农产品收入保险、价格保险、产量保险以及气象指数保险等;持续提高农业保险对高效农业的风险保障水平,解决因市场风险、自然灾害损失造成的农户致贫、返贫问题;继续稳步推动农业保险经营模式转换,督促承办保险机构加强基层服务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基层政府在农业保险中的职能作用,确保农业保险经营模式转变工作顺利开展,实现农业保险持续稳定发展。

四是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作用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契机,推动各设区市设立一定规模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完善“政银担”分险机制,统筹考虑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和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省农业担保公司的龙头作用,为各类涉农经营主体提供高质量融资担保服务。

五是支持涉农企业开展直接融资。通过举办专题培训、政策宣传等多种形式为涉农企业提供资本市场相关政策和业务咨询。引导涉农企业充分把握科创板等政策机遇,结合自身发展状况进入不同层次的资本市场。继续鼓励和指导省内证券经营机构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有效对接的优势,积极为包括涉农企业在内的小微企业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发挥证券经营机构中介服务、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功能,综合运用承销保荐、并购重组、投资融资、财务顾问等业务模式,引导涉农企业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最后,感谢您对我省农村金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恳请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指导和监督。

                              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2019年7月2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