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0715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利用“互联网+”提升我省法治建设水平的建议提案)
时间:2019-08-13 09:17 来源:江苏省司法厅 字体:[ ]

史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利用“互联网+”提升我省法治建设水平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推进“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是司法行政工作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改变司法行政公共法律服务地域不均衡、发展不充分、供给不到位等方面不足,补齐“短板”、补强“弱项”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厅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和司法部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引领,坚持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服务型、实战型司法行政机关建设,取得较好成效。

一、积极打造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

我厅在全国司法行政系统首创“互联网+法律服务”的全新服务模式,针对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法律需求,开发了为群众提供即时性、一站式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同步推出了手机APP客户端和微信平台,使公共法律服务覆盖通信网络通达的任何区域,实现省、市、县三级并网一体运行,具有法律咨询、法律服务、纠纷调解、法治宣传、公证办理、法律援助等综合功能,实行“7天×24 小时”全天候服务模式,初步形成线上线下、虚拟实体融合发展的多位一体服务格局,为群众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诉求、保障权益提供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群众满意度高达96%以上。同时,还利用平台社会舆情数据汇聚的优势,坚持每月开展多维度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工作,安排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及时响应和处置,有效防范和化解了社会风险隐患。

二、逐步增强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实效

我厅紧紧围绕提升法治宣传工作覆盖面和实效性,充分整合全省各级的法治宣传资源,坚持让群众成为普法主体,探索互动型、服务型、创新型等“三型”普法新模式。建成全省性、公益性的官方普法网站“法润江苏网”,形成普法的主渠道,自开办以来网站浏览量已达到609.6万人次。建成江苏“网络普法联盟”和“法润江苏微联盟”。目前,“网络普法联盟”链接30家成员单位、158个门户网站以及200多个微博、微信和国内知名普法博客,形成了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法润江苏微联盟”整合成员单位双微账号410余个,粉丝总量达到1300多万,传导效应和品牌效应日益凸显。依托覆盖全省的法治宣传网络,将分散的法治宣传资源整合共享,形成涵盖法治微电影、地方戏、漫画等10余类作品,全省统一的法治宣传资源库,向各级普法机构以及普法联盟单位开放,放大了法治宣传的传播效应。

三、不断创新公共法律服务个性化产品

我厅结合司法行政工作特点,通过政府采购服务的方式,不断创新有针对性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在12348江苏法网上,推出AI机器人“智慧小司”,自助解答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同时提供线上法律服务导航指引,方便群众办事。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引入,研发“区块链公证”等新型服务产品,创新“人脸识别、信息代入”等服务形式,强化电子证照的自动获取,由“跑一次”向“一次不用跑”迈进。在服务过程中,为群众建立公民法律服务档案,打造服务标签体系,从法律风险、服务偏好等角度向服务对象主动推送服务,提升服务的针对性。针对当前中小企业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保障能力不足的实际情况,研发“企业法律风险体检”模型,帮助企业规避法律风险。针对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需求,开辟农民工欠薪求助绿色通道,提供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组合,一站式解决法律问题。坚持以信息化手段助力法律扶贫助力脱贫工作,在泗洪、灌南、涟水等苏北重点帮扶县投放互联网无人律所、法律服务一体机等智能服务终端,推动苏南地区的优势服务资源向苏北延伸,切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帮助贫困人口脱贫。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厅将按照您的提案意见,结合我厅当前工作实际,不断提高互联网法律服务、法治宣传和互联网法律扶贫能力。

一是大力推进“数字法治·智慧司法”建设部署,不断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按照司法部以公共法律服务为抓手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思路,挖掘群众需求,研发差异化、多层次、适销对路的服务产品。加快推进“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建设,推动司法行政工作的精准化、智能化,有效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进智慧法援。运用远程视频设备,实现与公检法等单位的图像对接,使律师可以远程阅卷、远程会面,降低法律援助办案成本,为刑事案件法律援助全覆盖提供技术支撑。推进智慧公证。进一步推动与公安、民政、法院、经信等部门的数据交换,为公证事项办理提供信息支撑。着力打造“江苏公证云”,推动“远程签署、云端存储、随时调用”的全新模式,为知识产权云端保存、电子契约云端签署提供解决方案。推进智慧调解。加强矛盾纠纷词云智能分析模型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探索建立矛盾纠纷自动预警和分级处置机制,切实把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强对全省矛盾纠纷数据的自动统计、智能分析,及时掌握纠纷发生和调解情况。

二是积极推动三台融合工作,进一步提供优质公共法律服务。围绕“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强化资源整合、丰富产品体系、创新服务形式,高质量推进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三台融合建设。打造“非诉讼服务”重点品牌,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公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仲裁等相关服务资源,集中承接非诉服务需求。通过技术手段,打通不同单位、不同平台的物理边界,逐步在医疗、教育、民政等其他关联平台上链接法律服务产品,变“等服务上门”为“送服务到身边”。依托法律服务大数据,准确判断群众需求和民生热点,科学调度和匹配服务资源,高效处置各类法律服务诉求。深化“城市法律服务云”建设试点,通过云端科技赋能,推动智慧互联、智慧感知、智慧建档、智慧服务和智慧大脑,带给群众“全域性、一站式、智能化”的服务新体验。结合法律扶贫攻坚战,分批实施“互联网律所进乡村”工程,探索建立“本地律师优先+省内律师补充+全国律师支撑”的服务供给机制,为老百姓提供免费在线电话视频咨询、在线法律事务办理、在线服务预约登记等互联网服务,推动法律服务资源均衡化。

三是积极探索推动“智慧普法”,进一步加大“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力度。我们将深入开展普法需求分析、普法渠道分析和普法满意度分析,打造更加全面、更有层次、更加精准的普法产品体系。通过法治宣传大数据,收集法律需求人群标签,创建个人普法数据库,描绘普法人群“画像”,根据个体的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量身定制“普法套餐”,有针对性地推送法律知识案例、法律法规条文,同时推送律师、公证等相关法律服务产品,切实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加强政务微博、微信、法治微创作、法治微电影、手机APP研发基地建设,推动“五位一体”微产品研发,扩大“法润江苏微联盟”的传播效果;逐步培育20个以上有影响力的法治宣传教育新媒体平台,构建网络化、智能化、协同化的“江苏网络普法联盟”,提高互联网法治宣传的供给能力。

衷心感谢您对我省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希望您能一如既往地关注我省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发展,并就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江苏省司法厅

2019年6月19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