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泰兴市总面积1172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20万人,下辖15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349个村(居、社区),其中已拆迁17个村(居),现有涉农村居301个,占比86.25%。“十三五”期间,泰兴市政府从群众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入手,坚持完善各项政策保障措施、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致力突破重点整治任务,紧紧围绕资金筹措难、矛盾调处难、群众参与难、长效管护难和产业带动难“五难”问题,通过党建引领有力有序地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开展、全域整治,助力乡村振兴,全市的农村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显著提升。
截至目前,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8%以上,畜禽粪污治理率达到100%,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成率达65.44%,全面完成省市交办目标任务。该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赵建东介绍,当前,全市301个涉农村(居)已全部通过村庄环境“整洁村”验收,创成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示范村18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3个、泰州市级特色田园乡村5个;连续3年创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和省级示范县;创成国家卫生镇2个、省卫生镇2个、泰州市卫生镇2个、省健康镇1个、省卫生村31个、健康村居30个。
完善政策保障措施 助力推进乡村振兴
“十三五”期间,泰兴市针对农村基层村(社区)较多、区域面积较大的特点,做到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完善制度、组织、机制等三大保障措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完善制度保障,做到早谋划早启动。近年来,泰兴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关工作进行了分析研判和梳理,先后研究制定了《泰兴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方案(2018-2022年)》《泰兴市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和三年(2018-2020年)行动计划》,形成了“六大行动、八大工程、十大项目”的制度体系,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硬任务。
完善组织保障,做到思路清责任明。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泰兴成立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项督查组,由市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高位推进。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明确了各部门、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各乡镇(街道)按照市统一布置,成立相应的工作专班,明确了目标责任,季度化分重点,制度化抓推进。
突出机制保障,做到强推进严督查。结合江苏省、泰州市乡村振兴绩效评估等工作意见,进一步明确目标、细化措施、落实责任,科学制定出台了2018年、2019年、2020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确定全市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并作为乡村振兴考核的重要内容。3年来,市委、市政府专题研究听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报告13次,召开常委会7次、党政联席会议8次,及时解决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大力整治农村环境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惠民工程,农民群众不仅是农村环境整治的直接受益者,更是重要的参与者、建设者。近年来,在整治农村环境过程中,泰兴市充分调动和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激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整治的热情,有效营造了上下一心、齐抓共建的良好工作氛围。
广泛宣传发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通过组织开展乡贤会、村民大会、百议堂等活动,让群众在环境整治中共谋共评,促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逐步将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变成自觉行动;充分发挥乡贤能人、村民代表、中心户长作用,吸纳农民智慧,在环境整治中真正形成广大群众共建共治的大格局;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与农户签订“三包”责任状,逐步形成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共管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
拓宽投入渠道。在不增加村集体负担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杠杆作用,有效整合多方项目资源,进一步撬动社会资本,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及时到位。3年来,该市在村庄环境整治方面投入资金17860万元;实施活水工程开展黑臭水体治理方面,以奖代补发放奖补资金2.51亿元;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实施PPP项目,分3年计划投入16.9亿元;在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方面,投资8.5亿元,用于提档升级农村公路、改造危桥和安防工程。
坚持典型引路。培育选树典型,通过召开推进会、组织观摩活动等形式不断向面上推介;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在市级电视台、电台开辟“河长在行动”“农村环境整治”等专题专栏,对农村环境中典型经验和做法开展广泛宣传。分界镇以“整镇推进,重点提升”为思路,打造精品庄台18个、示范庄台26个、整洁庄台61个,新建公厕23个,在张竹村建设村农民公园示范点;元竹镇专门设立突击行动专项奖,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做到“定人、定点、定标、定责”,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工作氛围。
攻坚重点整治项目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在充分摸排农村环境问题的情况下,泰兴市强化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农村环境突出问题,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安排、重点突破,明确工作重点,分类攻坚、逐个击破,推动各项整治工作全面推开。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逐步完善。泰兴建有垃圾转运站59座,其中在乡镇建有38座。建成投运的泰兴三峰环保能源有限公司二期工程,生活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累计达到800吨,日均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约650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生活污水处理网络加速构建。截至2020年11月底共实施了236个自然庄台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涉及197个涉农行政村居,覆盖率65.44%。黑臭水体治理体系基本建成。全面推行市、镇、村三级河长制。近3年来,市级以上共计安排资金2.51亿元,整治庄河1941条1012公里,黑臭河道已基本消除。
农村“厕所革命”和畜禽粪污处置深入开展。在全市范围内消除旱厕,改建水冲式厕所,实施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优化乡村、集镇、道路厕所布局,完善和创新管理机制。2018至2020年,投入1400多万元,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14794座。截至目前,16个乡镇(街道)全部完成改厕任务,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8%以上。畜禽粪污处置有力推动。3年内在全市8个重点乡镇30个村进行粪污集中治理,畜禽粪污年处理169万吨,粪污治理率达到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00%。农业废弃物处置稳步提升。按照“市镇村”三级回收体系建设目标,建设超3000平方米农膜和药肥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中心。目前,全市已建成乡镇(街道)回收站16个,建成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网点110个,今年以来,回收废弃包装物71.573万件、农膜331.48多吨。
特色田园乡村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持续推进。祁巷村、银杏村通过省级特色田园乡村验收,印达村通过泰州市级特色田园乡村验收,2019年启动了虹桥六圩、姚王毛庄、宣堡郭寨、元竹蒋堡4个村的泰州市特色田园乡村创建,清单项目完成工程量的90%以上,2020年启动了滨江新星村、黄桥双桥村、张桥镇西桥村、广陵兴宁社区4个泰州市特色田园乡村的创建。对照《泰州市村庄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工作要求,至2019年底,泰兴已有123个村庄创建成功。全市建成泰兴市级森林生态示范村157个,创成省“三化示范村”、绿化示范村79个。
“十三五”期间,泰兴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在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提升农民群众参与度和文明程度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大探索创新的力度。赵建东介绍,“十四五”期间,全市将以“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以美丽宜居、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方向,持续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深化农村公共空间治理,着力提升农村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