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民盟江苏省委:
你单位提出的“关于完善我省淮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省是农业大省,淮河流域又是我省农业主产区。近年来,我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推进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农业污染监管执法,不断推进包括淮河经济带在内的全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点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是推进化肥减量农药零增长。推动测土配方施肥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拓展,组织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县、部级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建设。大力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积极发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组织开展“科学用药进万家”行动,指导农民科学用药。
二是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省政府制定养殖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及考核办法,促进各地责任落实。推动养殖布局优化,淮河经济带7市全部完成区域布局调整优化方案制定。同步推进规模场和非规模场户治理提升,持续开展治理认定,2019年淮河经济带7市规模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6%,将非规模场户治理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争取中央资金8.2亿元支持19个畜牧大县,省级每年统筹约2亿多元支持非畜牧大县资源化利用。2019年,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4%。
三是积极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水产养殖主产县全部完成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修编工作。省农业农村厅制定《特色水产千亿级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发展虾蟹等特色水产养殖,2019年,全省特色水产养殖占比超过79%。支持发展稻田种养,在全国率先开展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模式试验示范。创建一批农业农村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四是试点开展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利用)。推进市、县、村三级农膜回收利用网络建设,2018年起持续开展地膜残留原位监测,2019年设立地膜污染原位监测国控点15个,淮河经济带东台、泗阳、邳州列入国家遥感监测试点县。组织实施地膜减量替代技术试验示范,2019年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生态环境厅、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通知》,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地膜新标准,严厉查处违规行为。2019年1月,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切实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的通知》、5月印发《关于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试点工作的通知》,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试点。开展宣传培训,加强执法监督,增强农药生产者和经营者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的主体责任意识。
五是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农业生产托管项目助力面源污染治理。分解落实中央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推进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化服务。优先支持大宗农产品生产性服务,鼓励经营主体自觉接受服务组织服务。推介典型案例助力绿色生产技术推广。2019年农业农村部推介全国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泰州市姜堰区家庭农场服务联盟入选。我省推介10个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这些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各类技术服务,对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六是切实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监督管理。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要求,督促禁养区外规模养殖场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并严格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实施畜禽养殖场分类管理,对设有固定排污口的畜禽规模养殖场,依法核发排污许可证,到2019年,已完成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加强秸秆禁烧管控力度,压实秸秆禁烧属地管理责任,强化环境监管执法,开展夏季、秋季秸秆禁烧专项巡查,严防因秸秆露天焚烧造成区域性重污染天气。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对规模畜禽养殖场开展日常执法检查,对守法意识强、管理规范、纪录良好的企业纳入执法正面清单。针对畜禽养殖散养户面广量大、监管难的问题,农环两部门强化联合监管。
我省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中,切实加大省级财政投入。2016-2019年,省级财政安排相关资金超过60亿元,主要支持土壤质量提升、农药化肥减量替代、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以及农药包装、农膜等废弃物的回收等多项重点工作。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省财政从2017年起全面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引导市县因地制宜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各级财政均根据省级任务清单,结合《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具体内容,统筹省级相关专项资金,做好相关工作。同时,省财政设立省级环保引导资金,2019年安排17亿元,支持污染防治工作,地方各级财政可统筹安排相关资金,用于支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
下一步,我省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全省及淮河经济带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一是加大优质绿色有机农产品推广力度。完善制度规范,开展生产操作规程入企入户试点,加大产品质量抽检和用标检查力度。聚焦粮油、果品、茶叶、蔬菜、畜禽和水产6大品种,探索我省地标保护和品牌培育双赢的发展路径,争取财政支持,创响“苏”字农业特色品牌。
二是加强农业废弃物肥料化利用。鼓励就地就近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实行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引导农民增施农家肥和有机肥。通过全省登记的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等质量安全专项风险监测等活动,提升农业废弃物肥料化利用水平及肥料质量。鼓励企业加大投入,提高肥料产销水平。积极争取财政对农业废弃物肥料化利用的支持力度,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工商资本投入农村废弃物回收治理。
三是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统筹安排财政专项资金,确保全省30%以上的粮油大县和所有蔬菜重点县试点全覆盖。国家拟出台《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我省也将制定管理办法,加快建立适合江苏实际的回收处理体系。省农业农村厅拟组织制定《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置评价办法》,对各地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开展绩效评价,确保回收处置工作取得实效。
四是持续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指导各地推进养殖区域布局调整方案落地落实,构建畜牧业绿色发展新格局。持续推进规模场和非规模场户治理提升,指导养殖场配套完善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统筹相关资金继续支持非畜牧大县因地制宜多元化利用。培育壮大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广规模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远程监控试点,继续推介养殖场“一图一表一册一单”管理模式,指导各地建立多部门联合管理的长效机制。
五是推进渔业绿色发展。统筹水产养殖与水域保护关系,明确相关养殖管控要求,推进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实施,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强化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水产,推广健康养殖技术模式。围绕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推进养殖池塘生态化建设,提升全省养殖池塘尾水处理水平。
六是强化农业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加强畜禽规模养殖场排污口、水产养殖集中区养殖尾水等农业污染的监测和评价体系建设。创新监管手段,运用卫星遥感、大数据、APP等技术装备,及时发现农业污染环境问题。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加强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执法协作,依法严肃查处农业环境违法违规行为。结合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的农业农村环境监管执法工作机制。
感谢关心支持我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2020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