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淮安市淮安区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打好碧水保卫战。该区深入实施“水十条”。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创建期间,全区全面取缔“十小”行业,开展化工企业整治,关停季桥化工集中区,推进京杭大运河沿岸两侧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关停或转迁工作;开展“散乱污”集中整治行动,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93家。增强城镇生活污水收治能力,生态湿地投入运行。城市建成区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完成开展“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调查摸底,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积极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全区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100%,循环农业新模式有效推广,秸秆利用率96.46%。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成21个乡镇污水生活污水处理厂,92个行政村小型污水处理设施,铺设污水管网228.18千米,改造农村户厕3600座、公厕115座,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99.9%。大力开展黑臭水体整治,18条黑臭河流整治任务全部完成。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创新河、湖、断面“三长一体”管护机制。
二是打好蓝天保卫战。该区加强燃煤污染治理。创建以来拆除、整改368台锅炉,已完成全区范围内35t/h及以下燃煤小锅炉的整改工作,完成井神盐化等热电企业超洁净排放改造工厂。制定全区涉气污染源清单,摸清家底;开展化工、医药、表面涂装、塑料制品、包装印刷等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重点行业综合整治工作。开展烧烤油烟整治专项行动。督促35家餐馆安装完成油烟净化设施。大力推进扬尘治理,全区预拌混凝土企业实现全过程扬尘管控,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90%,城区在建工地冲洗设施、雾炮、洒水车等设备配置覆盖使用率达95%,连续5年实现全境秸秆零焚烧。做好机动车船污染防治,推进车船结构升级,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实施清洁油品行动,区所有加油站点全面销售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全区在用加油站、油罐车全部安装油气回收装置;强化港口码头污染防治,实施港口岸电建设,实现规模以上港口岸电100%全覆盖。
三是打好净土保卫战。该区开展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调查,完成97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风险筛查,建立并动态更新疑似污染地块名录,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完成全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开展季桥化工集中区场地环境调查,确认污染地块11家,全部制定修复方案,推进污染地块修复工作。做好风险防范。加强环境监管和环境安全隐患的排查,从源头上防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