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9月17日,《江苏省“十四五”安全生产规划》(以下称《规划》)由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实施。《规划》围绕专项整治、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本质安全,明确了安全生产发展目标、七项主要任务和六项重点工程,是对“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江苏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系统科学谋划,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现代化篇章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一、发展基础
2020年较2015年,全省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下降75.6%,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下降75.4%,较大及以上事故起数下降53.6%,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83.3%,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68.8%,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降低100%,全面实现省“十三五”安全生产规划的主要指标。
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组建省应急厅,相继建立地方各级应急管理部门,明确14个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省级部门,设置18个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内设机构。
安全生产责任进一步压实。出台《江苏省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实施细则》,开展“百团进百万企业”安全生产专题宣讲活动,细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重点事项清单20条。
安全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提升。开展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行动,累计依法关闭退出低端落后化工生产企业4454家,化工生产企业数量下降64.9%,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数量下降42.1%,化工园区(集中区)数量下降46.3%。推动矿山企业退出,煤矿矿井数量下降72.2%,非煤矿山企业数量下降30.7%。
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进一步深化。在27个领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13个设区市重点行业领域事故降幅均超过50%。
安全生产基础保障进一步增强。制修订9部安全生产地方性法规。省、市、县三级应急管理部门配备监管执法人员4985人。“十三五”时期省级层面共投入安全生产专项资金54880万元。
十四五“2+7+6+4”
二、2个发展目标
对照“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统筹发展和安全,守牢安全底线,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挑战,确定了江苏安全生产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三、落实七项主要任务
1.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
巩固拓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成果,强化重点行业领域企业“一企一策”指导服务。在化工及危险化学品、矿山、消防和道路运输等11个重点行业领域高标准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2.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构建更加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党政领导责任进一步压实,部门监管责任进一步明晰,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目标责任考核更加严格。
3.健全完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织密织严安全风险防控屏障,完善优化产业规划布局,严格实施安全准入,不断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强化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安全生产,积极创建安全发展城市。
4.健全完善安全监管执法体系
打造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监管有效的安全监管执法体系。深入宣贯新《安全生产法》,健全法规规章体系,加强安全标准制修订,创新监管执法机制,规范监管执法行为,提升监管执法能力,强化监管执法保障。
5.健全完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构建高效完善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健全应急协同联动机制,加快专业队伍建设,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和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6.健全完善基础支撑保障体系
打造完善有力的基础支撑保障体系,推进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实现安全科技创新赋能,加强安全信息化建设。
7.健全完善社会同防共治体系
构建全社会共享共治安全大格局,强化社会舆论监督,强化社会协同服务,强化公益宣传教育。
四、实施六项重点工程
为确保安全生产各项主要任务落到实处,围绕任务的重点难点,《规划》确定六项能力和水平提升重点工程。
1.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工程
建设“省化工本质安全研究院”“省城市安全技术研究院”等一系列支撑平台,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保障能力。
实施“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开展新型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建设城市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城市安全综合整治、城市安全风险一张图和城市安全运行分析研判等功能。
2.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程
推进全省重点行业联网监测,接入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数据,开展线上、线下协同监管。
开展长江江苏段船载危险货物智能监控信息系统建设,建设“智慧危管”系统平台,提升危险物品信息化管控水平。
推广应用“平安守护”工程安全管控系统。
实施港区天网行动工程,降低港区安全风险。
3.监管执法能力提升工程
实施安全监管机构业务保障基础提升工程,配齐配强各级安全监管机构执法基本装备、取证装备和快检装备。
完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系统,实现执法信息数据共享、互联互通功能。
建设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安全综合监管平台,提升分级分类监管执法效能。
强化全省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队伍培训,实施安全监管执法业务培训提升工程。
建设一批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综合实训基地。
实施安全生产问题处置监管平台提升工程,改进和提高重大事故隐患和问题信息来源收集、综合数据分析等模块效能和执行效率。
4.安全科技水平提升工程
建设安全科技领域重点实验室,构建全省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
建设危险化学品承压和常压罐车检验、危险化学品罐车维修和检验、油气管道内检测试验、承压特种设备安全保障技术研发与应用基地。
建设智慧电梯大数据综合应用平台,开展电梯全寿命周期和基础设施配套设备可靠化研究。
建设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全省智慧文旅安全监管平台,整合文化和旅游行业数据资源。
5.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工程
建设一批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具备灭火救援、应急抢险救援、紧急事故处理、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等功能。
建设省非煤矿山应急救援南京基地、省沿江(江阴)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二期、三期项目)。
加强国家水域救援大队(南京)建设,推动泰州、南通、张家港水域救援大队建设。
支持田湾核电应急救援基地、淮海经济区应急救灾储备暨救援训练基地、省矿山及地下工程应急救援徐州基地、连云港徐圩新区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国家危险化品应急救援南京基地和长三角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苏州)建设。
6.全民安全素质提升工程
引导各地建设化工安全实训基地,完善典型化工设备操作与检维修、化工特殊作业安全技能等实训功能。
实施全省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工程,“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率100%,高危企业在岗和新招录从业人员培训考核合格率100%。
建设一批安全生产全民教育体验场馆(中心)和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具备应急避险、逃生自救、防震减灾等培训功能。
五、强化四项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将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实现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统筹要素保障
强化安全生产相关的人、财、物投入保障,严格审计监督和绩效评价。积极引入金融、税收、信用等手段,促进安全生产。
3.强化规划实施
加强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和过程指导。强化规划对全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战略引领和导向作用,着力破解影响安全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
4.严格监督评估
强化监测评估结果应用,将规划实施情况纳入省各有关部门和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督查、检查、目标责任考核,引导全省各级各部门扎实推动规划要求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