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发展改革委:《江苏省“十四五”
铁路发展暨中长期路网布局规划》主要内容
发布日期:2021-10-09 17:08 来源:江苏省发展改革委 字号:默认

9月20日,《江苏省“十四五”铁路发展暨中长期路网布局规划》由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实施,该规划由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铁路办编制,分为发展基础、总体要求、中长期铁路网布局、“十四五”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五部分,共1.8万余字。

一、发展基础

路网建设创造新纪录。截至2020年底,全省铁路里程4204公里。“十三五”新增高铁里程1356公里,是“十二五”的2.51倍,高铁里程从2015年的全国第十四位跃升至第三位,“三纵四横”高铁主骨架基本形成。全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过590公里,较2015年翻一番;市域(郊)铁路运营里程新增119公里,较2015年增长1.5倍。

运输服务达到新水平。南京与国家主要城市群6-8小时联通,与相邻城市群3小时通达,与省内各设区市2小时联通。设区市均已通动车,实现动车“进京达沪”。利用陇海铁路、沪宁城际分别开行市域列车、早高峰通勤列车。苏州、南京、连云港和徐州中欧班列规模化、常态化运营,25条班列线路覆盖欧亚22国70多个城市,累计开行中欧(亚)班列5254列,是“十二五”的9.7倍。

改革创新释放新活力。探索高铁自主规划建设运营新模式,成立省铁路集团,进一步明晰省铁路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规划(2019-2025年)》《南京铁路枢纽总图规划(2016-2030年)》获得国家批复,省铁路集团购买“蓝暖男”CR300BF型复兴号动车组,在徐宿淮盐等线路开行省内自担当客运列车,自主规划、运营取得新进展。

二、总体要求

(一)总体目标

到2035年,全面建成“轨道上的江苏”,基本实现县(市)高铁通达,建成对外高效联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枢纽衔接顺畅的现代化铁路网,形成“4321交通圈”(南京至国家主要城市群4小时通达、周边城市群3小时通达,各设区市之间2小时通达,都市圈1小时通勤)和“123快货物流圈”(全国1000公里以内1日达、2000公里以内2日达、2000公里以上3日达)。

(二)具体目标

到2025年,江苏铁路发展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基础路网。新增铁路里程约1000公里,城市群城际和市域(郊)铁路运营和在建里程约10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约1000公里。沿江沿海主要港口铁路专用线全覆盖。建设客货运枢纽20个以上。

运输服务。南京与国家主要城市群4-6小时通达,与长三角中心城市1小时通达,与各设区市1.5小时通达;基本实现各设区市间2小时通达,与长三角中心区城市3小时通达;宁镇扬、苏锡常、沪苏通、徐连淮形成1小时交通圈。中欧班列持续发力,年开行量超过2200列,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量年均增长10%以上。

改革发展。自建自营取得突破,新增自主运营城际和市域(郊)线路3条以上,安全管理和应急体系全面构建。智慧轨道示范工程初步建成,轨道场站综合开发2处以上,全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规模力争达到2000亿元。

三、中长期铁路网布局

统筹干线、城际、市域(郊)铁路规划布局,打造多网融合、跨江协同、内畅外通、衔接高效的铁路网。干线铁路坚持高普并举、骨干贯通、主辅统筹,形成“六纵六横”高速铁路网和“三纵三横”普速铁路网。城市群城际和市域(郊)铁路重点围绕沿江城市群以及南京、苏锡常、徐州三大都市圈,形成“拥江环湖环沪”的城际铁路网和中心放射的市域(郊)铁路网。

四、“十四五”重点任务

围绕多层次客运轨道交通、高效能铁路货运体系、高标准客货运枢纽以及统筹融合、改革创新等五项重点任务,高质量建设“轨道上的江苏”。

(一)建设多层次客运轨道交通。

全面完善干线铁路网。加快推进高铁主通道缺失段建设,优化提升沿江、沿海、京沪等国家主通道整体效能,推进能力紧张区段的项目建设,推进区域性高铁联络线和延伸线建设,全面提升南京首位度。

着力构建城际和市域(郊)铁路网。加快构建自主运营的城市群城际铁路网络,利用铁路富余能力公交化开行市域(郊)列车。

有序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完善南京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推进苏州城市轨道交通成网运行,有序推进无锡、徐州、常州、南通等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

(二)构建高效能铁路货运体系。

提升货运骨干网络能力。完善沿海货运通道功能,改善沿海主要港口后方集疏运通道条件,全面提升沿江通道西向辐射能力,打通京沪南北向货运主通道堵点。

强化铁路国际物流功能。改善苏新欧、苏南亚、苏满欧三大国际通道运输条件,优化中欧班列国际铁路运输组织。

提高铁路集疏运水平。推进相关专用线进园达企,畅通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

促进高铁物流发展。打造一批“次晨达”“次日达”“当日达”高铁物流服务产品,推进形成多点覆盖、灵活组织的高铁物流服务网络。

(三)打造高标准客货运枢纽。强化枢纽与城市功能协调,重点推动南京国际性枢纽城市融合发展、苏锡通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发展、徐连淮综合性物流枢纽联动发展,推动铁路综合客运枢纽亮点工程实施,提升普速物流基地功能,规划建设高铁物流基地。

(四)推进铁路统筹融合发展。

推进四网融合发展。建立层次分明、功能融合的轨道交通“一张网”。逐步构建“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运营、管理和服务模式。

推动站城一体发展。鼓励有条件场站上盖物业开发,探索建立站城融合开发与运营补亏相结合的机制。

统筹多方式融合发展。做好铁路通道和枢纽内各种运输方式的统筹布局,推动铁路与其他交通方式客票实现“一卡通”“一码通”,积极发展货运“一单通”,推广电子运单。

深化与装备制造业、邮政快递、旅游等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形成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聚区。推动中欧班列运输邮件快件常态化,发展快递专列。依托铁路枢纽建设旅客集散中心,创新旅游专列等定制服务。

支撑区域协调发展。提升沿江两岸铁路通道服务能力,推进跨江通道建设,完善沿海铁路通道功能,构建海铁联运体系,推进省际互联互通。

(五)推动铁路改革创新发展。

探索建设运营改革。推进有条件的城际铁路自主建设。打造全省城市群城际铁路运营管理一体化系统平台和运输调度指挥中心。组建运维管理团队。

强化智慧创新驱动。打造新一代铁路移动通信系统,推进铁路物流智脑中心建设,开展一体化集配设施智能化升级。

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建立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组织体系。建立自建自营城际和市域(郊)铁路的勘察设计和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加大自营铁路的智能检测监测安全保障技术应用,保障运输安全。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客运体系,打造以铁路、水运为主体的绿色、低碳货运网络。发展先进适用的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新型节能材料、工艺、技术和装备。

五、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推进“十四五”铁路发展中的作用,全面调动各级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优先资源保障。

优先保障重大铁路建设项目所需资源要素,将铁路建设用地需求纳入国土空间规划,预留预控重要通道、重大设施和重大项目的空间。优先避让环境敏感区域,确实无法避让的采取无害化穿越方式通过,妥善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铁路等线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做好防洪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等工作,推动铁路建设与水利资源的高效统筹。

(三)加大资金投入。

完善与铁路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资金保障制度,积极争取国家对江苏铁路建设的资金支持,规范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推进政府投资铁路股权转让、资产重组,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依法合规为铁路发展提供融资,鼓励利用企业债券、REITs、PPP等融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江苏铁路建设运营。

(四)强化实施管理。

在省铁路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统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加强省市合作,协调推进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省发展改革委、省铁路办会同有关部门要将规划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融入前期工作三年滚动推进计划和年度建设计划,适时开展中期评估和建设项目后评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紧密结合发展实际,细化落实本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五)加快人才培育。

加快全省铁路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科研、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综合人才,为自主建设运营提供支持。加强人才使用与激励机制建设,提升行业教育培训的基础条件和软硬件环境。做好智力引进,促进交流与合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