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连云区黄窝村:小渔村凭啥引来十万游客
时间:2021-03-11 07:54 来源:新华日报 字体:[ ]

三面环山,一面向海,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最东端的黄窝村,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小渔村。从负债累累的贫困村,到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康的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黄窝村靠海吃海,不断探索乡村振兴的发展新路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支部引领、党员示范、全村凝心聚力的小康之路。

20多年前,黄窝村的村民主要靠捕鱼为生,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逐渐萎缩,村民生活陷入困境,人均年收入不足4000元,村集体负债300余万元。黄窝村党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张立祥回忆,2001年,村两委班子下定决心转型发展求新路。

渔村最大的资源就是家门口的这片海,捕捞不行了,搞养殖如何?黄窝村村民先后尝试了网箱养鱼、羊栖菜栽培等,但都因为当地环境不适合,以失败告终。这时,紫菜养殖进入村两委班子的视线,连云港海域具有独特的海洋水文环境和气象条件,非常适合条斑紫菜的养殖。

因为此前的失败,很少有村民肯“吃螃蟹”。“当时,张立祥书记把家里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30万元,和村里没有能力出海的困难户结对,带头养殖了100亩紫菜。”村民金立贵回忆说,没想到,第一年就收回成本,不仅还上了贷款,给工人发了工资,账面上还剩余1万多元。

这下大家伙有了干劲。村干部和党员带头,村里组织修公路、造码头、建船台、办工厂,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引导渔民“转捕为养”。紫菜养殖户胡森林家里有700亩紫菜,“咱们这里的紫菜品质好,不愁销路,一年毛利有300万元,生活大有改观。”

如今,黄窝村紫菜养殖面积已经发展到3.6万亩,年产值突破1.9亿元,村里90%的人口从事紫菜养殖和加工行业,“海上菜园”成了村民致富的支柱。

紫菜养殖发展起来了,黄窝村“两委”又琢磨着引导村民拉长产业链,带领村民新建了占地2600平方米的紫菜加工厂,投产当年就实现盈利102万元,“榨干”了紫菜里的每一分利润。

钱袋子鼓了,2015年,黄窝村开始整治乡村人居环境。当年,黄窝村先后投入1500余万元,开展创建国家级“美丽乡村”建设,在“民居出新”工程中,对全村民居2600平方米瓦面和2900平方米墙面统一刷新。为全面提升村容村貌,落实长效保洁机制,黄窝村又联合高公岛街道成立保洁公司,把全村划分为6个卫生责任片区,每天对各个责任区进行全方位检查。走进黄窝村,一座座红瓦白墙的传统村落民居错落有致。“现在村里已经形成‘人人爱护人居环境、户户争创生态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张立祥说。

近年来,黄窝村“两委”响应当地“全域旅游”的号召,将目光投向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乡村旅游,鼓励支持引导村民用优美的生态环境创业致富,把良好的生态环境变成致富资源,持续提升村庄生态环境和特色产业融合发展。

“我带你们转转看,发展休闲旅游可不是一时兴起,我们村有皇古洞、龙潭涧、龙凤树等众多自然景观,依山傍海,是有优势的。”张立祥热情地带着记者沿着石阶向黄窝村山上走去,没过百米就看到一处漂亮的院落,院子里摆着一盆盆漂亮的杜鹃花,一池金龙鱼悠然自得地在山水天地间游动……

“我们鼓励当地村民利用自家院落和房屋打造农家乐,当地也叫‘渔家乐’,就是想原汁原味呈现农村景象,让游客来了以后,走不完、看不够、尝不遍,穿越时空感受‘乡愁’。”去年9月,黄窝村凰窝国家3A级旅游景区正式揭牌,绿水青山成了金山银山,作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全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

“预计到2021年底,我们村集体总收入将突破1000万元,经营性收入4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3.9万元,加快形成近海生态养殖、海产品加工、渔家旅游互为支撑的特色产业体系。”张立祥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