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316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对冲新冠疫情影响加强粮食安全的建议的提案)
时间:2021-06-22 17:52 来源: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字体:[ ]

高慧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对冲新冠疫情影响加强粮食安全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粮食安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认真落实“六稳”“六保”任务要求,立足粮食生产大省、流通大省、消费大省、产业大省实际,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狠抓粮食生产稳产,强化科技支撑,完善储备体制机制,加强市场监测预警,突出强链补链,努力构建更高水平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促进全省粮食流通更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筑牢粮食安全基础

我省始终把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举措来抓,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扎实推进耕地质量建设,保障粮食生产稳产。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将粮食安全作为《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保障经济安全的重要内容进行规划部署,并将《江苏省“十四五”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列入省政府“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突出粮食安全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印发《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确保粮食稳产增效的通知》,压紧压实市县长分级负责制,层层分解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并列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高质量发展考核、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对50亩以上水稻种植主体每亩稻谷补贴不低于100元,对粮食工作成效显著、面积增加1%以上的县(市、区)给予500-1000万元奖励,共奖励26个县1.33亿元。二是稳抓粮食生产。2020年实现粮食播种面积8109万亩,居全国第9位;单产459.9公斤,居主产省第1位;总产745.8亿斤,居全国第7位,粮食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粮食单产水平稳居全国前列。2020年新建高标准农田379.59万亩,还田面积4350万亩,农机深松整地面积超过50万亩。三是强化科技支撑。建立64个江苏现代农业(粮食类)产业技术体系推广示范基地,发布水稻机插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中高端优质稻米全产业链技术等37项主推技术,加大优良食味水稻、优质专用小麦等品种及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推广力度,小麦优质高产品种普及率达90%以上。在南粳46、南粳5055和南粳9108等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基础上,进一步育成南粳505、南粳2728等17个新品种,全省优良食味稻米品种种植面积达1500万亩以上。淮南麦区新育成的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水平均达到中抗或以上。全省水稻机插率稳定在70%以上,粮食产地烘干能力63%,全省66个粮食主产县均实现全程机械化。大力开展小麦施肥、双轴旋耕、秸秆全量还田等九道工序一次性完成的“无人化”作业,推动我省粮食生产从机械化向智能化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提出的建议,持续强化耕地保护,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加大对稻麦等主要粮食作物优质高产高抗新品种选育的支持力度,推动粮食生产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和应用示范,努力在更高层次上保障粮食安全。

二、推进粮食储备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吞吐调节作用

从总体来看,我省粮食库存总量充裕,宏观调控基础扎实。2020年粮食储备体制机制改革获省领导多次批示。一是增强地方储备能力。加快推进地方储备体制机制改革,落实地方储备以省为主、市县为辅的改革要求,经省政府批准,扩充省级储备规模10亿斤,2年内落实到位。增强区域保供能力,疫情期间要求各地保持成品粮库存10天以上消费常量。推动粮食主销区、市场易波动地区和缺粮地区扩充原粮、成品粮油储备,南京、无锡、苏州市已确定扩储原粮5.6亿斤,成品粮油储备满足15天供应需求。二是规范地方储备管理。提请省政府修订《江苏省地方政府储备粮管理办法》,制定《江苏省省级政府储备粮轮换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地方储备粮管理增强区域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地方储备粮管理意见》。下发《关于建立粮食加工企业社会责任储备的实施意见》。注重发挥储备吞吐调节作用,适时安排省级储备轮换,指导地方轮换销售,确保地方储备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三是开展央地储备协同。建立起地方储备与中央储备吞吐协调、运转高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储备管理格局。在市场低迷时储备企业带头入市收购,在市场供应紧张时轮出储备粮,共同维护我省粮食市场平稳运行。四是健全保供稳市机制。提请省政府修订完善《江苏省粮食应急预案》,健全覆盖省、市、县三级预案体系,压实各级政府粮食应急保障责任。加强应急供应网点管理,动态调整完善网点数量布局,增强粮食应急供应能力。在无锡举行省市联合演练,南京、淮安等地还开展联合跨区演练,切实提高应急预案实操性。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的建议,持续做好省级储备粮增储后续工作,推动我省粮食储备体制机制改革各项措施落细落实,完善储备日常管理,灵活储备吞吐调节,推进优化央地储备协同,提升应急保障水平,确保关键时刻调出得、用得上。

三、加强粮食市场分析研判预警,增强精准调控能力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省持续完善粮食监测预警体系,增强粮油市场精准调控能力,确保“米袋子”量足价稳。一是狠抓市场监测预警。搭建“江苏省重要农产品批发市场综合信息平台”,通过对全省36个重要农批市场价格信息监测,及时了解粮食行情信息,坚持每月定期分析重要农产品市场供应形势。依托全省44个国家级、141个省级价格监测点,关注价格动态,及时发布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理性消费。加强对省农垦米业集团、省粮食集团2个国家重点保供协作企业对接,保障加工量、库存量,满足市场需求。二是提升精准调控能力。疫情期间统筹抓好疫情防控、本地招工、物流配送和加工副产品解决等问题。下达资金3894万元,对市场保供任务重的121家重点粮油企业给予补助,协调省农发行审批应急贷款授信43笔16亿元,促进复工复产。发挥粮油国有企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促进超市、粮油供应店扩大覆盖面。鼓励各地整合供应和配送资源,拓展粮油供应公众号、APP等线上销售平台,丰富粮油供应品种。帮助湖北黄石市落实3000吨在苏存储成品粮,向上海、浙江等地输送成品粮,高峰期达到每日1万多吨。组织参加第三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黑龙江金洽会等省际产销活动,调剂产销区粮食余缺,促进粮源合理流动。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的建议,进一步完善我省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着重加大现代科技技术支撑,拓宽数据获取渠道,探索建立省级分析师团队,开展粮食供需重大问题研判,完善信息发布和上报工作机制,为开展高水平的形势分析和趋势研判提供有力支持。

四、突出粮食全球强链补链,提升流通国际化水平

鼓励和引导粮食企业进一步强链补链,以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粮食流通国际化水平。疫情期间,积极组织我省粮食加工企业申请大米、小米、玉米等粮食进口关税配额,丰富我省粮食供给结构,增强我省粮食调控能力。省农垦集团积极履行农业“走出去”排头兵的职责使命,发展“走出去”战略。致力于在乌克兰打造一个集种植、加工、仓储、物流、投资及贸易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农业综合平台,形成“一平台多业务、多标的”和“立足乌克兰、面向欧洲、连接世界”的发展格局。目前,已完成乌克兰投资贸易平台论证,正积极推进境内报批和境外筹备相关工作,待疫情稳定后,将着手公司境外注册登记工作,打通在油脂、饲料、原粮等领域的贸易通道。下一步,农垦集团将瞄准“一带一路”沿线、RCEP成员国等重点地区、重点国家,推动从区域大粮商向中国大粮商并向国际粮商迈进。高质量用好中德作物生产与农业技术示范园、东风井关农业全程机械化示范园、丰疆智能智慧农业科技园等平台开展国际合作。加紧筹建苏垦农发乌克兰子公司,在俄乌“黑土带”布局种植加工基地,在东南亚拟与红豆集团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周边合作建设种植加工基地,同时加大境内粮食港口物流项目投资(已选准标的企业,加紧并购步伐),努力形成境内境外贸易物流产业链闭环,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体现“农业对外合作排头兵”应有作用,吸引带动农业上下游产业企业“组团出海”,促进全省农业“走出去”。

我省将始终坚决扛稳保障粮食安全责任,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抓好粮食稳产增效,强化粮食收购组织,加强市场研判预警,做好粮油保供稳市,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切实保障我省粮食安全。

感谢您对粮食工作的关心,希望对我们的工作继续给予支持。

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2021年6月22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