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874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深化碳中和目标下能源低碳转型升级研究建议的提案)
时间:2021-07-12 09:55 来源:江苏省发展改革委 字体:[ ]

许扬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深化碳中和目标下能源低碳转型升级研究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当前应对气候变化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江苏肩负着在全国“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提出“力争提前实现碳达峰目标”。能源消费作为推进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尽快实现我省能源低碳转型升级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江苏消费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增速逐步进入低速增长轨道。“十四五”前四年能耗增量符合“十四五”进度要求,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逐步发生变化,清洁能源比重不断提高,形成以煤为主、多能互补的能源供应体系。与全国相比,江苏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国比例保持稳定同时略有下降,煤炭消费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节能降耗工作成效显著,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能耗强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然而正如委员所言,随着非化石能源比例装机、终端电能替代比例快速提升,高比例新能源装机会引起的系统调节成本、安全成本的上升等问题不容忽视,对不同能源比例、不同用能需求、不同排放比例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系统化分析迫在眉睫。

为有效解决困难,促进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我委及生态、科技等部门也做了很多工作:

支持新能源领域科技进步。一是强化基础科学研究,推动原始创新突破。围绕低碳绿色发展需求,加强对能源前沿学科和领域的支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全面培育源头创新能力。十三五以来,在相关领域共组织基础研究项目1000余项,争取国家基础研究项目近4000项。二是聚力核心技术攻关,提升科技综合实力。聚焦能源产业绿色发展需求,开展关键核心领域技术攻关,着力突破一批“卡脖子”的技术瓶颈问题,加快重大创新突破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十三五期间,共组织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项目130余项,联合地方共同转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50项。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打造战略科技力量。有效整合能源领域创新和产业化资源,打造了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各类创新主体依托平台开展创新研究。重点建设了8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 10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是加快科研人才培养,打造高水平科研团队。围绕能源领域绿色发展科技需求,加快支持和培育一流水平的顶尖科学家、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优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勇于创新的科研队伍。十三五期间,累计支持相关专业领域高层次专家30余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近800名,相关创新团队10多个。

加快构建现代能源市场体系。做好与绿证机制、电力现货市场机制的衔接,推动市场主体承担消纳义务。加强差别化电价与强制性节能标准的衔接,实行更加严格的差别化电价政策。推进电力、天然气等能源价格改革,稳妥处理并逐步减少交叉补贴。完善市场配置资源和补贴退坡机制,引导可再生电力尽快实现平价上网,建设一批综合利用平价示范基地。推动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探索与分布式发电相适应的电网技术服务管理体系、电力交易机制和输配电价政策改革。

大力提高全省消纳调峰能力。2019年以来,先后完成了以沿海二通道(丰海、通海、射阳输变电工程)、东二通道(凤城~梅里线路工程)、西三通道(盱眙特高压~秋藤工程)三大工程为代表的112项、1800万千瓦已核准(备案)在建新能源配套电网工程的规划、前期和核准工作,及时开工建设,有力保障了1244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及时并网。积极开展抽水蓄能、燃气机组等调峰电源建设,进一步提升煤电机组调峰能力。加强源网荷储协同,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委员的相关建议,加强部门协作,加快开展“碳达峰 碳中和”下江苏能源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争取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项目在我省落地实施,加快研究储能、绿电、碳排放交易等市场化支持政策,加强重大电力设施与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破解北电南送过江卡脖子难题。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

2021年6月2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