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吴元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博物馆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博物馆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作为未成年人的“第二课堂”,所肩负的使命不仅仅是收藏、展陈馆藏文物,更多的是要传播、展现博物馆内所蕴藏的文化底蕴。充分发挥博物馆资源优势,促进文博场馆青少年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省逐步推进、不断深化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工作。
一是联合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文教结合、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就文博场馆青少年教育工作明确了目标要求和主要任务。要求各地结合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学校教学需要、本地区文博场馆实际,积极推进分龄化、系统化、常规化、信息化馆校课程研发、研学线路设计,建立本地区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资源库和网上博物馆资源平台。结合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传统节日、寒暑假等,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展示、教育活动,持续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二是大力支持学校和校外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利用博物馆等校外教育资源,积极开展研学实践等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博物馆等教育场所在青少年爱国主义和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中的独特作用。目前,南京博物院、周恩来纪念馆等10家省内博物馆、纪念馆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各地中小学和综合实践基地均与博物馆建立了较为紧密的教育合作关系,共同开发了一大批涵盖红色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科技创新教育等综合实践教育课程。今年我们还开展了江苏省博物馆教育优秀案例评选推介活动,通过参与项目的现场陈述,共评出馆校合作优秀案例和博物馆研学游示范项目各10个。我厅还和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少工委联合举办了“党的故事我来讲——争做红领巾讲解员”活动,自3月份活动开展以来,江苏省青少年参与人数在全国遥遥领先。这些活动的开展都进一步强化了博物馆教育职能,深化了馆校合作机制,促进了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提升了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效果。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组织引导广大学校和校外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校结合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将文物保护利用常识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体系。完善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长效机制,有序开展陈列展览进校园活动,针对青少年开发博物馆教育课程,推出一批博物馆研学实践线路、课程和活动。科学规划、整体设计,以多元化、差异化、数字化等手段,丰富青少年文化体验空间。创新活动方式和展陈形式,让广大中小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拓展知识,培育爱国爱家乡的情怀,打造更多更好的江苏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文化品牌项目。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1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