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盛蕾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全省文化金融融合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力度持续加大,融资规模持续增长。2018-2020年,全省金融机构文化产业贷款余额4433.8亿元,年均增幅13.6%。省财政先后各出资20亿元,成立省文投集团和设立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出资15亿元设立紫金文化产业基金(一期、二期),每年安排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针对目前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我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多方位多渠道支持江苏文化金融融合发展。
一、强化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政策引导
2015年以来,先后出台《关于促进文化金融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艺术品金融业务发展的意见》《江苏省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创建实施办法》《江苏省文化金融服务中心认定管理办法》《江苏省文化金融特色机构认定管理办法》《关于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多个金融支持和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形成了地方和产业细分领域的文化金融政策体系。截至2020年末,累计认定涵盖银行、保险、小贷公司、再担保公司等多种金融组织的文化金融特色机构18家。加快拟上市文化企业后备资源库培育建设,扩大江苏股权交易中心“文旅板”挂牌展示企业数量规模。
二、加快文化金融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
全省先后设立10多家文化金融专营机构,通过单独授权、单独管理、单独考核、单独资源配置等方式,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南京银行成立影视文化子项专家调研团队,打造文化行业服务模版和解决方案。招商银行南京分行将文化行业列为优先支持类行业。健全信用评价评估体系,加强对信用评级市场的监管,严格按照《信用评级管理指导意见》《信贷市场及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管理规范》开展评级工作。
三、创新文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打造“文化悦民”“鑫动文化”“鑫智力”“梧桐予”“文化永续贷”“文化征信贷”“书香贷”等一批文化产业金融品牌和产品。创新无形资产、应收账款、股权、收益权等抵质押方式,以及供应链融资、联保互保等担保方式,为文化企业提供差异化融资方案。建设银行苏州分行“股+债”联动模式支持文化PPP项目。银行机构为文化类企业开通绿色审批通道,不断优化和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四、拓宽文化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
将文化金融作为八项重点信贷工作之一,纳入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考核,加大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支持。我省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快速发展,发行额(剔除央企)连续九年位居全国第一。2020年,我省共有18家文化类企业在公开市场发行债券47支,发行金额共计262.97亿元。根据《江苏省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管理办法》,设立省普惠金融风险补偿基金。2020年,设立全国首支专门面向老字号产业投资的政府投资基金,总规模10亿元。推动江苏股权交易中心“文旅板”建设,目前已18家文化企业成功登陆“文旅板”。
五、完善信用评价与分级分类监管
推进监管方式改革创新,建立纳税信用等级综合评价机制,将企业纳税信用级别分为A、B、M、C、D五个等级。截至2021年4月末,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累计注册企业超69.9万家,入驻金融机构340家,平台撮合完成授信14041.7亿元,支持企业130524家,首贷企业34306家。信用类贷款的平均利率为4.93%,非信用类贷款的平均利率为4.88%。省内目前已建“信易贷”平台6个。
下一步,我们将和相关部门一起,共同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持续推动提升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工作成效。
一是健全文化金融组织服务体系。加快建设载体平台,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文化金融部门,明确文化金融的服务管理职责。提升省级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文化金融服务中心、文化金融特色机构服务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结合江苏省文化产业总体布局,贴近市场、贴近服务,合理布设网点,特别是在文化要素聚集效应明显的文化产业功能区、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文化金融合作示范区等区域积极设立文化专营机构或特色分支行。
二是指导各地申报文化领域政府债券项目。根据国家债券发行管理有关要求,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专项债券的常态化发行进行认真研究,为江苏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发起设立大运河文旅发展二期基金,对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投资的政策目标、政策效果及其资产和收益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综合考虑当前国家宏观政策、产业政策、市场需求等各种因素,经充分调研论证和进行可行性、必要性分析后,报省长办公会批准设立,积极做好大运河文旅基金二期设立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是创新文化金融产品与服务。支持各地开发知识产权、应收账款、艺术品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多渠道满足“轻资产”型文化企业融资需求。鼓励银行机构创新“免担保”的信用类贷款产品,提高文化产业贷款中信用贷款比重。探索与担保、风险投资等专业机构多层次业务合作的创新模式,积极研发与风险补偿、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相结合的信贷产品。加大对政府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和企业的信贷支持,在贷款利率、期限上予以倾斜。
四是拓宽文化企业多元融资渠道。建立以市场化融资为主,财政资金、信贷资金、资本市场融资和域外融资多元化融资机制,针对不同类型文化企业设计相应融资模式,满足文化产业多元化融资需求。推动优质文化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引进私募股权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依托上交所、深交所上市服务基地,联合境内外交易所,加强对文化企业上市辅导支持和服务。鼓励融资担保公司加强创新,开发新型担保产品,进一步增强服务文化企业的能力。鼓励文化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围绕文化产业特点,开发新产品,为文化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五是大力实施“信用+”惠民便企工程。深入开展信易贷,向江苏省“信易贷”平台推送信用信息,向金融机构提供查询服务。形成以信易贷为基础,信易批、信易医、信易行、信易游、信易租、信易购等多种场景融合发展的信用服务新模式。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1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