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414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促进乡村文旅融合提质增效 助推巩固脱贫与实现乡村振兴的建议)
时间:2021-07-15 16:15 来源: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字体:[ ]

汪云甲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乡村文旅融合提质增效 助推巩固脱贫与实现乡村振兴的建议》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省乡村建设的关心和支持!经我厅研究,结合省乡村振兴局、省农业农村厅会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通过有针对性推出政策扶持、项目建设、宣传营销等组合拳,支持乡村文旅产业复工复产复苏,尤其是省文化和旅游厅对重点乡村旅游企业安排1650万元纾困资金,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安排1170万元奖补资金,征集发布5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省农业农村厅创新开展“苏韵乡情”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系列专场推介活动,组织主题创意农园、休闲农业精品线路、乡土地标菜等“三个100”品牌宣传推介,有力推动了乡村旅游率先恢复发展。去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2.6亿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1148.9亿元,基本恢复到2019年发展水平。今年“五一”小长假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918万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30.2%,充分说明了乡村旅游对培育美丽田园乡村发展新动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促进乡村振兴具有积极作用。结合您的建议,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以更高站位推进乡村文旅融合

抓住用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和美丽江苏建设、向海发展等叠加机遇,结合编制“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打造运河文化遗产旅游廊道、滨海生态旅游廊道,建设扬子江城市休闲、陆桥东部丝路旅游带,构建沿太湖、洪泽湖生态旅游区。围绕构建“两廊两带两区”文旅空间体系,强化区域空间特色塑造,引导乡村旅游连点串线成片发展,突出乡村风情特色,打造以运河风情、滨海湿地、江畔休闲、江南水乡、竹海茶田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集聚区。围绕建设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和旅游廊道,依托世界遗产、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培育打造一批彰显水韵人文魅力的国际国内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

二、以更深融合丰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将文旅融合作为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重要内容之一,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乡村旅游独特魅力和韵味。依托文物古迹、戏曲演艺、民间技艺、民俗民谣、特色美食等资源和5G、VR/AR等现代科技手段,策划打造个性化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营造乡村体验场景。做强一批行业领军型龙头企业,发展多元化的乡村旅游产业,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特色产业强镇,打造跨区域布局的产业集群,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促进宣传促销线上线下融合,推出一批串联蓝绿交融、鸟语花香、村美人和多元景观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运用社交电商、“粉丝”经济等网络营销新模式以及“苏心游”“乡村休闲游”等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推介乡村旅游优质产品,持续唱响“水韵江苏”“苏韵乡情”等乡村旅游品牌。

三、以专业人才培训提升农户参与度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坚持以农民、农村为受益主体,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加大培训、引导力度,提高农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建立乡村旅游发展专家库,实施乡村旅游驻村辅导员计划,优选乡村旅游专家下乡驻村进行常态化咨询和陪伴式指导,促进富民强村。建设一批返乡入乡创业园,组织开展返乡下乡人员技能培训,打造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农村电商人才和创意农业发展人才,宣传推介农村双创带头人,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创业兴业,激发新农民创业创新活力。

四、以更大力度提升乡村旅游治理现代化水平

加强乡村旅游发展制度设计,完善管理制度,探索建立文旅与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部门密切配合和协作联动机制,出台《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科学制定《乡村旅游重点村遴选评分细则》,将文旅融合程度、富民惠民带动作用作为各类旅游创建与遴选的重要内容。坚持以标准引领提升乡村旅游融合程度与服务质量,督促指导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提高农文旅融合程度与服务接待能力。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1年6月2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