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李彦春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苏北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帮扶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与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团省委、省妇联会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省民政厅积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联合教育、公安、卫生健康、妇联等26个部门,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依法保护,突出问题导向,不断健全服务体系,强化政府保护责任,引导群团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关爱服务,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安全、健康、受教育等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目前,全省共有困境儿童63.5万人,留守儿童14.7万人。63.5万困境儿童中:孤儿6119人,其中机构集中养育2303人,全省平均标准为2527元/月/人;社会散居孤儿3816人,平均标准为1856元/月/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9427人,其中贫困家庭儿童3943人,平均标准为1856元/月/人;非贫困家庭儿童5484人,平均标准为1485元/月/人。重病重残儿童43024人,平均标准为928元/月/人。贫困家庭儿童54.3万人、其他需要帮助的儿童3.4万人,通过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以及临时救助等途径保障了基本生活。全省农村留守儿童14.7万人,全部落实了关爱保护责任。
一、聚焦保障体系,建立关爱帮扶机制
一是建立联动协调机制。省、市、部分县(市、区)建立了相应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苏北五市除盐城市、宿迁市的部分县区正待政府批复建立,其余都已成立。
二是完善政策保障措施。省政府出台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完善困境儿童分类保障的意见,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细化困境儿童分类和保障标准。省民政厅联合多部门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提升关爱保护能力。在全国率先探索创建“三步排查”“四色管理”“N重关爱”的“3+4+N”模式,建立常态化“主动发现”关爱保护机制。
三是强化部门联动协同。省民政厅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重点落实家庭监护责任、强制报告责任、临时监护责任、控辍保学责任等8项任务,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基础信息库,实行一人一档,加强数据动态管理。
二、聚焦服务体系,提升关爱保护水平
一是落实家庭监护责任。省民政厅举办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宣讲进工地”活动,为外出务工人员开展政策法规、家庭监护、亲情沟通、安全防护等专题宣讲,强化务工人员家庭监护主体意识。省检察院与省妇联在15个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开展强制亲职教育工作,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二是夯实平台建设运行。2018—2021年省政府连续四年将儿童“关爱之家”建设列入民生实事,明确建设目标,层层分解建设任务,制定时序进度安排表,实行目标管理。目前,全省共建设儿童“关爱之家”618个,其中苏北473个,占比76.5%。服务覆盖全省95个县(市、区),为21.3万名农村留守和困境儿童提供常态化的关爱服务,其中苏北地区服务人数17.3万人,占比81%。
三是加强基层队伍建设。目前,我省实名登记管理的儿童督导员有1609名、儿童主任有21986名,已实现全覆盖。公安、教育、妇联、团委、关工委等部门动员公安民警、教师、大学生、消防员、爱心妈妈等作为志愿者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
三、聚焦支持体系,动员多方力量参与
一是加强源头治理。省农业农村厅启动实施“万企联万村 共走振兴路”行动,引导企业参与村企联建,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聚集,吸引外出务工“父母”回乡就业创业,从源头上减少儿童留守现象。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2020年,省级财政统筹中央资金共下达市县困境儿童保障专项资金9310万元,对苏北五市的补助标准高于其他地区。2020年,省级福彩公益金安排1500万元用于支持建设200个儿童“关爱之家”,其中苏北五市补助总额占资金总量的61%。2021年省级财政还将安排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专项资金6000万元。安排儿童“关爱之家”示范项目经费1000万元。
三是引导项目实施。省财政厅将“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纳入《2020年省级政府购买服务目录》,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省民政厅联合团省委在全国率先开展“爱心暑托班”项目,共举办775场次,覆盖34183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陪伴儿童度过了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省妇联与省妇儿基金会发起 “江苏省脱贫攻坚建档立卡户少儿病残救助”项目,救助病残儿童229人次。
李彦春委员,感谢您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关心,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您在提案中提出的三条工作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究采纳,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凝聚工作合力。一是督促各地加快建立未保协调机制。重点督促盐城市、宿迁市加快建立县级未保协调机制,加大检查力度,推动各部门履职尽责,抓好重点工作的落实。二是促进儿童保护服务阵地转型升级。推进县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转型升级,健全服务功能、规范工作流程、提升关爱服务能力,对遭受监护侵害、暂时无人监护的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实施救助,承担临时监护责任。三是加强群团组织关爱。联合妇联、工会、共青团、残联等群团组织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假期日间照料、课后辅导、心理辅导等关爱服务。
二、进一步织密关爱网络。一是落实政府主导责任。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牵头协调和兜底保障作用,促进各部门积极履职,及时对困境儿童进行分类保障。二是加强基层工作力量。引导村(居)委会通过自荐、群众举荐、公开招聘等形式,选拔专业社会工作者、大学生村官等充实基层儿童工作队伍,做到事有人干、责有人负。深入开展“政策宣讲进村(居)”活动,引导儿童主任提升业务素质、提高关爱服务能力,提供针对性关爱服务。三是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引导支持社会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等专业人员和志愿者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精神关爱、家庭教育指导、权益维护等服务。积极倡导劳动密集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通过一对一帮扶、慈善捐赠、实施公益项目等,为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更多帮助,形成全社会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合力。
三、进一步孵化品牌项目。一是积极争取更多资金投入。与财政部门积极沟通,通过增加公共财政投入、统筹安排福彩公益金、吸收社会捐赠等方式,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的投入,合理扩大资金使用范围,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加强民生实事项目建设。按照“机制健全、服务规范、监管有力、成果创新”的目标,高质量打造100个儿童“关爱之家”示范项目,在盐城市盐都区等地开展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可持续的运营模式,打造江苏样板。三是创新实施品牌项目。2021年,与团省委继续开展“爱心暑托班”示范班项目,苏北地区计划安排60个项目,占比60%,缓解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暑期“看护难”问题,培养儿童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江苏省民政厅
2021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