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948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物联网科技助推高质量两链,服务实体经济的建议)
时间:2021-09-16 16:32 来源: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字体:[ ]

刘海涛等7位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物联网科技助推高质量两链,服务实体经济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江苏物联网产业发展具有先发优势,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2020年全省物联网产业实现业务收入6500亿元,同比增长约10%。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形成了以无锡为核心、苏州和南京为支撑,一体两翼、多元发展、辐射全省的区域布局。2009年,无锡获批建设全国唯一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在全国物联网发展大局中发挥着先行先试、试点探索的作用,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持续完善。在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的带动作用下,常州、昆山形成了国内外知名的传感器件产业集群,苏州工业园区等省级物联网产业基地在产业链相关领域优势明显。此外,苏中苏北等地区在机械制造、矿山、医疗、环保等行业形成了一大批特色化的物联网产品与应用。随着无锡示范效应的不断溢出,物联网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逐渐融合,物联网产业与江苏省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了同频共振的命运关联,物联网日益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和“催化剂”。

一是产业集聚发展,优势逐步显现。先行先试带动产业规模快速增长。2009年,“感知中国”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物联网吹响了产业发展的号角。以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为代表的先发地区,通过不断探索,在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和应用示范等方面起到引领作用,带动全国形成覆盖信息感知、网络通信、处理应用、共性平台、基础支撑等五大架构层面的物联网产业体系,与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与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业等新兴产业的“双向融合”不断加强,物联网在全国范围内溢出效应正在显现。在促进科技赋能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方面,明确提出充分发挥江苏在物联网等领域的产业优势,加强金融科技底层技术研发攻关;在支持各地创新产业链金融模式方面,明确提出支持金融企业运用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产业链金融模式,推动“制造+大数据+金融”融合发展。去年,无锡中院与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开展战略合作,推进“物联网+执行”司法应用,探索利用物联网技术提升执行效率、效果。一是研发运用物联网查封财产监管系统,实现对被执行财产的“智”监管。二是研发运用物联网电子封条,实现对被执行财产的“活”查封。

二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省内物联网及相关领域国家级研发机构达到30多家,50余所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在我省设立了高水平的研发中心,在核心芯片、通信协议、协同处理、智能控制等领域突破了一大批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传感器网络接口、传感器网络与通信网融合、物联网体系架构等方面技术标准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由我省相关单位主导或参与起草制定的物联网国际标准近20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70余项。应用和行业领域高端创新资源加速集聚,获批创建国内首个芯片封装测试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超算中心、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国家物联网感知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高水平创新载体相继投用;面向行业市场需求的高性能MEMS传感器、异构感知融合、物联网终端安全防护等一大批创新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三是应用示范加快推广。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在环保、交通、医疗等行业先行先试,累计承担国家级物联网示范工程30多个,涵盖工业、交通、环保、医疗健康、公共安全、城市管理等重点领域,形成了一系列“促进生产、走进生活、造福百姓”的智慧解决方案,为全国乃至全球物联网规模化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样板,江苏企业承接的物联网工程已遍及全球78个国家830多座城市。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一期)已完成建设,实现封闭、半封闭、开放、高速的全场景覆盖,建设完成智能网联汽车公共测试道路(一期),道路总里程达双向203公里(一期建设双向约100公里),包含智能网联汽车典型场景测试区、车路协同测试区、公交/特殊行业测试线、基于车联网的ADAS测试线、数字化交通标识测试线、典型智能路侧设施测试线等6大特色测试区域,测试能力达到新高。

四、工业互联网和车联网成为应用重点突破方向。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物联网产业的优势,在工业制造、现代农业等传统行业领域,以及消费民生领域、城市管理领域推广特色应用,而工业互联网和车联网成为当前应用推广的焦点。一方面,工业互联网(或者说产业物联网),通过将智能机器与嵌入式技术相结合,实现工业设备、信息系统、业务流程、产品服务的纵向互联。另一方面,全球汽车保有量以年均20%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巨大的汽车市场以及人们对于舒适、智能、安全、低碳的驾驶体验诉求为车联网服务的增长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推进物联网平台布局建设,打造新型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省物联网传感器性能检测与评价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射频识别技术公共服务中心和智能网联汽车研发与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等,帮助物联网企业解决共性技术、产业链对接、创投融资服务等问题,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助推物联网产业发展。

五、下一步工作举措。一是加强统筹布局。将顺应形势新变化、把握发展新要求,切实发挥好集群促进机构的战略引擎作用。以国际化视野、高标准制订新一轮发展规划,并加强与各专项规划的衔接,形成规划引领合力。坚持差异化、错位式发展,面向智能芯片、传感器等优势领域优化布局、持续深耕,在重点核心领域取得更大突破。二是构建产业生态。将围绕产业链重点环节,全方位提升物联网产业集群系统性和集群化水平。加速龙头企业引育。持续强化全产业链头部企业的招引服务力度,鼓励企业瞄准前沿领域开展海内外兼并重组,增强综合实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遴选并重点培育发展前景好的物联网“小巨人”企业及平台型企业,打造新增长极。加快推进产业载体建设。结合物联网跨行业融合发展特点,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品牌化思路,建设以专业园区和特色小镇为形态的集群载体。三是提升创新能力。加速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优先在基础研究、网络传输、行业应用、信息安全、标准制定等方面树立行业标杆,巩固提升集群技术标准策源地优势。加速集聚一批创新人才。重点依托大项目、大企业、大机构,拓展引才渠道,加大高层次人才招引力度。加速完善一批平台及基础设施。按照“产权多元化、使用社会化、营运专业化”的思路,高标准建设一批技术服务平台,加快5G、IPv6、C-V2X等部署应用。四是加强国际化合作。全省将以全球化的视野,积极推进集群区域协作。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围绕“一带一路”国家倡议,面向世界制造业发达国家,主动嵌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纵深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协同联动长三角城市群,面向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协同部署物联网传感节点,建设城域物联网专网。广泛开展合作交流,按照国际化、品牌化、市场化、专业化的总体目标持续高质量办好世界物联网博览会,致力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行业品牌盛会。

感谢你们对我省物联网产业的关心和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希望今后继续关心支持全省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以促进我们的工作进步。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1年6月1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