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215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打通堵点,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建议的提案)
时间:2021-09-16 16:32 来源: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字体:[ ]

致公党江苏省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打通堵点,提升智能制造水平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快融合发展,智能制造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江苏是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各类工业企业超50万家,涵盖制造业31个大类和176个中类,已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分工。在推动制造强省工作中,我省始终坚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不动摇,坚持立足省情,努力提升智能制造创新能力,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等基础支撑体系快速发展,服务商、产业金融、人才供给等生态体系日益完善,有力助推了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深化产教融合,加快推动专业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省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链促进培育工作,成立省机电、机械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深化产才合作和产教融合,不断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和服务制造业发展水平,努力为智能制造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以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引领支持相关高校加快增设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大数据技术等专业。组织全省高校与企业共建“校企联盟”、研究生工作站,大力建设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组织高校面向制造业开展各类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强化校企合作,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向制造业企业转化。

二、坚持标准引领,大力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

组织召开全省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国家标准工作交流会,加强《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方法》两项国家智能制造标准的宣贯推广,组织省内4600余家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用标准带动企业跟进实施智能化改造。组织遴选省级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加强标准引领,不断提升智能制造服务提供商咨询服务水平。组织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应用项目、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项目案例总结梳理,开展智能制造进园区、进集群活动,深入推动智能制造新模式的推广应用,稳步提升全省智能制造水平。

三、注重政策引导,切实发挥扶持导向作用

近两年,我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较好地带动了中小企业智能制造发展。积极推进常州市、徐州市智能制造装备集群获批国家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带动了一批龙头企业加快智能制造发展。充分发挥省内财政资金作用,示范引领细分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持续推进“科技创新40条”“科技改革30条”等政策落实,不断优化企业创新发展环境,聚焦面向企业的税收政策减免、科技金融服务、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对科技型企业的精准支持和服务,强化科技创新的普惠性支持。

下一步我们将在以往工作基础上,充分吸收贵单位的意见建议,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建设。

一是强化人才培养。着眼于智能制造发展需要,聚焦产业链,打造人才链。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作用,支持高校与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合作,继续推动制造业领域现代产业学院和特色学院建设。支持相关高校增设与智能制造相关专业,支持高校制造业相关专业争创国家一流和省一流专业,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强化自主创新。围绕江苏智能智造发展的重大需求和关键共性问题,立足自主可控安全可靠,鼓励智能制造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软件企业合作,协同推进产学研合作和技术引进。

三是强化政策支持。围绕培育重点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链,继续聚焦企业技术改造、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建设等重大项目,加大资金支持强度,加强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和宣贯,指导和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用活各项技术改造税收优惠,促进专精特新发展。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加强开放合作创新,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创新力和产业链带动力的智能制造领军企业。

四是强化推广应用。进一步加强国家智能制造标准的宣贯推广,加强对企业智能制造发展的精准指导,支持引导企业、科研机构在国家标准框架下制定行业/企业标准。继续组织开展智能制造进集群、进园区专项行动,针对行业企业智能制造转型痛点和共性需求,引导制造企业、集成商、金融机构、高校院所加强专题对接,推动5G、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以及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等智能制造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全面提升江苏智能制造整体水平。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1年6月2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