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江苏省“十四五”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由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实施,该规划由江苏省商务厅负责编制,包括发展基础、面临形势、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部分,共1.9万字。
一、发展基础
贸易规模稳步提升。2020年全省实现进出口总额6427.7亿美元,其中,出口3962.8亿美元,进口2464.9亿美元,“十三五”时期年均增幅分别为3.3%、3.2%和3.6%。进出口规模连续18年、出口规模连续21年居全国第二位。202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433.1亿美元,服务外包规模连续12年居全国第一位。
贸易结构持续优化。2020年一般贸易、民营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占比分别较“十二五”末提升9.6个、5.7个和3.8个百分点。服务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2020年知识密集型服务占比较2016年提升20.2个百分点。
产业支撑不断巩固。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始终居主导地位,2020年占出口比重分别为66.8%和37.2%,高于全国平均7.3个、7.2个百分点,一批重点行业出口规模居全国前列。2020年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占比42.6%,高于全国9.4个百分点,为全省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撑。
企业实力稳步增强。2020年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7.7万家,比“十二五”末增加2.3万家。全省共有421个省级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品牌企业占全省出口的比重超过10%,省级以上外贸转型升级基地77个,其中国家级基地38个。南京、苏州获批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南通、镇江入选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家级服务贸易发展平台数量居全国首位。
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成长。全省10个设区市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培育了15家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和21家省级公共海外仓。“十三五”时期,纳入海关统计的跨境电商进出口年均增长1.4倍,海门、常熟两个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累计出口117亿美元。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加快形成,贸易创新能力稳步提升,贸易结构更加优化,贸易大省地位不断巩固,贸易强省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贸易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贸易规模稳定发展。货物贸易规模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占全国份额总体稳定。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发展更加协调,服务贸易及服务外包业务规模保持全国前列。
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一般贸易支撑带动作用更加显著,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提升10个百分点以上,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比重提升2个百分点,知识密集型服务比重稳步提升。
贸易竞争力明显增强。形成一批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品牌企业,国家级、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数量和发展质量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在重点领域培育超百家省级服务贸易重点企业,形成一批省级服务贸易基地。
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保税维修、离岸贸易、数字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发展。
三、重点任务
(一)强化产业支撑,夯实贸易发展基础
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出口产业集群。提升自主品牌和产品质量,持之以恒培育国际知名品牌,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实施“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双向投资补链强链固链。
(二)优化贸易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
优化国际市场布局,推动内外贸协同融合发展。优化市场主体结构,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创新发展加工贸易,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加强研发创新和技术改造,提升加工贸易监管效率,引导加工贸易省内有序转移。积极扩大进口,优化进口商品结构,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装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鼓励优质消费品和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推进进口载体平台建设。优化省内区域发展布局,做强特色出口产业。
(三)促进转型发展,提升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水平
推进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大力提升服务贸易数字化应用水平。梯度培育服务贸易载体,提高集聚全球服务业先进要素能力和水平。加快服务外包转型升级,积极发展高附加值服务外包,加快服务外包数字化发展进程。
(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培育贸易发展新动能
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探索具有江苏特色的跨境电商发展路径和模式。大力发展新兴专业服务贸易,推动服务贸易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促进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发展,推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创新发展,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加快发展。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贸易有机融合。
(五)推进平台建设,强化贸易发展支撑体系
加快贸易促进平台建设,推动以展兴贸、以展促贸,打造高水平专业品牌展会。加强国际营销服务体系建设,建设自主营销服务网络,积极培育发展海外仓。构建高效国际物流体系,推进国际物流枢纽建设,做强做优中欧班列。发挥开放平台载体优势,高水平建设江苏自贸试验区,强化开发区主阵地作用。
(六)加强投资带动,拓展发展新空间
稳中有序推动“走出去”,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健全“走出去”保障体系。推动利用外资提质增效,促进外资与本土产业融合,加快外资转型发展,优化对外资企业服务。
(七)深化改革创新,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优化监管服务,加快江苏特色电子口岸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执法机制,加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营造公平贸易环境,提升贸易摩擦应对成效,创新贸易救济工作手段,健全合规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支持外贸稳中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