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0143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推进我省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时间:2022-11-29 17:34 来源: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字体:[ ]

九三学社江苏省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推进我省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十三五”以来,我省坚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着力推进制造强省建设,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试点示范,建立健全智能制造工作统筹推进体系,努力打造“智造江苏”品牌。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推进体系

一是加强规划引导。“十三五”期间,省政府编制发布了《江苏省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和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我省推进智能制造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我厅每年制订智能制造推进工作计划,细化重点工作内容,从多个层面和维度构建了智能制造工作推进体系。2021年12月,省政府发布《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为全面推动全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明确了方向。二是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省政府与工信部签订了《共同推进智能制造创新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为全省推进智能制造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省政府与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开展广泛合作,为全省推进智能制造提供智力支持。三是建立健全协同推进工作机制。省政府成立制造强省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制造业发展的组织领导与统筹协调。我厅与各地工信局加强联动,组织谋划智能制造工作,进一步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形成合力,点线面结合整体推进智能制造建设。

二、强化标杆引领,建立多元示范体系

一是积极参与国家试点示范。累计共入选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9个、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39个。2021年起,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组织开展“十四五”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我省9家工厂、17个场景入选,入选总量全国第一。二是建设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参照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相关条件和标准,研究提出创建省级示范智能车间条件,累计认定省级示范智能车间1639个。三是试点创建省级智能工厂。2018年我厅印发了《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试点建设了52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今年3月,根据省“智改数转”工作整体部署,我厅组织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共评选出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86个。

三、聚焦自主可控,完善产业支撑体系

一是加强智能装备研发。累计实施高端装备研制赶超工程项目,认定省首台套重大装备。二是提升工业基础能力。组织推进工业强基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累计中标国家工业强基项目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三是推进工业软件研发。发布江苏省高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目录,推动工业软件、工业大数据、工业云服务平台、人工智能软件技术等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四是积极培育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支持优秀服务商申报工信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项目,近两年共获得国家支持24项,居全国第一。实施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培育计划,针对不同行业领域,累计遴选出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和复制推广能力的省级服务机构。

四、加强政策引导,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一是加强产业链对接。积极配合工信部相关司局在我省召开行业性全国智能制造现场交流会。分行业在无锡惠山区、泰兴化工园区组织开展智能制造进园区进集群活动。二是加强平台展示。通过举办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交易博览会等,共建开放、多元、包容的合作交流平台,进一步打响“江苏智造”品牌。三是加强人才培养。组织实施“育鹰计划”、“英才名匠”等人才培训计划,培育了一批既懂制造技术又懂信息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和面向智能制造的技能型人才。

通过大力实施智能化改造,我省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资源能源消耗、人力资源成本持续下降,绿色安全生产持续推进,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促进了全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截至2021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为57.2%、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达86.5%、关键生产工序数控化率为57.8%。据不完全统计,各类试点示范智能制造项目建成后,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0%,综合生产成本平均降低25%,单位能耗平均降低15%,产品合格率达到97%以上。总体来看,全省上下以试点示范、新模式应用、示范智能车间(工厂)创建、工业互联网建设、平台体系构建等为抓手,初步形成了省和地方协同配合、产学研用联合实施、各方面共同推进的发展格局。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下一步,我省将坚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不动摇,加快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步伐,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创新驱动。立足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加强短板核心装备赶超研发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快推动新技术、新模式在智能制造领域的试点示范。针对传统制造领域的共性瓶颈制约,支持5G、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传感、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以及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等新模式的应用。

二是强化基础建设。组织制造业企业与网络运营商对接合作,加快改造企业内网。推动企业外网建设,建成覆盖重点产业集群聚集区域的“双千兆”高速网络。支持企业建设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及数字运营中心。

三是着力培育生态。围绕“智改数转”的短板和难点,按照立足江苏、基础良好、自主可控、业绩突出原则,继续遴选培育一批专业化程度高、综合实力强、模式可复制可推广的省内“智改数转”服务商,建设服务资源池平台。

四是加强人才培养。发挥院校、行业协会、社会服务机构等各类培训主体的资源优势,打造“英才名匠”产业人才培训品牌,围绕“智改数转”需求,着力培育一批融合型人才。将智能制造和工业机器人作为产业人才培训的重点支持方向,提升企业中高端管理人员对智能制造的认知度和理解力。建设省工业互联网人才实训基地,开展企业首席信息官和两化融合紧缺型人才培训。

四是加强服务对接。组织开展智能制造进集群、进园区专项行动,针对行业企业智能制造转型痛点和共性需求,引导制造企业、集成商、金融机构、高校院所加强专题对接,推动全省智能制造从点到面,从企业层面向行业、区域拓展延伸,全面提升江苏智能制造整体水平。高水平办好年度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世界物联网大会、软博会等展会,搭建“智改数转”对外交流合作平台。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2年6月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