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严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入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推动我省沿江化工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近年来,我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努力让长江经济带发展质量更高、“含绿量”更多、更可持续。国家长江办发布专题通报,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江苏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推动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特色做法。
一、科学编制产业规划,强化发展引领指导。一是印发《江苏省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修订版)》,按照“做优石化产业,做强沿海基地,做美沿江生态”工作思路,突出“沿江向沿海布局、分散向园区集聚、产能向优势集中、产业向链式发展”工作举措,提出“两基地一空间”区域布局和“一强二补三延”链式发展方向,统筹推进沿江战略转型和沿海战略布局。二是出台《江苏省“十四五”化工产业高端发展规划》,明确打造以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和28个化工园区(集中区)为主体的“1+N”化工产业发展格局。规划坚持创新驱动原则,到“十四五”末,高端产品(化工新材料、新领域精细化工)产值比重由15%左右提高到23%,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等高端化工产品占比显著提升,下游精细化、功能化、特色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三是指导化工园区依法科学开展规划环评,优化空间布局、产业结构,明确减污降碳目标任务和管理措施,推进存量企业升级改造,引导化工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在化工园区(集中区)实施以环境质量为核心的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科学确定园区环境容量,指导各地深挖减排潜力,腾出污染物排放总量优先支持园区内重大项目落地。
二、严把产业发展关口,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一是严把产业政策关。严格执行《长江保护法》、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和我省《实施细则》,制定出台并落实好《江苏省化工产业结构调整限制、淘汰和禁止目录(2020年本)》,进一步提高化工产业准入门槛。二是严把环境准入关。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设,将环境资源要素优先安排给符合国家战略要求、安全环保、技术先进的化工项目。围绕化工、生物医药、前沿新材料等传统产业、战略新兴产业、优势产业制定环保服务指南。推动化工园区加强大气、水环境监测监控能力建设,补齐环境管理短板。三是严把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关。在全国率先完成“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将29个化工园区(集中区)纳入重点管控单元并制定园区“三线一单”,为产业发展划框子、定规则,明确准入要求,坚决遏制突破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项目落地建设。
三、持续推动化工整治,大幅压减低端产能。一是下大力气坚决退出一批低端低效落后产能。持续推动沿江一公里内化工企业“搬改关”,累计关闭退出化工企业180家。二是把环境敏感区化工企业整治作为重中之重。截至2021年底全省累计完成201家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关停太湖一级保护区、沿京杭大运河(南水北调东线)和通榆河清水通道1公里等范围内化工企业200余家,全省环境敏感区内化工企业基本实现腾退转型。三是在全国率先发布化工中试基地和中试项目管理办法,支持“专精特新”化工项目建设和化工中试项目建设,鼓励在现有化工园区内设置中试园区或研发基地,在化工中试管理办法中同意部分化工中试项目环评豁免。精准施策不断加强化工园区(集中区)外化工生产企业规范化管理,支持细分领域产业集约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四、坚持安全绿色发展,提升行业发展质态。一是加快实施行业绿色改造。提请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着力推进石化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深度治理和工业窑炉等重点设施废气治理升级。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目前全省化工领域累计建设国家级绿色工厂17家、绿色园区2个,省级绿色工厂26家,创建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二是积极推动行业节能降碳。省发改、工信、生态等部门联合印发《江苏省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总体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省炼油、乙烯、煤制甲醇等行业(领域)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力争超过30%,烧碱等行业(领域)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力争超过40%,二甲苯、煤制烯烃、纯碱等行业(领域)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力争超过50%。三是强化环境治理技术支撑。加快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全省已建成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6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11家。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试点、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模式试点。开展前瞻性应用基础研究和污染治理技术、工艺、装备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四是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省已实现化工废水全收集、全处理,危废处置能力已达222万吨/年、满足实际需求,建成化工园区“一园一档”信息系统并完成与省厅数据对接,建成省级环境应急救援技术中心和6个省级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基地,不断提升环境风险防范水平。五是提升行业本质安全水平。制定下发《江苏省化工园(集中)区安全整治提升工作实施方案》,以化工园区安全风险等级评估为牵引,坚持制度完善和项目建设“两手抓”,发挥化工园区安全整治提升“十有两禁”导向作用、专家服务指导作用和重大安全风险防控项目建设支撑作用,完善实施“一园一策”整治提升方案,落实动态调整机制,有效防控化工园(集中)区重大安全风险,推动化工园区逐步实现“两集一低”(集中布局、集群发展、降低安全风险等级),确保2022年底前全省安全风险D类化工园区占比超过50%。
江苏是化工大省,经过多年发展,化工产业进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关键时期。下一步,江苏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在做好化工整治收尾工作的基础上,加快提升化工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系统性重构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循环发展和产业链完善的绿色安全、现代高端化工产业。
一、在统筹优化产业布局上下功夫。一是按照“沿江向沿海布局、分散向园区集聚、产能向优势集中、产业向链式发展”的思路,实施好《江苏省“十四五”化工产业高端发展规划》,加快建设连云港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推动沿海产能高端布局。探索区域共联共享新模式,改变传统发展思路和管理理念,突破物理发展界限,统筹推动沿江产业区联动发展,重点打造石化下游深加工、新领域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位于产业链下游和价值链高端的产业。二是指导沿江园区结合本地化工产业发展实际和产业基础,科学确立产业定位,明晰重点产业链,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高端化、集约化、差异化发展,坚定“专精特新”发展方向。三是坚持“压低上高、压小上大”,强化负面清单管理,进一步提高准入门槛,逐步淘汰质量效益不高的化工企业,推动沿江地区多上快上符合国家战略要求、安全环保、技术先进、产业带动力强的化工大项目好项目,提升化工产业结构和本质安全水平。
二、在构建高端化工产业体系上下功夫。一是鼓励引导技术创新,强化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作用。实施产业和人才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重视高端产业创新技术的跟踪、培育和储备。加大行业领军人才团队的引进力度,着力推动区域产业发展内生动力的成长,提升核心竞争力。二是结合实施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面向重大基建、新基建和下游产业需求,推进强链补链延链,在新发展格局中抢抓新机遇、实现新发展。一方面锻造长板,重点完善以上游炼化为依托的石油化工产业链,因地制宜发展以下游需求为导向的精细化工产业链;另一方面补齐短板,加快以光刻胶、蚀刻液等为代表的电子化学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自主创新产品供给,着力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高端供给能力。三是加快推动行业跨国公司和国内龙头企业重组整合,提高化工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培育一批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同时,培育更多的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加快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
三、在提升安全环保水平上下功夫。一是持续抓好化工园区集中区安全风险评估和整改,推动所有园区争创安全风险D类园区。二是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鼓励企业实施“智改数转”,加强全流程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提升,大力发展“5G+化工”“智能+化工”“工业互联网+化工”,在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坚定不移推进化工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行业绿色标准体系,加快推广绿色工艺和绿色产品,推进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建设,推动化工产业绿色发展。四是提升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推动实施清洁原材料替代,减少优先控制污染物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毒害物质的使用,源头降低VOCs排放。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鼓励化工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评价认证,引导企业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以及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装备。五是推动《江苏省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总体实施方案》落实,增量项目严格按照能效标杆水平进行准入,存量项目有序实施改造升级,加强绿色技术攻关应用,全面提升行业技术发展水平。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2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