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王雪梅委员:
您和郑丽敏、王筱梅委员提出的“关于高耗能及高污染或危险品化工企业老厂区开发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会办省自然资源厅,现答复如下:
对高耗能及高污染或危险品化工企业(以下简称“两高一危”)老厂区的土地、装置、房产和环境资源的开发再利用,对于绿色低碳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您在提案中提出的将“两高一危”老厂的盘活和开发纳入当地政府的整体规划,整合江苏及长三角等旅游资源以及国家工业遗产、教育基地、工业装备等资源,建设工业文化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文化旅游,加强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建议,以及建设产业发展历史展览馆、化工实训及安全应急救援培训基地、仓储物流及加工基地、康养中心等具体方向,非常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其中,涉及到土地用途变更、土地无害化处理、产业规划、工业遗存保护等诸多问题,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协同推进。近年来,省工信厅和省自然资源厅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安全发展,积极探索工业遗产保护利用途径。
一、加强准入管理,推动化工企业腾退土地合理再开发
印发《关于促进低效产业用地再开发的意见》《关于做好自然资源工作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发布了五批《江苏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进一步推动化工产业腾退土地污染防治与合理利用,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长效机制,明确要求列入名录的地块不得作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鼓励通过产业更新、增容技改、综合整治等多种模式盘活存量低效用地。明确在相关规划前提下,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利用现有房屋和土地,兴办文化创意、科技研发、健康养老、工业旅游、众创空间等新业态的,可实行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的过渡期政策,过渡期为5年。过渡期满后,需按新用途办理用地手续的,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以划拨方式供地。
二、加快绿色转型,推动“两高一危”企业安全发展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省工信厅结合职能认真组织各地开展“两高”技改项目清理,建立拟建、在建和存量“两高”技改项目三张清单,对照相关政策、标准等,逐项梳理存在问题,按正常推进、完善手续、改造提升和关停退出等四类进行分类处置。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以上、单位GDP能耗下降2%以上。牵头推进化工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谋划推进化工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从源头提升本质安全环保水平,组织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专项治理。持续抓好“一园一策”“一企一策”和风险隐患整改落实。按照职能分工,按期超额完成水泥、平板玻璃、船舶化解过剩产能省定目标任务,“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压减水泥产能1915万吨、平板玻璃产能2700万重量,化解船舶产能346万载重吨。在纺织印染、造纸、电镀等传统、基础行业引导退出了一批低端低效产能,“十三五”期间,全省共实施低端低效产能退出项目226个。
二、发展工业文化,引导腾退土地开发再利用
2021年5月,国家工信部、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实施方案印发后,我们迅速贯彻落实,会同省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推进全省工业文化发展‘5项工程11项行动’计划(简称‘511’计划)”,提出培育工业文化发展“特色基地、特色项目、特色人才”三方面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11月,我省在全国率先印发了《江苏省贯彻〈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行动计划》,对现有工业遗存、厂房和生产车间等设施,提出了一系列开发再利用的路径。如:推动各地建设工业文化研学基地(创意园区)、培育工业文化研学重点项目;推动建设具有地域特色和行业特征的城市工业博物馆、行业博物馆、工业档案馆、“江苏创造”技能馆、企业博物馆和工业历史名人纪念馆,培育重点工业(企业)博物馆;推动利用工业遗存(址)、产业园区等资源发展工业旅游,培育特色旅游项目(线路);加强工业遗产项目库建设,择优推荐重点项目申报国家级工业遗产,鼓励各地在保持原建筑风貌不变的前提下,对有保护价值的历史厂区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因地制宜加以保护利用。
三、盘活重点项目,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
一是加强调研,储备工业遗产项目。为全面掌握我省工业遗产基本现状,探索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路径,2020年8月份,我们组织了全省首次工业遗产调研普查,梳理摸排了全省工业文化基础资源,编撰完成《江苏省工业遗产地图(2020版)》,收录了全省13个设区市近100处具有代表性的工业遗产项目,其中涉及“两高一危”企业的工业遗产项目约8个,对我省工业遗产的年代、类型、数量、分布等以文字和图张等不同形式进行展示,系统地介绍了我省工业遗产分布、保护利用建议、国外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经验、工业遗产政策汇编等内容。
二是积极推动工业遗产项目活化利用。2021年,我们依托第八届紫金奖·工业设计大赛平台,在全国首创开展工业遗产活化利用设计赛。以省内52个工业遗产项目为设计对象,在全国范围内征集选拔工业遗产活化利用优秀设计方案,其中涉及“两高一危”企业的工业遗产项目6个。大赛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江苏等全国各地的设计机构、设计师、高校师生积极参赛,最终提交了近百件有效作品,设计作品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提出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创新方案,部分作品已经处于落地实施阶段,为我省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路径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在全省关闭退出的化工企业中,部分地方也对原厂址建筑及生产设施的开发利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盐城、常州等地利用关闭退出地块或建筑建设长江大保护教育馆、化工实训基地等。
三是加强全省工业遗产项目载体建设。积极组织工业遗产项目申报国家工业遗产认定。截止当前,全省共有金陵机器制造局、南京永利化学工业公司铔厂、无锡茂新面粉厂旧址等11个项目获批国家工业遗产,数量居全国领先。加强工作联动,会同省科学传播中心等编撰出版《百年记忆-江苏工业遗产的光辉》系列丛书。丛书通过对金陵机器制造局、南京永利铔厂等9个国家级工业遗产项目进行梳理、归类、发掘,系统介绍了我省9个国家级工业遗产项目的百年工业发展历史脉络,帮助人们了解这些工业记忆和光辉历史,进一步弘扬江苏工业遗产的科学精神和文化精神。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工信部决策部署,加强自然资源服务保障工作,规范引导“两高一危”企业老厂区合理开发。以《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新修订的《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等为指导,深入挖掘工业文化内涵,建立健全分级分类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体系,全面梳理摸排,增补完善《江苏省工业遗产地图》,提出全省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及保护措施。组织编撰《江苏省工业(企业)博物馆地图》,积极营造重视工业遗产、保护工业遗产的社会氛围。
一是积极推动“两高一危”企业转型发展。指导各地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将低效工业用地开开发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重要内容,支持化工企业腾退土地污染防治和退二优化退二进三再开发利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准确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以节能降碳为重点狠抓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全面推进绿色制造试点示范,深入推进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安全的制造业发展方式。扎实抓好国家“三年大灶”专项整治收官,紧盯化工行业“一园一策”“一企一策”、安全风险辨识、问题隐患治理、本质安全环保水平提升,不断巩固化工行业整治提升成果,今年再关闭退出化工生产企业100家左右,确保低端低效化工项目基本出清。加强化工园区(集中区)管理,着力提升14个化工园区发展质态,创建3-5家国内先进的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做好15个化工集中区规范升级,加大公共基础设施投入,成熟一家、升级一家;对23家取消化工定位的园区,按照机构不撤、标准不降、设施不停的要求,加快转型。进一步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去产能工作相关要求,切实巩固重点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成果,严防新增过剩行业产能。严格常态化执法和强制性标准实施,依法依规关停退出一批落后产能。推动改造提升一批低端低效产能。
二是推动工业遗产活化利用项目创品牌。全面总结我省工业文化发展和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力争创出工业文化发展和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江苏特色”。认真总结国家工业遗产项目认定申报工作经验,完善申报推荐工作机制,力争将更多优秀项目推荐到国家工信部。积极营造重视工业遗产、保护工业遗产的社会氛围,组织更多项目单位参与到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中来。鼓励和支持各地加强城市标志性工业遗产建设,推动全省各地加强工业遗产分级分类保护利用工作。
三是积极探索工业遗产活化利用途径。倡导绿色发展理念,鼓励各地利用工业博物馆、工业遗址、产业园区以及现代工厂等资源发展工业旅游,抓好精品工业旅游区的建设和示范推广工作,努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工业旅游特色基地(线路);加强部门协同,促进工业旅游与传统观光旅游、工业科普教育相结合;鼓励企业通过开放生产车间等形式进行产品展示和品牌宣传,建设一批具有社会公益功能的工业旅游示范点。探索高耗能及高污染或危险品化工企业老厂区开发和活化利用途径。
四是提升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社会关注度。引导全社会对工业遗产项目关心关注,推动工业遗产活化利用设计项目落地转化,特别是将高耗能及高污染或危险品化工企业老厂区开发活化利用列入重点关注。支持举办各类研讨会,交流研究成果,提升工业文化软实力。支持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文化节、艺术节等活动相结合,弘扬传播工业遗产文化。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2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