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第十二届五次会议第0759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发展高端工业软件的建议)
时间:2022-11-29 17:34 来源: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字体:[ ]

颜开等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发展高端工业软件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们对于工业软件等有关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厅对提案高度重视,组织厅内有关处室认真研究,会同省科技厅、省教育厅协商落实有关工作。

一、有关工作开展情况

工业软件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是构建国家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支撑。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工业软件产业链发展,持续加大工作推进落实力度,统筹各类创新资源,加快推动重点领域工业软件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省工业软件产业规模和效益稳步提升,企业实力和创新能力同步增长,各领域融合应用持续深入,取得了良好成效。2021年,无锡市被工信部认定为中国软件特色名城,我省获评中国软件名城数量全国第一。南京软件集群在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中获胜。推荐省内3所高校与软件企业深度合作并获评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全省入围国家软件百强企业10家、国家重点软件企业30家,省规划布局内重点培育软件企业104家,专精特新培育软件企业94家。省级软件企业技术中心增至144家,累计推广重点领域首版次软件产品达109项。

(一)畅通推进机制,凝聚工作合力

积极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坚持两端发力,优化推进机制,凝聚工作合力。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建立由省工信厅牵头,省教育厅、省国资委、省财政厅等部门,全省国家级和省级软件园区、科研院所、高校、南京市软件集群发展促进机构、省软件行业协会、省人工智能学会、工信部研究支撑机构等为成员的工业软件产业链工作推进专班,制订工作方案,加强对工业软件发展的统筹谋划、协调、指导和服务。二是成立省工业软件产业链联盟。省内超200家工业软件企业和工业企业积极参与,通过整合产业发展资源,共同探索工业软件和制造业融合应用的新模式、新思路,进一步完善江苏工业软件自主创新的产业生态,助力工业企业实现智能化改造、数字化升级。

(二)打造政策高地,明晰发展方向

一是制定发布《江苏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将工业软件列为发展重点,部署实施“工业软件自主创新工程”,明确围绕工业软件产业链强化核心技术能力、培育骨干企业、集聚产业人才,为“十四五”时期工业软件产业链自主可控、高质量发展夯实政策基础。二是出台工业软件专项实施计划。基于发展规划和现有产业基础,明确工业软件核心技术攻关、业务收入增长、创新载体建设等目标,开展自主创新力提升、融合资源共享、工业软件应用示范、产业生态健全等4大行动,进一步促进工业软件产业链集聚、规模扩张、结构优化、综合竞争力提升。三是深入开展产业研究。组织专班支撑机构和智库单位深入调查研究,走访重点骨干企业100余家,全面梳理江苏省优势工业软件产品、短板弱项和具备突破能力的关键环节,编制形成工业软件“五图六清单”和产品图谱。

(三)强化项目支撑,放大带动效应

一是加强专项资金项目引领。2021年度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专项资金择优支持工业软件重点项目,组织推荐我省3项工业软件项目申报工信部高质量发展专项。省科技厅聚焦航空航天、工业控制、集成电路等领域研发设计类软件。二是积极组织省内优秀工业“走出去”。2021年,省内8项工业APP获评工信部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9项产品在年度全国工业APP和信息消费大赛中胜出,获奖总数居全国第二。三是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和工业软件优秀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征集评选。

(四)深化供需对接,推动协同创新

坚持“好软件是用出来的”的思路理念,积极开展各类软件应用推广、供需对接工作,推动供需两端、产学研用多方联动创新。一是加大首版次软件产品应用推广力度。省重点领域首版次软件产品应用推广指导目录累计收录109款产品,其中已支持30项首版次工业软件在全省的应用推广。二是实施领军企业软实力提升行动。重点面向我省先进制造业集群,精细筛选和组织优质工业软件企业上门服务,召开供需对接会,通过面对面精准交流,帮助集群领军企业通过软件赋能、赋值、赋智提升核心竞争力。三是举办大型综合性供需对接活动。联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省国资委、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首届工控中国大会暨工业软件产业链供需对接会”,共同寻找工业软件产业发展新思路、新方向。四是打造优秀产品展示推广平台。建设上线工业app汇聚平台,常态化征集应用推广我省优质工业APP,目前平台已汇聚工业APP超2000项。

(五)优化产业生态,厚植发展沃土

持续加码加力工业软件产业发展“软”环境建设,全面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快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效能。围绕省内软件企业发展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培育。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二是引来资金活水。联合省财政厅制订《江苏省“苏信贷”工作实施方案》,为全省软件企业量身打造信贷产品,目前已有3970家企业列入“苏信贷”白名单。切实宣贯落实各项软件企业优惠政策,开展申报答疑辅导。2020年度转请核查的软件企业444家,全省软件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17亿元,软件产品增值税优惠超过54亿元。三是开放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实施百亿软件企业雁阵培育工程,重点培育软件头雁型企业和雁阵群;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先进制造业集群企业剥离内部软件研发部门或者并购本行业小型软件企业,创办具有行业冠军潜力的软件企业。积极支持软件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全省软件企业技术中心达144家。四是稳步提升全省软件企业标准化建设水平。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委员会,推动发布1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国家标准、3项省级地方标准和6项团体标准,全省获得国家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符合性评估证书494张,初步形成标准引领创新的良好态势。

(六)加强人才培育,夯实人才支撑

一是加强工业软件相关学科建设。全省高校有软件工程相关一级学科博士点17个,相关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覆盖了16所研究生培养高校,在江苏高校优势学科三期项目中立项建设了11个软件工程相关学科。省内13所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居全国第一位。二是不断提升工业软件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能力。2021年全省本科高校设置工业软件相关专业的高校有69所,专业布点数376个,招生3.4万人,在校生13.6万人。全省共有46所本科高校开设148个软件相关人才培养项目,涉及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16个专业。三是持续深入工业软件校企合作攻关。围绕我省工业软件产业发展,引导高校主动对接企业开展协同创新,培养软件产业相关协同创新中心7个。强化产学研用结合,鼓励软件相关企业将技术中心建到学校,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平台。四是积极引才聚才育才。推动校企共建“江苏信创实验室”,支持省内骨干工业软件企业联合产业生态企业和省内高校联合共建,开设工业软件特色课程,加快产业人才培养。推动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围绕工业软件产业链特色方向,建设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五是实施江苏产业领军人才“育鹰计划”3.0。组织实施“新发展趋势下的工业软件”等专题的“育鹰计划”3.0活动。连续成功举办十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设计大赛,成为提升学生实践创新、促进软件校企对接、推动产教融合共育人才的重要平台。在省人才办统筹部署下,开展海外人才(项目)常态化征集对接活动。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颜开等委员关于发展高端工业软件的建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江苏省“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以及国家和省关于工业软件的最新政策措施,积极采纳本提案中关于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强化支持保障力度、强化公共平台服务、强化生态体系布局等有关建议,积极推动全省工业软件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落实落地落细“十四五”规划,加大产业发展引导力度

围绕“十四五”规划既定目标,细化任务分解,优化举措路径,组织地方、园区等责任主体积极认领,进一步压实责任。启动《江苏省软件产业促进条例》修订工作,为新时期江苏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量身打造制度支撑体系。

(二)聚焦强化供给能力,深化创新载体和机制建设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与生态伙伴、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效对接合作机制,打通企业承接转化重大创新项目的通道,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鼓励企业与产学研单位共建关键软件协同创新中心、软件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围绕重点发展领域,优选具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能力的骨干企业,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联盟为支撑、产学研用协同发力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打造面向高端软件的综合创新平台,加快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

(三)聚焦优化产业发展生态,提高全要素保障水平

围绕金融、人才、公共服务、开源生态建设等方面,全面提档升级现有举措和工具。一是持续推动“苏信贷”等创新产品开发。积极引导更多金融机构,围绕软件企业和项目开发信贷产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赋能作用,共同孵化助力全省工业软件企业成长。二是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打造一批计算机软件相关一流本科专业和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建设一批软件工程相关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进一步放大“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江苏软件奖学金引才效应;持续深耕领军人才“育鹰计划”;深化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信创实验室建设,确保作出特色和实效,使其成为江苏高端软件人才摇篮;在省人才办的领导下大力引进工业软件等方面高端软件人才。三是优化完善江苏软件政企公共服务平台功能。丰富和完善金融服务、人才服务、供需对接、技术创新服务四超市服务内容和功能,为全省软件企业提供政策和服务的智能匹配、精准推送和个性订阅。四是全面推进开源生态建设。对优秀项目、企业以及重点领域的优秀开源成果给予扶持。支持建设开源软件代码托管平台、开源软件实验室等开源基础设施,支持开展开源商业模式案例梳理。面向省内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提供专业法务指导,帮助企业规避知识产权风险。

(四)聚焦提升国产工业软件有形有效覆盖,深化供需精准对接

积极组织省内工业软件企业主动“智改数转”等工作,不断扩大国产工业软件用户群,全面提升使用率。一是强化优秀工业软件产品应用推广力度。持续开展首版次软件产品、工业软件应用优秀案例和解决方案、工业 App等征集评选活动,综合立项支持、供需对接、展会展览等方法和渠道,进一步提升优秀工业软件产品力和曝光度,推动更多制造业企业选购使用。二是推动产业链融合创新。进一步落实“领军企业软实力提升行动”,重点围绕船舶海工制造等省内优势产业链,推动工业软件产业链与工业产业链融合创新,精细化摸排具体领域工业软件技术、应用现状及需求,制定优势产业链工业软件创新应用路线图,筛选和组织优质工业软件企业上门服务,支持相关领域工业企业与我省自主工业软件企业进行联合攻关、协同适配。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2年6月13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