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5009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深化社区服务内涵的建议)
时间:2022-07-12 14:53 来源:江苏省民政厅 字体:[ ]

李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深化社区服务内涵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推动下,全省上下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全省城乡社区治理服务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全国街道(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数量居全国首位,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基层群众自治达标率、社会安全感大幅提升。在网格化治理服务、“五社联动”机制、民主协商议事、智慧社区建设等诸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创新活动不断增强,为创新基层治理和深化服务内涵奠定了坚实基础。

您提出的意见建议非常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您的意见建议,着力推动全省城乡社区治理服务高水平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构建社区高效组织架构,提升社区治理服务能力

按照组织精干、治理规范、工作高效、服务优质的要求,持续构建优质精干高效的社区组织架构,促进基层治理服务质量水平提升。一是健全党建引领机制。进一步健全党组织全面领导社区治理服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社区党组织——网格(村、居民小组)党组织——党员中心户(楼栋长)”组织架构,建立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村(居)民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等良性互动机制,不断夯实社区组织基础。二是加强社区组织规范化建设。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推进村(居)民委员会及下设委员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发挥社区组织在“五社联动”机制中的主导作用,实现组织架构规范、规章制度规范、阵地建设规范、职能事务规范、队伍建设规范、工作保障规范,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三是深化网格化治理。进一步深化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推进“精网微格”工程,开展“微网格”建设,确定每个社区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并纳入社区工作者管理。建立网格联动“服务日”制度,通过网格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回应民愿、满足民需,主动及时发现社会矛盾和安全隐患,推动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融合发展。

二、明晰政社治理服务职能,丰富社区治理服务内涵

全面厘清政府、社会和市场三者的功能定位,进一步强化社区的赋能增效和应急能力建设,不断丰富基层治理服务内涵。一是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协同推进城乡社区放权赋能与减负增效,严格落实社区事务准入制度,增强社区统筹调配资源的服务能力。创新服务路径,建立健全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事项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服务格局。实行首问负责、一次告知、限时办结等制度,推行上门办理、预约办理、自助办理、委托代办等服务方式,有效提高政务服务质量。二是创新治理服务新机制。探索以主体融合、机制融通、资源融聚、方式融汇为主要内容的基层“融治理”实践。在主体融合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健全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在机制融通上,健全日常治理与应急治理相衔接的治理机制,提升社区与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人才、慈善力量、志愿者“五社联动”机制;在资源融聚上,整合政府、社会和市场各类资源,下沉配置到城乡社区、网格直至楼栋院落,健全新时代群众工作体系和基层服务网络体系,及时发现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提供精准高效的社区服务;在方式融汇上,坚持党建创新与治理创新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进一步扩大居民群众和社会参与,不断激发基层治理创新的源头活水。三是树立全周期管理新理念。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用全周期的管理方式,为居民群众提供及时、优质、周到、有温度的服务。同时,总结梳理新冠疫情防控经验,从机制、设施、预案、人才和培训、宣传教育等方面,加强突发公共事件情况下的社区应急能力建设,形成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有效衔接的管理机制,筑牢平时和应急相融合的群防群治防线。

三、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增强社区服务质效

以贯彻落实省政府印发的《江苏省“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为契机,全面提高全省城乡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一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积极推动公共资源和基本公共服务下沉到社区,建立社区公共空间综合利用机制,规划建设和开放文化、体育、商业、物流等服务设施,围绕便民、利民、惠民,统筹线上线下,实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健全与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品质优良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相匹配的设施布局,提高服务的专业化、人文化和精准度。二是提高社区服务效能。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按照服务和活动场所最大化、办公场所最小化原则,合理设置服务功能,推行“一室多用、集中服务”,鼓励居民群众民主管理活动空间。实行首问负责、全程代办、服务承诺和全科社工等制度,为居民群众提供精准高效服务。三是推动社区服务智慧化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现代化手段在社区治理服务中的作用,综合利用乡镇(街道)、村(社区)数据资源,集约建设开发智慧社区信息系统和简便应用软件,引导互联网企业和各类社会力量、市场主体参与居家养老、儿童关爱、卫生健康、文体活动、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等社区便民服务,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和共用,全面提升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


江苏省民政厅

2022年6月1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