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殷乐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要进行广泛宣传、弘扬敬老养老传统美德问题。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社会氛围。一方面,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介作用,大力宣传孝老爱老家庭典型,相关部门开展敬老爱老模范人物、百佳孝星评选活动,引导子女要“常回家看看”。每年“敬老月”期间,在全省广泛开展走访慰问、关爱帮扶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养老孝老敬老活动,营造重视老人、关爱老人、善待老人的良好舆论氛围。另一方面,加大老年人权益保障和养老服务法律法规的宣传,协助老年人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加大针对子女亲属依法履行赡养服务义务的宣传力度,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下一步,将继续引导督促赡(扶)养人切实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藉的法定义务。完善经济困难的高龄、空巢独居、失能(失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居家探访与帮扶制度。
二、关于在社区建立专门养老服务机构、并建立专业服务队伍问题。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在社区(村)层面推动助餐点、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建设,重点为周边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活动空间、日托照料、配餐送餐等服务;加强城市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重点为高龄、空巢、独居、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居家探访等服务。2021年底,全省共建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近2万家。同时,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护理员、家庭照护者等提供养老护理培训,提升养老护理技能水平。近期,省民政厅联合省发改委、财政厅、人社厅等11个部门共同印发《江苏省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2-2024)》(苏民养老〔2022〕14号),持续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加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每个城市街道至少建有1家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互补,形成“一刻钟养老服务圏”。二是拓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内容。结合社区老年人能力评估和需求评估,将服务项目逐步拓展到涵盖日常助餐、家政服务、日间照料、家庭探访、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失能照护、紧急救援、精神慰藉等专业化服务,提高居家上门服务覆盖率。三是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发挥物业服务企业常驻社区、贴近居民的优势,推动和支持物业服务企业积极探索“物业+养老服务”模式;鼓励养老机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组织积极参与“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建设。四是加强养老护理人才培训。优化养老护理员培训大纲课程,将居家照料、家庭护理、社区康复等内容纳入养老护理员培训必修课程。从2022年起,所有从事居家上门服务的人员都应接受养老护理员培训,培训结果作为承接政府购买居家上门服务的必要条件。
三、关于发动社会力量共同解决老人养老所需要资金问题。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老年人福利工作,先后建立并实施80周岁以上老年人尊老金制度、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有力保障了困难老年人基本养老需求。2021年,共发放尊老金18.15亿元,惠及全省301万余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居家上门服务覆盖全省290万老年人,共支出费用16.56亿元;完成3.3万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共投入资金1.15亿元。下一步,将以“人人享有、人人可及、重点扶助、适度普惠”为基本原则,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大力发展成本可负担、方便可及的普惠性养老服务。聚集老年人生存安全、生活需要、照护需求等,完善基本养老服务指导目录清单,明确基本养老服务对象范围、服务内容、支出标准和供给方式。综合运用规划、土地、住房、财政、投资、融资、人才等政策,支持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引导各类主体提供普惠性服务。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领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慈善资金投入养老服务业。同时,鼓励发展养老金融,引导金融机构开发兼顾稳健性和收益性、适合老年人客户的养老型理财、信托等金融产品,增加老年人财产性收入。
四、关于建设多层次养老机构、国家和民办相结合建设问题。我省深入推进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全面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实行备案管理。在全国率先统一公办民办、内资外资养老服务扶持政策标准,不同所有制养老机构享受同等土地、税费、补贴、人才等政策待遇。省级连续5年开展连锁化品牌化养老服务机构以奖代补。截至2021年底,全省社会力量举办或经营的养老床位占全省床位总数的70%。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联合多部门出台政策,明确针对养老机构的补贴发放、税费减免缓缴、金融支持等政策。2022年在全国率先出台民营养老机构纾困补贴政策,发放养老机构一次性纾困补贴1.37亿元,惠及全省1500多家民营养老机构。同时,支持各地结合实际采取预发养老机构运营补贴或适当上浮运营补贴标准的方式,对属地养老机构应对疫情影响给予支持。下一步,将继续引入市场化机制,引导社会力量重点建设面向中低收入群体的养老机构,适度建设面向中高收入家庭的养老机构,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引导和支持养老机构发挥专业优势,开展辐射周边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推进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衷心感谢您对我省养老服务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江苏省民政厅
2022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