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吴先斌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制定我省公益积分管理使用办法的建议》收悉。经与省委宣传部、团省委会商,现答复如下:
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发展志愿服务,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
一是推进志愿服务规范发展。2017年12月国务院《志愿服务条例》正式实施,对志愿服务管理体制、保障志愿者权益等方面进行了明确。为应对志愿服务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障我省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我省对《江苏省志愿服务条例》进行修订,2021年1月15日正式通过,并于当年3月5日“江苏省志愿者日”正式实施。新的条例明确了县级以上地方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机构应当建立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志愿服务行政管理工作、省民政部门建立全省统一的志愿服务信用记录制度等,进一步理顺了志愿服务管理机制,强化部门协同,为推进志愿服务高质量规范化发展提供保障。
二是加强志愿服务数据交流工作。省民政厅依托“中国志愿服务”系统,进行本地化改造,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江苏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按规范化要求,将原来“志愿江苏”服务平台中的历史数据清洗至“江苏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中,使志愿者的服务时长能够实现以志愿者身份证号为目标的归集。同时,通过省政务中心数据交换平台,稳步实现全省志愿服务信息统一归集。“江苏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兼顾管理和服务两种功能,依托“江苏政务”开发了嵌入式APP,可为全省各级各领域志愿者提供注册、打卡、时长登记等服务。
三是鼓励支持基层探索建立嘉许制度。近年来,我省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志愿者及志愿服务组织的实际需求,出台激励、嘉许、回馈、关爱、礼遇等具体办法,激发人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通过授予荣誉称号、举行嘉许仪式、给予政治礼遇等举措对优秀志愿者进行褒奖,在公共出行、就医、就学等方面对优秀志愿者给予适度优待,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将志愿服务纳入实践学分管理,有效营造了志愿光荣的制度氛围,推动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比如,南京、苏州把志愿服务积分纳入新市民落户管理,张家港市对星级志愿者在报考市外国语学校时按相应等级加分,常州市实施公交便民、文化便民、金融优惠、旅游等回馈举措。新修订的《江苏省志愿服务条例》第四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采取措施,给予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优待、礼遇。鼓励公共服务机构等为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提供优待。”
四是加强公益组织的社会信用管理。不断完善公益组织信用信息管理机制,依据《江苏省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办法》,从2016年9月将违法违规组织列入活动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加快建设江苏省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及时准确向社会公众公布全省登记公益组织的信用信息、活动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接受社会广泛监督。推动将登记的公益组织纳入全省社会组织等级评估,不断规范管理,提升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树立良好的社会信誉。
推进公益积分管理使用办法,是促进公益事业发展的一种选择。各地在实践探索中发现需要面对以下问题:一是需要解决好公益性与功利性的矛盾问题。《江苏省志愿服务条例》第三条明确:“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其他组织自愿、无偿向社会或者他人提供的公益服务。”各地实施的志愿服务嘉许激励回馈举措,一般都坚持适度适量原则,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回馈为辅,符合《条例》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如果稍有不慎偏离原则,容易滋生功利性,给公益性带来伤害。二是需要解决好行业之间与区域之间的平衡性问题。我省苏南、苏中、苏北和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依然存在。《江苏省志愿服务条例》中规定的扶贫济困、扶弱助残、支教助学、抢险救灾、环境保护、文化旅游服务、赛会服务、科技服务、医疗救护、法律援助、治安防范、交通疏导、社区服务等公益服务之间的差别也非常大,要平衡这些公益之间的矛盾难度很大。因此,已经建立起嘉许制度的地区,一方面,层级比较低,大多数地方都限制于乡镇(街道)以下层级;另一方面,要有平台为支撑,大多数是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平台或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平台,且面临多重服务需求,存在服务不经常、管理不规范、活动内容单一等情况。
为激发全社会投身公益事业的热情,进一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吸取您的意见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健全完善志愿服务时长规范登记制度。规范志愿服务时长登记是做好包括公益积分在内的各种公益嘉许制度设计的基础,省民政厅将根据《江苏省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出具办法实施细则》(规范性文件)要求,依托“江苏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以志愿服务时间为基础规范时长登记。
二是鼓励各级各部门先行探索实践。鼓励县(市、区)以下层面进行综合探索、县(市、区)以上政府部门建立行业志愿服务嘉许制度,与此同时,加大对设区市以上层面的综合嘉许制度研究力度,在条件成熟时推动省级层面的嘉许制度的出台。
三是用好“江苏慈善奖”政府表彰机制。志愿服务从本质上是捐赠时间,为社会作贡献。我们将积极推进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项目和志愿者纳入江苏慈善奖评奖范畴,以激发更多地社会公益事业热情。
江苏省民政厅
2022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