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积极保障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时间:2023-10-16 16:17 来源:连云港市政府办公室 字号:默认

今年以来,连云港市石化、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链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头马带动效应明显。连云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一组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市13个今年实施的省级重大项目已全部完成保障,保障率100%,546个市级重大项目已完成保障538个,保障率98.53%,其中产业类项目429个全部完成保障,保障率100%。

政策端打出保障措施“组合拳”

今年以来,全市出台多项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政策,保障力度大、政策供给足,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活水”,为企业运转纾困解难。

9月12日,连云港市印发《连云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进一步做好用地用海用林要素保障的通知》,围绕用地用林用海要素保障,从强化规划支撑引领、精准配置用地计划、简化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保障效能、深化用林审批管理和优化用海用岛服务等6个方面提出26条具体保障措施。

9月19日,全市六部门联合印发《进一步加强连云港市重大项目建设服务保障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涉及自然资源部门政策措施12条,涵盖规划、用地、林业、海域、不动产等多方面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服务举措,全面提升本市对各类项目的用地用海用林要素服务保障水平,促进项目快审批、快落地、快开工。

服务端建起双向奔赴“高速路”

连云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变“项目等要素”为“要素找项目”,主动上门服务,从项目用地落地上图方案的调整、控规调整、土地征收、国有土地挂牌出让、不动产登记到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的发放,逐个了解项目用地的现状和存在问题,逐一制定解决路径和方案,有效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如今,全市重大项目普遍实现“拿地即开工”,越来越多的重大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流程端增强企业落地“获得感”

针对当前少数项目要素流动不畅、配置欠佳,要素错配、低效配等问题,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创新实施“全空间覆盖,全要素保障,全流程管控,全生命周期服务”重大项目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四全”工作模式,落实市、县、乡三级“审批专员”服务体系,以资源高效配置助力经济行稳致远。

“四全”工作模式是指:完善市重大项目自然资源要素保障领导小组,组织工作专班实体化运行等措施强化政策协同,营造全空间覆盖的规划保障体系支撑;加强横向协调,确保项目用地用林用海一体推进,全要素保障项目需求;提高审批效率,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行建设用地审批预审查系统,全流程管控审批效能,实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一体推进“拿地即开工”常态化落实;拓展服务范围,为项目提供从前期预研、招商引资,到落地建设、提质增效,直至扩产续建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截至9月底,全市共获批建设用地53件,共涉及151个项目,用地总面积8416亩,省政府委托事项审批时限始终稳定在10个工作日内,各联审部门“即到即审、当日审结”常态化。

产业端提供要素保障“强支撑”

今年以来,连云港市石化、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10条重点产业链和52条细分产业链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其中,随着硅产业市场行情的升温加热,东海县硅产业经济规模和市场份额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针对东海县硅产业相关企业用地需求急增的情况,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动统筹指导东海县局有效破解相关项目落地存在的各种瓶颈,年初至今9个月的时间内,东海县供应硅产业项目用地12宗,总面积达1279亩,顺利完成太平洋石英三期等硅产业项目用地保障工作。

为解决今年各县区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普遍缺乏的困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指导县区自然资源部门通过增减挂钩实施方案精准保障重点项目。截至9月底,连云港市共获批增减挂钩报件16个,用地总面积3019亩,充分满足浩远石英制品、康铁太阳能光伏石英制品、金红新材料金红石微粉精细加工等一批优质重点项目用地需求,为经营主体发展提供要素保障“强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