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月末,苏州市累计开立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超2840万个,开立对公钱包近190万个,本年度累计交易金额近1.8万亿元,试点以来累计交易金额突破2万亿元,三季度平均每月交易量保持在3000亿元以上。
在消费领域应用方面,前三季度全市开展各类数字人民币优惠活动188个,投入资金超1.1亿元,累计消费交易额达188亿元。用户活跃度加快提升,月活个人钱包172万个,较二季度末提升超50%;月活对公钱包8.2万个,较二季度末提升30%;全市数字人民币受理商户总数超55万个,较二季度末增加近3万个,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大。
在贷款方面,前三季度,全市各银行机构已试点发放数字人民币贷款3.57万笔、1987.8亿元,环比增速24.8%,年度总任务完成率99.4%,小微企业贷款占比77.6%,先后落地“政采贷”“担易贷”“数商贷”“领航e贷”“园贸贷”及“数据知识产权贷”“绿色科创涉农贷”等一批特色运用。前三季度,累计使用数字人民币财政支出1086亿元,超过去年全年财政支出2倍以上。
数字人民币试点在场景创新方面也有所突破。三季度以来,各试点银行积极结合自身特色、创新驱动,落地各类特色应用超100个。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银行上线助学贷款发放、学生助学金管理、科技补贴资金监管等智能合约场景。市轨道交通集团实现数字人民币硬钱包无电无网支付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张家港在“房屋征收安置管理系统”打通数字人民币支付功能。
银行机构利用智能合约技术,与相关行业深度融合,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新领域。在驾校培训资金托管领域,实现条件支付、定向支付,保障学员资金安全,实现全流程线上管理和监督。在贷款领域,上线全国首个公积金贷款数字人民币联机放款功能,提升资金效率。在代发领域,应用智能合约解决人力资源产业薪金发放中的保障和信任问题,打造智慧数币生态。
地铁乘车无电无网技术创轨道交通领域应用首例,该功能不仅实现数字人民币进站锁定、出站自动扣款的全国首例技术应用,而且支持手机SIM卡硬钱包、中国银行推出的卡片式等多种形态的数字人民币硬钱包,为更多受众人群以及特定场景提供普惠适用、便捷高效、形式多样的支付体验,充分体现了数字人民币应用的便捷性,实现轨道交通成果惠及市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