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南京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较去年全年提高3.3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4.4%,高出第二产业30.3个百分点,对全市国民经济总量增长贡献率为77.3%,“稳定器”作用凸显。
今年以来,随着文旅、消费市场的火热,全市接触型服务业快速恢复。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7.3%,客房收入同比增长42.8%;1-8月,规模以上旅行社及相关服务、名胜风景区管理、博物馆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20.1%、262.4%、82.7%。今年以来,全市服务需求加快释放,宏观政策持续发力显效,服务业实现较快增长。服务业企业预期稳定向好,景气指数处于相对景气区间。1-8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景气指数为114.8,处于相对景气区间内。企业家信心指数115.9,企业投资和用工预期平稳。
服务业,更现代、向高端。在南京,越来越多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壮大,更“轻灵”的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是南京最具优势、最具标识度的战略性产业。如今,全市已发展形成以中国(南京)软件谷、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江宁区江苏软件园等“一谷两园”重点软件产业园为核心,徐庄高新区、建邺高新区、鼓楼高新区、白下高新园、麒麟科创园等一批省级园区为支撑的产业集聚区。“互联网+”正成为经济转型发展驱动力,前三季度,全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2%,拉动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个百分点。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是经济复苏最直观的体现。全市交通领域多项数据持续向好,“流动的南京”活力彰显。
前三季度,全市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较上半年提升2.1个百分点。全市民用航空货邮周转量6279.18万吨公里,同比增长22.9%;南京港集团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61.75万标箱,同比增长12.4%。截至9月底,南京中欧班列累计开行311列,同比增长23.5%。
8月15日起,南京空港口岸时隔3年重启国际、港澳台联程航班中转通道,实现国际中转旅客“一次值机、一次安检、一票到底、行李直挂”。相比之前的流程,平均通关时间从2小时压缩至半小时。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居民出行需求释放带动客运流量明显回温。前三季度,全市公路、水路、民航旅客周转量分别增长45.2%、54.3%、103.9%。1-8月,规模以上航空旅客运输、旅客票务代理、普通铁路旅客运输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29.6%、89.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