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至9日,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工作组对常州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考评。考评组认为常州开展国家节水型城市建设成效显著,顺利通过复查。
常州于2015年2月创成国家节水型城市;2019年5月,顺利通过首次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近年来,全市紧抓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全面启动契机,切实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着力推进水生态治理,突出重点,主攻薄弱环节,着力拓展节水方式,丰富节水手段。
一是制定节水用水规划。先后修编了《常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印发《常州市城市节约用水规划》《常州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常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常州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常州市浅层地下水管理办法》《节水载体长效管理指导意见》等,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提供进一步支撑依据,推动国家节水行动落到实处。
二是落实各项节水指标。对照新的《国家节水型城市申报与评选管理办法》,经认真细致的自查,全市各项指标均达到和高于国家考核标准。全市节水载体建设已实现了从以工业企业为主,到单位、学校、高校、社区等各领域覆盖,节水减排降污增效成果丰硕。全市完成省市两级节水型企业132家,节水型机关单位、灌区、小区、学校、高校共586家,全市节水型小区覆盖率18.76%,节水型单位覆盖率17.5%,节水型企业覆盖率32.49%。
三是突出节水亮点优势。全部污水处理厂中水均用于景观绿化、道路冲洗、工业冷却,2022年再生水回用达到17402.98万方,占全市总用水量的26.51%。近期建成惠家塘高品质再生水利用项目经“超滤-反渗透”工艺处理后,水质达到纯净水品质。海绵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成效,武进区行政中心片区建设项目入围2022年度中国“全域海绵”典范项目。在2023年江苏省海绵城市优秀工程案例评选中,常州有两个项目分获一等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