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全域推进现代水网幸福河湖建设
时间:2023-12-18 15:31 来源:南通市政府办公室 字号:默认

近年来,南通市以河长制为统领,按照“系统化思维、片区化治理、精准化调度、长效化管护”“四化”治水新理念,全面组织实施区域治水,加快建设高质量现代水网,全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全市城乡水环境质量和河道面貌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压实责任 河长制从“有名有责”到“善为有为”

2017年底,南通建立并推进市、县、镇、村四级河长制组织责任体系,实现了等级以上河道河长全覆盖。数年来,市、县、镇、村四级7252名河长认真履职,118个河长办统筹协调,形成了共治共管共享的良好氛围。

南通市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不断推动河长责任从“有名有责”向“善为有为”转变。海安市河长办把每月28日定为“镇村级河长述职日”,2019年至今已举办52期,共1012名镇村级河长述职。如东县河长办加大问题曝光力度,对水环境整治工作推进慢、不作为、推诿整改的河长进行约谈。通州区河长办丰富“镇级河长述职”形式,邀请“两代表、一委员”谈看法、提意见,有效推动河长履职尽责。崇川区将河长制工作列入区高质量发展季度“大比武”,推动各级河长对标补差,提升工作实效。

各级河长充分发挥前哨作用,不断发现问题、交办问题、跟踪问题整改,切实做到守河有责、守河担责、守河尽责。各地积极探索“河长制+”工作模式,涌现出一批“巾帼”河长、“老舅妈”河长、企业家河长、“银发”河长、“乡贤河长”、“邮路”河长等民间河长。

今年以来,各级河长累计巡河51.36万人次,发现问题31443个,解决问题30274个,问题处理率达到96.28%。

系统化治水 破解江海平原水网难通的“金钥匙”

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既造就了南通依河而居的人文风情,也导致了南通水流不畅的困局。系统化治水,则是南通破解江海平原水网难通的“金钥匙”。

2019年开始,南通市积极探索新时代治水兴水新实践,总结并推广“系统化思维、片区化治理、精准化调度、长效化管护”的南通“四化”治水新理念,以区域治水为抓手,加快建设以沿江沿海重要闸站和骨干河道为“纲”,以各个治水片区为“目”,以控导工程为“结”,全域一网、城乡一体,系统完备、安全可靠,调控有序、自然活水,智慧高效、生态美丽的江海平原现代水网。

南通科学划分片区,理顺全市河网水系布局,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打开高低水系节点,以通吕运河、如海运河、栟茶运河等骨干河道为界,将全市域划分为9个大片区,构建纲网清晰、高低分开、引排有序的自然活水新格局。同时,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实施引(沿江引提水)、排(沿江沿海排水)、连(水系连通)、控(控导)工程500余项,全面畅通内部河网水系,提升区域引排调蓄能力。

全域推进 打造人民群众可观可感的幸福河湖

2021年以来,按照水利部关于幸福河湖建设的有关要求,南通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江海安澜、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全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今年,南通市对照省幸福河湖评价办法和评价标准,研究出台了《2023年南通市幸福河湖建设任务》(通河长办〔2023〕4号),计划新增幸福河湖971条(段),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幸福河1404条(段)。同时,集中连片全域推进农村生态河道建设,打造一批生态河道示范村、示范镇,累计建成农村生态河道3668公里,覆盖率达到49%。

2020年,南通市创新提出“河道公园”的概念,充分利用有限的滨水空间,拆违补绿,见缝插绿,打造可休闲、可运动、可观可感的魅力水岸。三年来,南通市编制城市河道公园规划设计导则,确定建设布点、明确设计元素,提升设计水平,同时将海绵城市和湿地保护恢复有机结合,扩大城市河道容蓄空间,营造生物多样性,增强城市韧性,一批河道公园相继建成。截至目前,南通市累计建成城市河道公园39座,其中中心城区15座,启东头兴港公园、海安新通扬运河市区段、市区铺港河、城山河等已成为网红打卡地及人们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