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盐城市大丰区持续实施农业农村“112233”工程,守牢粮食安全、不发生返贫和农业安全生产三条底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区。
坚持实施稳产保供,夯实稳扎稳打的农业基础。突出粮食稳定前提,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03.23万亩,同比增长0.5%,预计总产92.32万吨,同比增长0.79%,实现“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的要求;突出良田藏粮,按照不超过耕地总面积2.5%的要求落实西瓜种植上限,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基本农田“非粮化”,不折不扣抓好高标准农田专项审计和双百日行动排查检查问题整改,完成2022年高标准农田项目17个15.7万亩,扎实推进2023年度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突出科技丰粮,持续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水稻机插率65%,高效植保机械化能力近100%,新增特色农机1600余台(套),特色农机化水平72%以上,建成省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示范基地(园区)1个,全面推进省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建设。
坚持增强产业实力,激发高质高效的产业动能。以产业强链蓄力起势,做大做强粮食加工物流、油料加工、肉制品预制、葱蒜四条特色产业链,年内招引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6个,开工建设千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14个,今年以来,农业全产业链开票销售额99.53亿元,目标完成率85.8%。以土特产突破成势,构建“四方发力”特色产业布局,即东南片的大葱,中片的大蒜、辣根、早酥梨,西片的种业,北片的菊花,率先建立葱蒜行业生产标准,年内产值突破30亿元。今年已完成稻麦制繁种42.5万亩,其中杂交水稻制种7.5万亩,占全省的35.9%,继续保持全省最多。以品牌培育聚优扬势,深化与上海光明农发集团战略合作,全区8个镇(区)与光明农发海丰农场签订订单种植区域战略合作协议,建成长三角地区直采直供基地12个。推进大丰区禽蛋养殖产业与正阳禽业深度合作,年底前合作养殖规模达100万羽。全年新增绿色食品37个、有机食品14个,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85.21%。
坚持提升环境整治,塑造精美精致的乡村风貌。高质量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全面完成10900座户厕改造任务、15个民生实事整村(居)推进任务。高标准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开展镇村全域生活垃圾分类的镇(区、街道)达11个,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率96%以上,新建农村生态河道107.78公里。三龙、南阳、新丰、丰华先后被评选为盐城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红榜”镇(街道)。常态化提升长效管护水平,将人居环境整治与庭院经济、沟塘经济、河坡经济融为一体,补齐“重整治轻管护”短板。引导群众自主改善,推进共建共治共享,自苏北农房改善行动实施以来,大丰区共改善农房19437户,建成23个新型农村社区。累计创成17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总数盐城市第一。
坚持推进富民强村,谱写富裕富足的共富篇章。结合大兴调查研究和“书记工程”活动,塑造典型促增收,探索建立手工经济、特色经济、庭院经济、辅房经济、劳务经济、农旅经济六种富民增收模式,今年以来新加入农户达3.1万户,人均增收920元,相关经验做法得到省市充分肯定。集聚产业促增收,凸显农旅融合、恒北早酥梨、庭院经济等一个个具有乡土特色的产业优势,助力农民增收新增长。与此同时,在发展传统的土地流转、资产出租等增收路径的基础上,鼓励引导村集体发展自营项目,支持村集体兴办社会化服务组织、劳务公司等经营实体,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预计今年全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8902.97万元,村平均收入达86.71万元,218个村(居)全部达50万元以上,其中100万元以上村达60个,占总村数27.5%。